分享

有效扼制汽车产能扩张

 企业思想家 2020-08-14

摘要

在很多情况下,产业政策总是滞后于形势发展,落后于市场的实际发展需要,没有预见性、连贯性,宏观政策太多,具体措施不力,办法不多。在这里我呼吁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尽快出台限制汽车产能扩张可操作性政策措施,不要等产能大量过剩之后再去解决它。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上个月14日的晚间新闻,专题报道了汽车行业情况,题目是“汽车业产能全面过剩,白菜价论斤买”。报道指出,截至2015年年底,一汽、二汽、上汽、北汽、长安、广汽等37家整车生产厂的产能达到3122万辆,而去年我们的产销量分别达到2450万台和2460万台,产能与产销量出现600-700万台的差额,表明我国汽车行业已经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从2009年起我国已经连续7年汽车产销量居于全球第一,预计今年的市场需求量为2686万辆,可能会创造八连冠的历史。

在这种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各大生产厂商依然还在不断地扩大产能。到2020年,一汽将增加400万辆,二汽增加560万辆,长安450万辆,北汽增加450万辆,广汽增加300万辆,华晨、长城、吉利、江淮、奇瑞的目标都将超过100万辆。届时,全国的汽车产能将超过5000万辆。

面对市场相对饱和,产能过剩,库存积压的现状,还在扩大产能,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可能会雪上加霜。我认为在很多情况下,产业政策总是滞后于形势发展,落后于市场的实际发展需要,没有预见性、连贯性,宏观政策太多,具体措施不力,办法不多。在这里我呼吁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尽快出台限制汽车产能扩张可操作性政策措施,不要等产能大量过剩之后再去解决它。

汽车经销商亏损面将突破70%

2014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的盈亏状况是,三分之一亏,三分之一赢,三分之一平。再看2015年的准确数据:接近50%的汽车经销商持平,30%亏损,只有20%微利,今年的情况更加不容乐观,除少数经销商外,亏损面将突破70%,特别是4S店的日子非常难过。

这种现象不是一个行业问题,而是全局性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我们的产业结构性出了问题,我举个例子: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现在已经38年过去了,前35年平均增速是9.8%,个别年景超过12%,35年保持全球增速第一,现在一批专家批评我们的发展速度太快了,才出现目前的问题。我不赞成这个说法,因为速度问题至关重要,没有速度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想一想,1978年我们城市人口人均年收入是343元,农村平均133元,2015年全国人口平均年收入21966元(接近两万两千元),增长64倍,当然要扣除物价上涨因素。

35年的高速增长,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大量的资本投入(但现在面临的是产能过剩);二是大量的资源投入(现在面临的是高耗能、高物耗、高污染);三是大量的劳动力投入(现在面临的是人口红利的消失,老龄化加快)。

首先,靠过去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出口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纺织、鞋帽、服装等,2013年增长率是22.2%,2014年降到0.2%,2015年是负增长。过去,我们有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招商引资、三来一补、来料加工,现在劳动力廉价的优势没了,外资包括合资企业转向东南亚、印度市场。越南一个工人的工资只有中国工人工资的一半,柬埔寨工人月工资只有600元人民币。比如在广西砍甘蔗,一个人的日工资200元,雇不起了,现在他们请越南人来砍,早晨来晚上走,每天付70块钱工资。再比如北京房子装修,一个瓦工的日工资已经超过400元。

其次,近5年来我们的劳动年龄人口在逐年下降,也就是16-59岁之间,2013年减少244万,2014年减少371万,2015年减少487万,三年下来减少了1000万劳动力。东北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中国的粮仓,建国初期占全国GDP 80%以上,现在怎么样?据统计,每年从东北流失到全国的成壮年劳动力达到150、160万人。我相信,如果东西南北收益差距不大,绝大多数人是不愿意背井离乡的,谁也不愿意抛家舍业地外出打工。在很多地方,刚刚40岁出头的工人就被迫下岗离岗买断。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强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现在劳动力的大量流失,怎样振兴?现实情况给我们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

再次,再看看我们的人口数量,虽然我国有近14亿人口,但是目前的情况是,80后的人口是2.2亿,90后是1.74亿,00后只有1.26亿,也就是说00后比80后少了一个亿,这种状况直接导致劳动力成本的急剧上升,所以国家在调整生育政策。

汽车后市场:怎一个“乱”字了得

汽车后市场是汽车销售之后,行业服务群体的总称。这个群体包括汽车保险、配件供应、维修保养、汽车用品、汽车改装、二手车交易、物流运输、金融服务、汽车租赁、汽车俱乐部、汽车检测、检测设备、维修设备、汽车认证、汽车救援、停车场、加油站等20个服务项目。

说起汽车后市场存在问题,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零部件制造业大而不强,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一个“乱”字,可以用杂乱无章、一盘散沙来形容,主要表现是:

一是后市场没有形成一个航空母舰式的龙头企业,从零部件的制造领域到流通领域,从产品销售到售后服务环节乱象丛生。其实,整车制造水平的高低取决于零部件制造水平的高低,我们只看到的是美国三大家、欧洲八大家、日本八大家的整车水平很高,其实它的零部件制造水平更高,它不但有整车制造业的航母,更有零部件制造业的航母。我们有118家整车厂,2611家零部件企业,松散凌乱,我在中汽办公厅工作时,国家提出要重点扶持50家零部件“小型巨人”,但随着合资的出现,零部件企业分崩离析,大致分为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各自为政,针扎不进、水泼不进,想进入各家的配套体系是非常困难的。

二是汽车后市场的制造商和经销商,缺乏网络意识、品牌意识,其最大的缺失就是诚信。一些企业为了追逐利润不择手段,在配件市场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欺骗消费者,假冒、伪劣、高仿、山寨的现象普遍存在。

比如现在维修厂在配件供应上遇到的难题,真假难辨,OEM件、OES件、同质配件、小企业的加工厂件,中国版的代工厂件、东南亚版的、印度版的代工厂件,还有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拆车件,都说是正品件,但谁也分不清,国内个别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如果没有模仿、高仿、山寨就无法生存。

三是服务意识普遍比较薄弱,一些配件经销商特别是电商,只管卖货,不管技术支持,所谓的服务仅限于送货,哪怕不赚钱也要代理一两家国际知名品牌做背书,以扩大自己的影响。

另外,配件不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找一个小众车的配件得找很多经销商,通过串货才能拿到,比如一部传统的奥迪车,由29868个零部件构成,一部新能源汽车由11000个零部件构成,而德国奔驰全系列的车型的配件达到164万种,没有一个经销商有如此数量的库存,只能串货。

多方发力促汽车市场健康发展

汽车市场如何实现产业升级,我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思考一:深刻理解国家有关部委文件精神,推动汽车后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着力培养后市场的龙头企业或领军人物。

去年9月3日,国务院十大部委出台了指导意见,指出汽车后市场相关行业,将向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化、网络化、国际化方向发展,这是国家的顶层设计、宏观政策,但更需要实施细则,关键是怎样落地操作。

什么是专业化,今年4月,我们到辽宁营口汽保设备制造基地调研了解,辽宁营口号称是中国汽保设备制造业的摇篮,它用了近20年打造了中国汽保设备生产基地,有300多家制造商,占地8平方公里,去年的产值达到127亿元,占全国汽保设备制造业的80%。

什么是规模化,前面提到,我国目前有600家汽车城,今年年初,我陪领导专程到浙江衢州火红凯泰汽车城、广东华伟汽车商贸园参观学习,这两个汽车园理念非常先进,融入了汽车领域的多种元素,打造全方位、有规模的汽车文化小镇。

我个人认为,中国的汽车后市场资源的整合,应当在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发挥协会商会的作用,由协会扯起一杆大旗来整合后市场资源,在后市场重点领域,培育一批由政府支持、整车厂、零部件厂、经销商共同参股入股、共同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后市场龙头骨干企业,最重要是打造一个“诚信链条”。

思考二:恢复和发扬“工匠精神”,独立自主提高汽车制造水平。

我们注意到,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是把产品做到精益求精,把服务做到极致,打造的是“优质的产品+极致的服务”产业链,而我们有的企业发展,打造是“人脉关系链”,干什么都靠关系,人脉关系越长生意就越大,这就是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别。

德国人不玩儿虚的,一不靠高速度,二不靠玩金融的衍生产品,三不靠房地产,四不靠旅游,五更不靠互联网。他靠什么?靠的是创新精神!靠高端工业产品出口!全世界都认可德国的产品,说到底是认可日尔曼人的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和诚信精神。德国工业制造的4.0是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我们不要照葫芦画瓢,而中国传统的“工匠精神”才是我们工业制造业的根和本,才是我们中华民族制造业的灵魂!为此,我们还需要付出几代人的努力。

思考三:我们面对西方汽车强国的资本要敢于“亮剑”。

目前,中外汽车重点合资企业的年限接近30年,从2014年开始,德国大众、宝马分别又与中国的一汽、上汽、华晨续签合资协议,并希望提高合资企业的股比。这将严重损害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国家利益。当初日本、韩国也走引进技术的道路,日本到了30年就不再续约,韩国合资更是进行一半就撕毁合同单干。

我从没反对过合资,但是反对没有时间节点的合资。在这个问题上,我在大会小会等不同场合反复呼吁几年了。

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刚刚起步,自主品牌产销量有所上升,特别是汽车后市场这块蛋糕越做越大,国外资本虎视眈眈,早已盯住了这三大块肥肉。前不久,我去拜访德国大众中国首席张绥新博士,他说到2020年德国大众公司将有20款新能源汽车投放中国市场,又来与我们争夺新能源和汽车后市场生存空间。

汽车行业的主管部门也应挺直腰板,面对已经成熟的中国汽车市场,旗帜鲜明地出台新政:第一,拒绝外资进入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第二,提高国外新能源汽车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的准入门槛;第三,汽车制造商不要再续签合资协议;第四,支持保护民族汽车品牌的发展;第五,中国汽车后市场不缺资金,要慎重合资;汽车后市场的事我们自己当家做主!

思考四:汽车工业处在互联网时代的迷茫与清醒期。

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汽车市场将面临长期压力,低迷将成为一种新常态,“互联网+”的出现,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无序,在汽车电商和O2O后市场服务的干扰下,O2O、B2B、B2C、团购、抢购、网购花样翻新。

近几年来,汽车电商平台到处在建,行业没有门槛、没有标准、没有规范,汽车后市场的电商平台不断上演着创业和倒闭,比如有名的某某电商平台,号称拥有上万家汽配生产厂、10万家经销商、20万家汽修厂加盟。去年11月18日我陪领导去参加新三板上市,其发展速度极快,两年的时间从300人一跃发展到18000人,上万家线下店,仅工资支出一项就达到16个亿,高管的年薪都在百万以上,今年的情况是,上市公司已经ST,净亏损6.4个亿,形势非常严峻!

必须承认的是,互联网特别是在流通领域确实给人们的衣食住行带来了方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逐渐融入社会,在商品的流通领域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不要去排斥它、贬低它,要积极地认识它,适应它、合理地使用它。

(作者系中国汽车后市场联合会副秘书长)

原创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