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医学女博士美丽说原创美文第8期昨天,在医学女博士美丽说原创美文第7期文章中,分享了郭志强教授如何根据不同年龄按照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分期治疗月经不调等妇科病。 今天在医学女博士美丽说原创美文第8期文章中,将深度解读妇科专家郭志强教授如何根据女性月经的不同时期采取中药调周序贯疗法。 女性月经各期阴阳气血消长应分期治疗中医认为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生理活动,与日月的运行、四季的变化息息相关。 《本草纲目》中说:“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水、月信、月经。” 月经周期,是女性生理过程中阴阳消长、气血变化节律的体现,一般分为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 4 期。 妇科专家郭志强认为:肾为阴阳之本,生殖之根,经水出诸肾,在肾的主导与天癸的泌至,以及肝藏血、脾统血、心主血、肺主气帅血的共同作用下,冲任胞宫发生周期性的阴阳气血盈虚消长变化。若阴阳气血消长变化发生紊乱,则引起月经失调、不孕症、崩漏等疾病。 郭志强教授在临床上治疗不同时期的月经病时,提出了中药调周序贯疗法,下面做详细解读。 中药调周序贯疗法:行经期(月经期)月经期表现为胞宫出血,即月经。 胞宫由经前的充盛而渐至空虚,胞宫的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 经血以通为顺,宜通不宜涩,加之胞宫相对空虚,治疗以养血活血通经为主,一般选桃红四物汤加减,于月经之日起连服3 剂。 若有瘀滞,此期当重用活血逐瘀之品,使瘀有去路。 兼寒者予《妇人大全良方》温经汤; 兼气滞者予血府逐瘀汤; 兼气血不足者予参芪四物汤。 中药调周序贯疗法:经后期(卵泡期)经净之后,胞宫空虚,肝肾精血相对不足,处于阴长期,治疗以养血填精、滋补肝肾为主。 郭志强在上述认知基础上自创经验方——育胞饮。方药组成:菟丝子、女贞子、枸杞子、黄精、当归、党参、首乌、紫河车、仙灵脾、川续断、白术。月经第4天起连服10~12剂,有促进卵泡发育之功能。 阴虚明显者加麦冬、沙参、地骨皮; 阳虚明显者加锁阳; 气虚明显者加黄芪、白术; 气滞者加制香附。 中药调周序贯疗法:经间期(排卵期)《易经·系辞》载有:“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证治准绳·女科》引袁了凡语为:“天地生物,必有氤氲之时;万物化生,必有乐育之时,……凡妇人一月经行一度,必有一日氤氲之候,于一时辰间,气蒸而热……此的候也。” 在月经的中期为氤氲之期,此期阳气内动,由阴转阳,此时交合则有受孕的可能。 中药治疗仍以滋补肝肾为主,佐以温阳活血,促进阴阳转化,方用促排卵汤。组成:肉桂、丹参、羌活、枸杞子、菟丝子、当归、首乌、仙灵脾、黄精。服3~5 剂。 中药调周序贯疗法:经前期(黄体期)经过经间期的重阴及阳,此期为阳长期,阳气鼓动,万物生发,为受孕提供孕育环境。 受孕的条件除了精充血旺之外,尚需阳气充盛以助生发,即“暖则生物,而冷则杀物矣”。 脾肾是经血之本源,又是安胎养胎之根本。 《景岳全书·妇人规》说:“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胎脉系于肾,胎气系于脾”。 故治以温补脾肾而固其本,既能调经,又可养胎安胎,方用两固汤。组成:巴戟天、覆盆子、山药、枸杞子、菟丝子、党参、首乌、杜仲、仙灵脾、锁阳、当归。 此外。妇女经行前后。气血变化急骤。易于发生一系列疾病。 妇人经行之前。血海盛实。冲脉之经气偏盛。冲脉以肝为本。隶于阳明。 故经前诸症,多与冲气上逆有关。 如经前乳房胀痛、倒经等。 若冲气偏亢,适逢阴虚肝旺,肝阳亢盛,二气逆上,常致经前头痛。 经事欲来或经血始下,阴血骤泻,气血变化较剧,若脏腑功能失常、机体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均易于此时而发病,如痛经、经行头痛、经行浮肿等等。 经行之后,经血下泻,冲任、胞脉空虚,故多虚损之症。 本文参考文献(侵删):2007年7月第4期《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刘艳霞文章《郭志强教授分期治疗妇科病经验》。 一个对中医感兴趣的医学博士,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 收藏,转发。欢迎关注北大医学博士话女性营养系列文章,或@北大医学博士,我会每天给大家带来原创女性营养健康资讯,欢迎关注! ![]() |
|
来自: 恬庐居士sktw7b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