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1号作品】一生盖房子的父亲||寒风

 东方文海传媒 2020-08-14


东方文海传媒与今日头条、搜狐网、百度网成功牵手,平台文章将在搜狐网同步发布!阅读量500以上或点评30条以上的文章,将在今日头条、百度百家刊发!


一生盖房子的父亲

寒风

(一)

       那天,父亲微微地说:“昨晚又做梦了,梦见我盖了好多房子,林立在县城中央。”正在吃饭的我听见,心头猛地一怔,刹那间,所有的往事清晰地显现在脑海里,不自觉地,眼眶一热,久违的泪轻轻滑落下来,借吃菜的机会,转头偷偷地抹去了泪滴。抬头,眼望父亲,才发觉父亲真的苍老了。

      父亲年龄不算很大,但几经风霜的脸上刻画出了岁月的伤痕,显得他比实际年龄大了许多。父亲的一生,总是在盖房子。

       (二)

  我出生在窑洞,那里曾是父母亲的住所。每次到老家,我都会去哪里转悠,梦中,时常也会出现窑洞的场景,这大概就是一个人对故乡最好的诠释吧。千年的窑洞铸就了黄土高原的特色,古老的故事从这里奔腾,宣泄。这里,像极了老北京的四合院,只不过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地下。朝阳的一面,一溜排开五只大窑,分别居住大伯、二叔、三叔、四叔。而父母居住的仅是一只很小很小的窑洞,而且是面向西的。那时的太阳很低沉,黄昏显得格外昏黄,也就是在夕阳的余晖中,不谙世事的我度过了四个春秋。

       父亲三十岁的那年的夏天,特别燥热,风静蝉鸣。远在市上班的父亲掩埋了他的哥哥——我的大伯(患病去世)后,一脸悲愤地回到老家,眼望那破败不堪的窑洞,父亲的心里充满惆怅,也就是在那燥热的午后,他决定建立起自己的新家。于是,在乡邻热情的帮助下,父母亲用他们那坚毅的的双肩扛起了生活的第一副重担。在村头,建起了第一座瓦房。那些日子,泥土的芬芳弥漫在空气里,泥胚也在欢快的跳舞,乡亲们的汗珠尽情的挥洒在夕阳之中。房子建成的时候,父亲乐呵呵的从县电影队请来朋友,在院里放映了两场电影,村里的人们竞相奔走,都来到家里看电影。那时人们的精神文化太贫瘠了,渴求有一场精神食粮慰藉他们荒芜的心,父亲替乡亲们完成了心愿,整个晚上,人头攒动,生生不息。父亲上班后,勤劳的母亲将院里院外打扫的干干净净,而我也上小学了。每天放学,就趴在风箱头上做作业,母亲以她那质朴、纯厚的情感教我知识,教我做人。院里的桃树、杏树、梨树、苹果树在母亲精心料理下茁壮成长,四季乐呵呵地,从容地飘过院落,花香、欢乐渗透整座院落。如今的老屋早已坍塌,只留下慰藉心灵的片片忧伤。每次回家,都会流连于此,久久不能往返。老屋就像是一位垂暮的老人,孤独的站立在村口,在夕阳下静静感怀,感怀着岁月的无情,又像是等待,等待着迟暮的游子归来。老屋,最终将自己酝酿成一坛一生飘香的美酒,等待着寂寞繁华的我们,用尽一生的时间慢慢的去品尝。

       二叔高中毕业后在生产队里开拖拉机,集体耕种的快乐使得二叔每天都是精神高涨,满脸欢笑,当他乐呵呵的做着他工作的时侯,时间不经意间过去了三年,到了该结婚的年龄了。当时他和奶奶还住在窑洞之中,结婚后住在哪里成了大问题。奶奶再三催促,父亲放下手中的工作,奔赴乡里,筹钱请人,短短数日之内,为二叔建起了正房三间一座独立的院落。当然,二叔的婚礼如期举行,当二叔沉浸在欢乐之中的时候,父亲却悄悄地擦了擦早已浸湿汗水的脊背,返回他的工作岗位,那年父亲三十三岁。如今的二叔,在县城之中拥有多套房产,尽管世俗的睥睨,陈旧的观念使二叔变了不少,开始和父亲疏远起来。但是每当提及此事,父亲总是挥挥手,嗨叹一声,"该来则来,该去则去,不必强求。"

       三叔参军复原那年父亲三十六岁。三叔性格敦厚,为人淳朴。复员后的他和奶奶、母亲一直种地。辛勤的耕作换来日子的殷实,生活条件也慢慢好了起来,实际上也就是收获的粮食刚好填饱肚子而已。同样,到了男大当婚的时候了,奶奶又给父亲捎话,该张罗三叔的婚事了。由于父亲在市区上班,无法照顾家里的生活,那一年,父亲给上级打报告,调回了县城。那段时间,父亲寻人做媒,筹钱出力,很快的,三婶进门了。面对残破的窑洞,父亲陷入了沉思,那时的窑洞院里,只剩下四叔和奶奶了,父亲寻思着为三叔再建一处房子,让他搬出来和奶奶一块住。很快,院落地址在父亲的努力下,生产队划出一块地基,五间正房,三间厦房的一所院落建成了。那所院落的一砖一瓦,一廪一椽都是父亲的结晶与心血。以至于后来父母亲吵嘴时,母亲总是说出给你弟盖房用的椽是我和儿子用镰刀一根根刮出来的。房子建成后,看着奶奶和四叔搬进新房,父亲干裂的嘴唇有了一丝红润,他会心的笑了起来。

(三)

       改革的脚步永不停歇,父亲调回县城分到商业系统工作。那年,下岗热潮席卷全国,国有土地流转拍卖,父亲所在的单位名叫“东风食堂”和“东风旅社”,当时的政策允许,睿智的父亲当机立断在县城中央购置了2亩大的地皮,那年父亲四十二岁。接下来的日子里,由于建房需要大量资金,父亲马不停蹄四处求人借贷,费尽了心思,看惯了白眼,在那人情淡如水的社会里,像一条搁浅的蛟龙,悲催而又骄傲的活着。那年,原本满头乌发的父亲,白发增添一缕又一缕,为了省钱,白天工地工人干,夜晚,全家挑灯干。汗水,浸透了衣背;泪水,打湿了双眼。终于,在父亲呕心沥血以及他那倔强性格的驱使下,盖起了一座面积一千二百平米左右的复式商用三层楼房,直挺挺的矗立在县城正中央。那是1995年,也是父亲一生事业最辉煌的时侯,那一刻,我们欢呼,我们骄傲,我们自豪。父亲和平常一样,淡淡的笑了笑,宛如和煦的春风轻轻刮过我们的心田。

       接下来十几年间,经济迅猛增长。县城中,人们生活的品味越来越高。我清楚的记得那是2008年5月12日,我和父亲在市上签订改造家里大院的合同。那天,就在签订合同之时,突然间发生了汶川地震。接下来的日子里,谣言四起,人心惶惶,尤其夜晚来临,人们纷纷走到宽阔平地、广场上睡觉。那时工地已驻扎进来,父亲一边安抚工人,一边抚慰家庭,凭借他那坚韧不拔的精神,很快的,一座1000平方米的商场又一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望着这座充满繁荣气息的商场,父亲出奇的沉静,傲然的脸上凝练着安详。那年,父亲五十五岁。

       由于商用地的房屋全部租赁出去了,我们家的落脚点也成了问题。父亲又一次动用他的智慧和人脉,在县城环城路边买了六分地基,又一次建起了房子。随着家里经济条件的好转,父亲显得格外低调,我以为父亲肯定会建一座别墅,但是没有,跟乡村一样,依旧采用老式建筑的样子,朝南正房五间,东西厦房各四间,形成了一个精致的小四合院。那年,父亲五十九岁。

       岁月流转,从小到大,我没有离开过父母亲,一直和他们生活在一块。直到女儿上初中了,仿佛在一夜之间,望着长大的女儿,心底升起对家的渴望,应该是建起自己家的时候了。父亲也好像意识到这一点,当我积极打听哪里有售卖的房子的时候,父亲默默地凭借着他一生积攒的人脉,很快从一处新开的楼盘中选了两套,一套给我,一套留给自己,我们分开住了。这年,父亲六十四岁了。

(四)

      当我再一次注视父亲的容颜时,他真的老了。父亲只不过是这芸芸众生中平凡的一员,他的一生一直以家、以爱、以责任为主,不管走到哪里,首先想到的是家,无论风雨,无论凄苦,他都将他的此生奉献给了家。并非所有的建房都是荒唐的决定,就让所有的建筑都在这一刻凝聚吧,那是父亲一生的夙愿!        

     父亲今年六十六岁了,祈愿父亲长寿,安康。

寒 风

路小锋,笔名迂梵,微信名寒风。现就职于交通部门,喜爱文学,有零星作品发表于网络。

编辑 by 东方文海传媒

甜蜜蜜杯“岁月如歌征文 

各位学爱好者朋友:

  感恩人生之美,体验岁月如歌。为给大家提供一个展示岁月影像、感悟人生冷暖的舞台,激励大家创造精彩的生活,东方文海传媒公众号特推出“岁月如歌”大型征文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一、时间:6月29日至8月18日。

  二、主题:岁月如歌。 

  三、参赛作品要求 

  1、参赛作品为一次性原创作品,请勿一稿多投。

  2、体裁不限,可以是散文、诗歌、札记、随笔等各种形式,要文笔流畅,围绕主题,让人感受到艺术的力量。 

  3、参赛作品要在标题前加注【岁月如歌】字样。 

  四、作品投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