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正常值
指标概述指标含义 心脏跳动时分为收缩和舒张两种情况,当心脏舒张时,动脉血管弹性回缩,处于一种松弛的状态,动脉内压力下降,称为舒张压,即我们所说的“低压”。 缩写DBP 检测价值舒张压是用于检查血压是否正常的一项辅助检查项目,通过此项检查可以判断病变部位及相对应的病变表现。 指标偏高临床意义舒张压偏高多见于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高脂血症、心律不齐、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同时遗传、长期高钠饮食等非疾病因素也可引起舒张压偏高。 原因分析疾病因素 2.高脂血症:血液粘稠度高、高血脂、血液流动缓慢等可导致外周血积聚,血管壁压力增高,进而导致舒张压偏高。 3.心律不齐:心率增快时,心脏舒张期缩短,流向外周的血量减少,主动脉中存留的血量增多,可导致舒张压的升高。 4.动脉粥样硬化:老年血管胶原纤维增生、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壁弹性减少,心舒张末期存留在主动脉中血量增多导致舒张压升高。
2.饮食因素:钠盐摄入过多的人群较易出现舒张压偏高的情况。 就诊科室单纯舒张期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律不齐、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建议到心内科就诊。 诊疗建议非疾病因素导致的舒张压偏高,或青年舒张压偏高且无症状者,多不需要治疗,注意生活方式的调节,日常注意血压的监测即可。疾病引起的舒张压偏高,首先要明确升高的原因,而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临床中多以药物治疗为主,但还需根据具体病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且应定期复诊。 1.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有症状患者首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可联用利尿剂或钙拮抗剂; 2.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可通过降低远端血管阻力、减少血容量实现降压。钙拮抗剂和利尿剂是最早广泛使用的降压药,ACEI和ARB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也有较好降压效果; 3.高脂血症:可以使用他汀类、贝特类等降脂药,减少外周血积聚,以降低舒张压。 饮食调理饮食原则
生活管理 舒张压偏高多见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该类疾病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日常生活管理方式注意以下三点: 指标偏低临床意义高血压服用降压药后或出现大量失血时可导致舒张压偏低。临床中还可见于严重的心衰、肥厚性心肌病、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结核、肿瘤、末梢血管扩张、大出血、甲状腺机能低下、阿狄森氏病等疾病因素。部分非疾病因素,如体质瘦弱的老人等,也可能出现舒张压偏低的现象。 原因分析疾病因素 2.消耗性疾病:结核、肿瘤可引起舒张压偏低。 3.内分泌疾病:甲状腺机能低下、阿狄森氏病可引起舒张压偏低。
就诊科室老年高血压、末梢血管扩张、大出血、严重的心衰、肥厚性心肌病、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建议到心血管内科就诊;结核患者建议到传染科就诊;肿瘤患者建议到肿瘤科就诊;甲状腺机能低下、阿狄森氏病患者建议到内分泌科就诊。 诊疗建议非疾病因素导致的舒张压偏低,多不需要治疗,注意生活方式的调节,日常注意血压的监测即可。导致舒张压偏低的疾病不同,其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应针对具体病因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化疗等。治疗期间应注意定期复查,用药及饮食应遵医嘱进行。 1.老年高血压:应采用药物降压,降压同时要格外注意舒张压的变化,需要由医生指导用药; 2.消耗性疾病:患者可根据原发病进行个体用药指导,对于血压变化进行药物或非药物控制。 饮食调理饮食原则
生活管理由于导致舒张压偏低的病因不同,所需生活管理方式也不同。日常生活中需注意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增强血压监测意识,定期复查等。 1.生活规律:按时睡觉,避免熬夜并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和精神紧张,适当进行户外运动; 2.血压监测及学习:增加血压监测次数,掌握正确的血压测量方式。同时加强对相关疾病知识的学习,了解疾病的诱因、症状、治疗及危害等相关知识; 3.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复查,了解舒张压的变化情况,以免延误病情。 相关检查血压测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