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赣鄱专栏 | 黄国成:“一缕麻”新编

 香落尘外 2020-08-15
 

【赣鄱专栏】


主编:胡柏涛

执行主编:徐和生/宁宏翎/王智林/朱爱华/胡迎春/柳依依

特约摄影:汪填金

文:黄国成 / 组稿:柳依依

老区果园有一个洲野村,村子里就一姓,全姓丁,村子外田坂间有一祠堂,即丁氏宗祠。丁氏宗祠可不简单,有丁氏的悠久宗族历史,也有土地革命的光辉历程,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时期,卢森堡训练团、三八女子职业学校均设在这祠堂里,祠堂既蒙上了封建社会浓厚的宗族色彩,也闪烁着反帝反封建的光辉。无奈土地革命的历史足迹在这里留下的时间太短,历史的车轮又将封建的泥沙重新带入旧地,而且根深蒂固地铭刻在老一辈人的脑海里,让后代蒙受婚姻、家庭的痛苦。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村子里的苏区老干部、革命伤残军人丁寿臣为革命,他从闽、浙、赣省兵工厂拖着一条糜烂的伤残腿回乡务农。无奈妻子没能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只为他养育了三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大女儿在本村读了初小,二女儿读了高小,三女儿读了初中。没有儿子,于是让大女儿在家中招赘,女婿是抗美援朝回国的复员军人;二女儿出嫁邻村,丈夫也是个退伍军人。三女儿丁凤,不仅文化高,而且比两个姐姐还更出挑,细皮白肉,身材匀称,聪明好学,小学阶段就深受老师喜爱。歌舞队有她悦耳的嗓音,腰鼓队有她苗条的身姿。有一次班主任老师到她家家访,老师当着很多家长的面夸奖丁凤在校表现好,不仅成绩优良,还能帮学校里做很多事。当时学校已经提倡勤工俭学,学校里种了蕃薯、蔬菜,暑假丁凤带着几个女生为学校守护庄稼。邻居听了老师夸奖,也都赞同。有一位家长,身边依偎着一个小女孩,老师见了问:“这女孩为什么不报名读书?马上要开学了。”家长说:“孩子老实得不敢说话,我们大人又没有文化,至今连名字都没起上,怎么报?”老师说:“名字起一个就是呗!”“你想她叫什么名字?”老师问:“我想她也叫丁凤,沾点丁凤的光!”“可以嘛!”“名字只是一个人的符号,又不同班,再说丁凤明年就要升初中了,你能叫丁凤,像丁凤一样会读书,会做事,我们老师也高兴。”就这样,这村子里就有了俩个丁凤。据说这个小丁凤果然不错,学习了不少大丁凤的优点。

丁凤14岁时,进了初中,这年冬的一天傍晚,家里有几个亲戚,还有不少客人。丁凤放学回家,大姐高兴地迎接妹妹。大姐因为在家招亲,就像当着这个家一样,里里外外,她常常张罗着。丁凤有时骂大姐: “管家婆,爱管闲事。”大姐不但不生气,还对“管家婆”这个称呼很自得,好像她真的成了这个家的主人。大姐虽说只读了个初小,但在解放初期,也算是个有文化的人。加上父亲是个老革命,又嫁了个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作为上门女婿,要政治背景有政治背景,要文化有文化,于是被选调到乡妇联工作,后又到区妇联,经常赴县、赴省里参加会议,可谓见多识广,但就是惟上惟父,唯命是从。在她眼里,父母的话就该听,上级的指示就得执行,政治第一,阶级第一,妹妹有初中文化,应该找一个比她更有文化的丈夫。前来提亲的是烈士子弟、中师生、人民教师,可谓门当户对,郎才女貌。按农村规矩,要先定亲,后结婚,定了亲,就没人再上门提亲了。14岁的丁凤,虽说亭亭玉立,含苞待放,但还是稚嫩得很,根本还不知道女孩子为什么要嫁人,要嫁怎样的男人?姐姐告诉她:邻村的周光中是来求亲的,是她未来的丈夫,比她大8岁。丁凤听了哭了,她把男家送来提亲的衣物,从桌上扫到地下:“我不嫁人!我不要他家的东西!”哭喊得三家六院都听得一清二楚。人们还从未看到这个文静美丽的姑娘发过脾气,邻居蜂拥而入,只见丁凤泪流满面,用手撕打姐姐,姐姐劝她说:“还不是嫁人,只是举行一下订亲仪式,等你初中毕业,到了结婚年龄再结婚。”

“我不要这个男人,这个男人难看死了!”丁凤知道,这个叫周光中的男人又瘦又黑,根本入不了她的眼。丁凤斩钉截铁地说:“我不嫁这么难看的男人。”姐姐劝她说:“嫁人是要看男子的才能,家庭的条件,不是选演员,专看外表;再说,坐在桌上,八个人中还是过得去的。你不要因为有三个人夸你漂亮,就瞧不起别人,漂亮能当饭吃,能当衣穿?嫁人是为了过日子,人家当老师,有工资,还不好啊!”

做姐姐的好心相劝,但劝不动丁凤的心。

父亲虽说是苏区老干部,也算老革命,但在他的脑子中,有着两重性格。一方面他希望年轻人自由恋爱,自找对象,苏区时期就实行婚姻自主了,很多童养媳被解除婚约,参加了革命;解放后,原为生活逼迫,做了男方童养媳的女子也有脱离男方,回到父母身边的。然而他又有着宗族观念,家长制的一面。村里很多年长的都以他为榜样。丁凤的亲事,村里老一辈都说好要背景有背景,要文化有文化,还有一份正式工作,有什么不好,相貌差一点,哪有十全十美的事!

他处于为难中,他想自己心爱的女儿找到心爱的丈夫,又担心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岂不要受到责怪,所以他没有明确表态,倒是平常不太讲话,且没有多少发言权的丁凤母亲大叫: “你不同意,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死路,还有一条是逃到台湾去,否则你别想反悔。”在一旁的母亲开腔了,她没有文化,讲不出什么道理,但却把话讲绝了,在父母眼中,这门亲事是铁板钉钉,难改动。做母亲的心想:女儿认为自己漂亮,男方配不上。如果不漂亮,人家还不要你呢!

这个晚上,丁凤彻夜未眠,她想到死,可是她又不甘心,花季少女就了却一生,也太可惜了;反正她抱着不进男家的门,也不吃他家拿来的东西,更不穿他家送来的衣裤。但丁凤妈只要见到光中,便高兴得两眼眯成一条缝。她对他的印象好,这个孩子懂人情,有礼貌,见了她总是“舅妈、舅妈”地叫个不停。见舅妈头上扎着头纱,他知道舅妈犯过头痛病,不但贴膏药,还要用头纱包扎,疼痛才会好一些。周光中坐在舅妈身旁,轻言细语地同舅妈说话,叮嘱她别为丁凤的事生气,伤脑筋,一伤脑筋,头就疼的。说得多好啊!自己没有儿子,这个女婿就像自己的儿子一样,不懂事的丁凤,这么好的丈夫居然看不上,你要找怎样的丈夫?丁凤娘安慰周光中:“别担心,我会让丁凤同你好的。”周光中相信舅妈:“我们年轻人的事,你也别挂在心上;我们自己会处理好的。丁凤即使不能同我和好,你也仍是我的舅妈!”周光中奉承安慰着丁凤娘,只因为周光中的娘是州野村人,姓丁,按辈份叫丁凤娘为“嫂子”,故光中便喊丁凤娘为舅妈,其实平常两家并不来往。

丁凤知道,周光中是因为她的原因,在娘面前讨好卖乖。周光中逢时过节照常都到丁凤家送节,丁凤只要见周光中来了,便从后门溜走,一直等他回去了,才回家。

丁凤17岁的年冬,还有一个学期初中就毕业了。中学校长、教导主任来家访时,都动员丁凤明年中考,考师范,当个人民教师很合格;但是媒人也受男方委托,要丁凤年冬结婚,男方担心明年再升学,丁凤会远走高飞。好说歹说,把丁凤劝说到公社去登记结婚,大队和公社都设在丁氏宗祠,丁凤还不到结婚年龄,大队开具了假证明,将17岁写成18岁。丁凤就在结婚登记表上写上“不同意。”结果未领到结婚证,然而舆论倒向男方一边,男方已经年满25周岁了。出于无奈、无助,丁凤还是抗不过天生父母,抗不过社会舆论,这年冬一对不协调的男女被熙熙攘攘的人群拉进洞房。用农村的老话说:“生米做成熟饭就没事了。”然而,强扭的瓜不甜,丁凤与周光中结婚后,不亲密、不融洽,说话说不到一块,走路走不到一起,丁凤心目中的男人不应该是他这样的,他应该是白马王子,只有白马王子才配得上她这个人见人爱的端庄秀丽的白雪公主。如今,希望破灭了,美梦惊醒了,她要同眼前不顺眼的男人生活一辈子,怎么办?怎么办?

周光中倒显得那么冷静,那么安分。他若无其事,他目空一切。早上他早早起来,他是长子,也是孝子,他为母亲挑水、劈柴;为丁凤打好洗脸水,惹得她母亲一脸的不高兴,他却无动于衷。

这一年春季开学,周光中工作调动了,他被调往篁村中心小学任副校长,一个只工作了四年的中师毕业生,调到中心小学任副校长,无疑是一种重用,一种提拔。丁凤在家受不了婆婆的冷言冷语,她习惯于学校生活,开学一个星期后,她翻山越岭20公里山路,只身步行来到了篁村中心小学,见丁凤汗流浃背来到学校,周光中简直是惊喜交加,喜出望外。因为开学前周光中离家时,问过一声丁凤:“随我一起去学校,好吗?”回答是:“谁同你去学校住?你做老师,我做什么?”光中无话可答。今天,丁凤居然不请自到了,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学校教师见这位师母结婚后,还是这样细皮白肉,面如桃花,这不正应了古诗中的一句“人面桃花相映红”吗?再看看周副校长,又黑又瘦小,简直有点不般配,莫不是“郎才女貌”,莫不是包办婚姻?

老师和师母们从周校长和丁凤的日常生活中看出了蛛丝马迹,听出了弦外之音。丁凤在厨房炒菜,周校长进去,丁凤立即就出厨房,周校长在厨房时,丁凤从不进厨房。丁凤在学校无事可做,她也只能担负洗衣烧菜的事。周校长有事没事总想进厨房帮忙,他怕累着丁凤,更怕丁凤寂寞。然而当他刚踏进小厨房,就会受到大声斥责: “你想烧菜,你就来烧,我落个清闲!”

篁村是个产粮区,与州野很相似,水源充足,粮田肥沃,水沟中、稻田里游动着小鲫鱼,隐藏着泥鳅。周光中捕鱼捉虾是个好手,在自己村里,他就常常拦坝堵水抓泥鳅。他刚才进厨房,是看看中午还有没有荤菜,猪肉凭票供应,肯定是没有的,但鱼和泥鳅随手可得。中饭后,太阳火辣辣地直照地面,一般人早已躺在床上午休了。周光中想到丁凤喜欢吃腥东西,拿上网和篓便出了校门,丁凤根本不注意他去了哪儿。一觉醒来后,门外叽叽喳喳地吵个不停:“哇!周校长抓泥鳅这么厉害呀!这一下子就抓来一脸盘,周师母怎么吃得完?”丁凤从房里出来,看到师生围成一圈,盯着地上的脸盆,她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她在洲野家里已不止看过一次,有些日子闻到腥味就想吐。

就这么点本事,还在老师学生面前弦耀。丁凤心里这么想,但嘴里没出声。

过了几个星期,传来教育局的消息,全县小学四年级数学公开课放在篁村中心小学进行,主讲老师就是副校长周光中。这让丁凤不解,全县小学数学老师来听他讲课,笑话!人长得那么难看,让人见了恶心!然而学校校长老师却把这次教学活动看成一件大事、喜事。解放以来,篁村学校还没举行过全县性教学活动,更没有十几所中心小学的数学老师集中来听校领导上数学课。学校慎之又慎,问周光中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要添置什么教具?尤其校长吴仁,经常跑到房间里问:“准备得怎么样?这一炮一定要打响;课要上出水平、上出质量。”

周光中却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好像就那么一回事。

公开教学的日子到了,全县十几所公社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老师头天集中篁村,第二天上午听课,听课教师坐在后排,他们同学生一样,班长叫“起立”,老师也站起来,任课老师叫“坐下”,听课老师才坐下。听课后、吃饭前,进行了讲评。听课的老师对这节课评价很高:启发性、直观性、师生互动性全部达到要求。受条件限制的客观原因排除,是一堂非常符合教学规律、质量要求的公开示范课。

丁凤对丈夫有点刮目相看了,难道真的应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俗语,丈夫有这么好的才能,能把数学课上得让全县数学老师称赞?篁村中心小学从此也名声大振;老师高兴,校长也说得上话。这年秋季开学,学校调进了三个师范毕业生。周光中又一次被选送到上清师范培训。外出培训前,周光中利用暑假,对丁凤进行了数学教学的培训,丁凤在校也是爱好数学的,她也向往当一名人民教师。周光中像辅导学生一样辅导丁凤,不仅教她数学知识,更教她教学方法,运用什么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听懂并融会贯通。

为了让丁凤能联系实际,周光中特地向教育局要了一个代课老师的指标,让丁凤做代课老师,也教数学。聪明人一学就会,一点即通。丁凤对数学教学很快入门,她谦虚好学,不懂就问,学校老师也愿意与她探讨教材教法,丁凤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全面得到提高。周光中外出培训了一年,结业后调到了果园中学任教,并当上了总务主任。丁凤也安排在洲野小学任教,这样两人便有了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志向,俩人的感情也开始融洽,得到了升华,相互间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丁凤逐渐对丈夫有了好感,尤其在丁凤怀孕期间,周光中像保护“国宝”一样保护着丁凤,丁凤闻不得腥味,闻到就作呕,周光中就不再下田捕鱼摸鳅;丁凤爱吃酸,他就利用外出的机会,买苹果、买葡萄,丁凤患过头痛病,周光中便带她到南昌检查,检查结果说是血管性神经头疼,受不得刺激。母女俩患的是同一种病,母亲因为女儿不肯出嫁而常闹头痛;丁凤因为父母和姐逼她屈嫁,没能找到如意郎君而头痛。找到了病根,周光中清醒地认识到,不能让丁凤受到一丁点儿刺激,夫妻和好了,丁凤不犯病,岳母也就不犯病了。

周光中决定从丁凤怀孕期间起,为丁凤补充营养,尤其月子期间是调养身体的最佳时间,月子坐好了,才能保养全身。丁凤坐月子时,周光中三天两头地跑医院问妇产医生,产妇该补充什么营养;问岳母怎么调理,要注意什么,防范什么,丁凤娘逢人便夸女婿疼老婆体贴人。话传到周光中娘耳朵里,娘便跑到学校里,名义上是看孙子,其实是查看儿子是怎么照顾产后的媳妇,莫不是娶了媳妇忘了娘。她在媳妇房里看到鸡,看到了理中丸等补品补物,很不高兴,果真儿子是娶了媳妇忘了娘,有了自己的儿子就忘了老子娘了。由于丁凤月子坐得好,不仅自己养白了、养胖了,儿子也养得白白胖胖,讨人喜欢。

儿子是爱情的结晶,婚姻的果实,丁凤把精神寄托在出生后的儿子身上,她给儿子起名“希望”,有了后代就有了希望,有了后代就真正有了家,有家的温馨,有家的温暖。

希望遗传了父母双方的优点,长相像丁凤,白净秀气,端庄文静性格像父亲,肯动脑筯,善于思考,在大人面前,爱问“为什么”。

改革开放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也迅速得到提高,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形成,丁凤转正后被选送到进了上饶师范就读两年,这样便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了,并当上了州野村完小校长。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们的大儿子希望考取江西农业大学,大女儿、二女儿、三女儿相继考取中专、大专,并分赴上海、厦门、深圳等地发展,希望后来成为果园地区的成功创业人士,每年参加全县春节乡友座谈会,受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接见和招待。

2014年冬,是丁凤与周光中结婚50周年的日子,儿女们早早地在县城岑山大酒店为父母订好一大桌酒席,二老上座,儿女们双双对对坐两旁,还有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下座,共同举杯为二老金婚干杯,共同祝福二老身体健康。二老也祝福儿女们事业有成,兴旺发达!

一对老年人,虽说冰霜染白了他们的头发,但他们的内心却永远孕育着春天。

故事写到这里,就该结束了,她是越剧,“一缕麻”的新编,不过这个故事的内容比“一缕麻”故事的内容更丰富更有现实意义。

♫. ♪~♬..♩

作者简介

黄国成,原名黄国臣,男,笔名葛城、三秋树,广信区望仙乡沙洲村人,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原横峰县作协主席。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桑恒昌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骥亮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柳依依  暖在北方 胡迎春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陈风华

美编:无兮    ETA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主播:魏小裴  自在花开   眉如远山   西西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