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寻海南最长的溶洞

 京都闻道阁 2020-08-15

海南有五大溶洞:位于儋洲市国营八一总厂英岛山的石花水洞、位于三亚市荔枝沟镇良坑坡的落笔洞、位于保亭城西30公里处的仙龙溶洞(千龙洞)、位于东方市境内西部大广坝的猕猴洞,以及位于昌江王下乡牙迫村东的皇帝洞。

其中,以仙龙溶洞为最长。有多长?三亚的朋友告诉我:听当地老人说,日本鬼子打到三亚的时候,有不少老百姓就躲到仙龙洞里,有的人从里面甚至直接走到了三亚,那一头的出口就是落笔洞。

看地图上的直线距离,从仙龙洞到落笔洞,那足足可是有三十多公里长。

╔╣1╠╝

我们的车,晃晃悠悠穿行在深山丛林之中。

过保亭毛感乡,我们继续前行。

大山深处,拐过一个山弯,路的一边有一所乡村学校,校园没有门,却有两棵巨大的树屹立在那里。一棵是两人难以合抱的百年榕树,另一棵同样巨硕,却叫不上名字。路到这里分作两叉,过了大树之后又合二为一,也就是说,尽管树阻碍的路,但是这里的老百姓宁可自己绕开多走两步,也不要树挪地方。

一路之上,我们时常会看到这些高大多层的乔木,茂密而矮小的灌木,铺满地面的草本植物,由成人手腕粗细的竹子组成的一簇簇竹林,以及茂盛地缠绕于乔木茎干上的藤蔓,给这个热带雨林增添许多神秘而又原始的气息。

不知上上下下又过了几道山岭,道路显得有些泥泞,有一段路,车居然卧在了一洼泥水之中,任凭马达轰鸣、车轮飞转,终只是原地打滑,不能前进。

我还以为今天恐怕要脱去鞋子下去推车,司机说不用,他稍事调整,闷上一口气,车向回倒再往前冲,终于冲出这片泥水洼地。

在一个道路分叉口,我们的车拐上一座桥梁。

今天给我们当向导的是在三亚工作的老朱,多年前,他带领手下工作人员曾到过这一带。也多亏他曾经来过这里,否则,我真难以想象如此崎岖、复杂的山路,怎么才能够到达目的地。

因为很不凑巧,这台车上没有安装导航,完全是凭着老朱的记忆走路。

车又穿过一段险峻的山路和两条河流,过一段曾经山体坍塌毁坏的道路,一处茂密的丛林之后,对面一座突兀如石壁的山峰迅速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老朱说,仙安岭到了,那里有石林,千龙洞就在石林附近。

╚╣2╠╗

大家兴冲冲地下车,我快步走到巨大石壁的近前,这里是仙安岭腰部一个不宽的平台,两条道路切着巨大石壁向东、向南。

仰着脖子向上观望,只见这处势入刀切的陡壁,裸露的大部分岩壁在阳光照耀下显得灰白,而岩壁的一边和接近地面的数十米处,灌木丛生,一些高大的乔木把根紧紧抓入石壁,并沿着石壁的缝隙努力向下延伸,根茎之长已经超过了树干本身,看上去煞是壮观。

这里是融山、石、洞、崖、林、溪为一体的景观,我们开始四下寻找溶洞的所在。

正巧,有一位当地老百姓骑着摩托车经过这里,我们便上前打听溶洞在什么位置。

他说溶洞在岭的下面,就是刚才车上山来的一个叉路口,向东拐直走就是。想着刚才崎岖的山路,我还真有点失望,算了,既然先来到这里,专心看石林也不虚此行。

我茫然地绕着山峰向南走,这是一条越过仙安岭的道路,也是一个山凹,两边密密的林木把阳光遮蔽得一丝也透不进来,巨大的藤蔓攀援缠绕在林间,从地面一直伸延到树冠,似乎是在林中飞舞的游龙。偌大一座山中,死寂无声,格外令人恐怖,人在这里顿时会感到生命的渺小和吉凶难卜。

走出不到百米,一条宽约十余米的石阶忽然出现在脚的左侧,顺着石阶向下看去,石阶的尽头豁然出现一个足以五人并行的山洞洞口。

我惊呼:找到溶洞了!同行者很快聚过来。

这时候再仔细观瞧,石阶很整齐,每一块石头都经过细心雕凿,一样的大小,一样的平整。从石阶的磨损情况看,显然这里少有人来,但是却有些年头,两边已经被灌木遮蔽,一些石头上还生长着地被植物。

石阶的左侧,一棵巨大的乔木引起我的注意。这棵树有三个成年人合抱之粗细,树干扭曲狰狞,形成大大小小的树洞,树干高耸,有二三十米高,枝干之上,藤蔓缠绕。

往里面看,各种各样的热带植物,千姿百态,枝柯交锗,竞相生长,浓荫蔽日。

直上直下的石壁上一棵棵叫不上名字的大树,在高百余米的石壁之顶,赫然地生长着,它们的根部比刚才所见更为壮观,只见它虽然站立于悬崖绝壁,但是它的根却盘根错结紧紧抓住岩壁上大大小小的岩洞,自上而下一直伸展到地面,一面悬崖绝壁居然被这些根茎牢牢抓住,犹如绳索捆绑起一块巨岩,令人感叹植物旺盛的生命力。

那些附生于巨大乔木之上的兰科植物,犹如移植来的插花,或生于树枝之上,或沿藤蔓着于岩壁,更是令人赏心悦目。

我顺着石阶慢慢下到底部,这里没有堆积太多的腐枝烂叶,薄薄的一层流沙,显示这里曾经是一条溪流,难怪绝壁之上的大树要把根努力伸下来。

因为海南蟒蛇毒虫比较多,特别是这热带雨林,更是蟒蛇出没,蚊虫和蚂蟥嗅到人的味道,很快就从四面八方拢了过来。所以,我特别小心。

走得近了,看清楚溶洞口的岩壁上,被涂雅者写着诸如“仙龙(人)洞”之类歪歪扭扭的字,一面岩壁上还有几十个大小各异、如斧砍刀劈般的直、斜、弯、曲的小溶洞。

╔╣3╠╝

我尝试着走进溶洞,溶洞内犬牙交错,地面却还比较干静。

溶洞是古老的,换句话说,这个溶洞恐怕在数十万年前就已经存在。数十万年前,海南岛与大陆原是一个整体,一系列地壳板块结构变动,地震、火山爆发等地球内部发生了变化,一大片地层陷落了,形成了今日波涛滚滚的琼州海峡,而另一大片地层则隆起了,形成如今孤悬于蔚蓝浩瀚的南海洋中的海南岛,也使海南岛遍布着许多石灰岩发育地区,地下水沿着石裂缝侵蚀,将可溶性的碳酸盐溶蚀,从而形成溶洞。

尽管这里被发现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我有理由相信,数万年间,这里绝不是近几年才留下人类的足迹。多年前,中国科学院古脊推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海南省博物馆、三亚市博物馆三方考古学者组成考古挖掘队,就在据此不远的落笔洞,出土了大量的动物遗骸和石器、骨器数十件,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出土和采集了人类牙齿数枚,经碳14 测定,属于旧石器时代末期,学者们称其为一万年前“三亚人”遗齿。落笔洞是迄今为止我国旧石器文化分布最南的一处遗址,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此处的这个溶洞,也有着天然的地理环境,既能防护野兽的侵袭,又能获得丰富的生存资源,应当是古人选择的理想生存地。

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决定走得更深入一些。

溶洞很清凉,向前走不过十步,便到了一个横行的过道,向左向右好像都很深,向上则能看到一丝微弱的光亮。

因为来前并没有准备照明设施,我只好从口袋里拿出点香烟的打火机,想借着它的光亮看清洞里的环境。但是,打火机的光亮毕竟微弱,而且,溶洞里产生的忽左忽右的阴风,根本无法看清楚洞里的模样。

想起这里还是一个没有开发的溶洞,摸不清楚会不会有蟒蛇之类的毒虫。对着溶洞充满诱惑力的黝黑环境,我望而却步,只能扭身逃也似的出来。

╚╣4╠╗

我们稍事休息,先欣赏石林。

出溶洞向东北面的石峰看去,一层翠绿灌木林覆盖的山岩之上,条状的怪石如树林一般竖立在那里,有的顶上有冠,有的身上长枝,活似一棵棵树,它们峰连着峰,石头挨着石头,犹如一个刚堆积起来的沙丘绝壁,猛然间遭受了强烈暴风雨的巨力冲刷,千姿百态,神奇瑰丽,美不胜收。

当地的一个资料介绍,这个石林海拔七百米,是我国仅有的热带岩石溶石林地貌,面积零点三九平方公里。

这里的石芽、石树一般高三至四米,有些高达十至十五米,最高的有三十五米。大石树、石芽计有一百多棵,小石芽则不计其数,它们形状各异,大小相混的聚集在一起,构成了石林。

因为山峰之上的阳光照射强度比较大,攀登上山的道路也不好寻找,有些地方恐怕需要用砍刀开路,所以,我们只是从下面仰视着这一片石林,虽然不能领略其风景的全部,却也视野独特,有许多回味的空间。

过仙安岭继续前行,有几个苗寨,没有大路可以通过,要想返城,只能沿着来时的路回去。

这个时候,天色将晚,虽然意尤未尽,但是考虑到返回海榆中线公路也还有四十公里的山间土路,天黑下来之后,翻山越岭,没有路灯的道路将更加险峻,车行进的危险系数增加,如果碰上下雨,道路坍塌,我们只能困守在这深山老林。所以,我们决定返回。

╔╣5╠╝

车拐了个弯,路旁,有一个竹条或细树枝编墙、木板为顶的低矮房屋,孤独地站在半山腰的一个平台上。

我下车快步走到屋子前,从屋子里走出中年男子,他是在这里负责看护山上果木的人。

经询问才知道,我们刚才看到的溶洞,实际上是千龙洞的入口之一,只是近些年为了安全起见,把里面的通道封死了,一般来看溶洞的大都去离此不远千龙苗村的“千龙洞”,那里不仅洞府深远广阔,而且常年游客不断。

难怪刚才我在山上询问那为骑摩托车的当地人,他告诉我们溶洞在山下面,我找到石林下面的溶洞时还以为他有意隐瞒。现在知道,这里民风朴实可爱,言而有信,使人辈感亲切。

一路之上,我眼睛始终注视着道路两边的热带雨林。美洲印第安人相信:“树木撑起了天空,如果森林消失,世界之顶的天空就会塌落,自然和人类就一起灭亡。”今天,在世界上许多的贫困地区,人们为了活命,急功近利的伐木、烧山以种粮、砍柴的蚕食行动还在加剧着,素有“森林王国”的泰国东北部,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十年间,就把四百五十多万公顷的原始森林、热带雨林变成了盐碱田和光秃秃的山野。我感叹眼前这片透着更多原始自然气息的土地,期望着她少被现代文明干扰,我祈求那样的场面不要出现在这里。

☆ 作者简介:易书生,闻道阁主,著有《大道真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