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书生:大道朝天,我走中间

 京都闻道阁 2020-08-15

时光的确如白驹之过隙,还没什么感觉就到了岁尾,公历新年元旦已经到来。

多日之前的周末,去白云观附近闲坐,几杯茶下肚,却涌出一些焦躁之气。与我对饮的老先生说我这一年思想的东西,浮漂和梦幻一般的多了些,毕竟,很多东西,前人都已经探讨过,讲的也很明白,何必自寻烦恼。

我却觉得,虽然此身可摆脱数十年的世俗束缚,但对于思想的思考,现在所品尝到的还只是那茶的苦涩,其后的幽香尚需浸淫一些时日,需要一个领悟的契机。思想的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由外而内,再复以其外其表……循环迟滞不前的根源在于:不知前人,是为无知,但有大无畏;知其前人,是为桎梏,池鱼笼鸟,缩手缩脚。所谓“老要张狂,少要稳”,这股张狂的劲儿,还是需要顺乎自然,得些底气儿的。

自然无声,大道无名,道法难觅。

孔子到了五十一岁的时候,还没有找到“道”之所在,便南下彭城请教老子。

听孔子阐明以制度名数、阴阳变化寻求道的经历之后,老子说:“道”可不是摆在那儿随随便便就可以知道的。接着又讲了孔子喜好说的那些名利、仁义,告之“天门弗开”的原因。进而很不客气地说:你是筛糠迷了眼,分不清楚东西南北。你主张的那些东西,不仅让人感到恼火,而且制造混乱,将使“天下无失其朴”。天鹅并不需要天天沐浴,而羽毛却依然是洁白的;乌鸦并不天天暴晒,而羽毛却是乌黑的。万物出自本性,不能强行改变。那黑是黑白是白,不足以辩论。名誉之类的东西,放在更广阔的范围看,啥也不是。困守干涸泉水的鱼儿,无论再怎么相濡以沫,都不若彼此不认识畅游于江湖。即,那句流传很广的名言:“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老子在这里对于孔子做了很不留情面的批判,当然,也是点到了困扰孔子不能得“道”的症结所在。对于孔子请教老子的历史,在《庄子·天运》、《易纬·乾凿度》、《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论语·述而》、《史记·孔子世家》、《汉书·儒林传》等典籍中多有记载,只是不知道孔子的徒子徒孙出于何种心态,说起这事儿遮遮掩掩,不那么明朗,闹得自宋以降,疑窦重生,近代又有胡适、钱穆争得面红耳赤,莫说自古有“一字师”、“半字师”,哪怕孔子只请教了老子一个问题,那也该是一刻之弟子,更何况见诸于正史的,孔子至少有四次请教老子,后世儒生的做法,实在与“尊师重道”不堪一说。

按《庄子集解》所记载,有一次孔子去见老子,正赶上老子刚洗完头发,披肩散发若超脱凡人一般。孔子静静地站在旁边等待,过了一会儿,老子恍然看见孔子,便有了一段更有意思的对话。孔子说:我刚才看先生“形体掘若槁木”,那是怎么一回事儿?老子说:“吾游心于物之初。”大致的意思是说:我的神魂去万物之初探寻真理去了,那里有道之真谛。

孔子请教“游心”的方法。老子告诉他:那是一种至美至乐的体验,人能修养到那种境界,就是“至人”(庄子有至人、神人、圣人之分,圣人无名、神人无功,至人无己)。“人处大道之中,随变任化,未始非我,此则不失大常,生死之变,盖亦小耳。”天下天下万物莫不是这个道理,如果能获得了这一个道理,“万化无极,我亦与之为无极”。

孔子感叹:夫子您(指老子)的道德与天地匹配,还要借至理之言来修心养性,古代的君子,又有谁能超脱这些,而达到最高的境界呢?

面对孔子的不得要旨,老子进一步明理:你看错了,我不需要假至言以修心。水是自然流动的,无论其平其涌其漩涡其波浪,都是无需它做什么就自然而成。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日月自然有其光泽,需要你做什么吗?不需要。大道自然,你修与不修,它都在那里。

对于老子的理论,孔子佩服的不行不行的,他回去之后告诉弟子颜回:相比较老子,我孔丘所认知的大道,真的是见识浅陋,无所作为,就如同酒醋里的小虫子醯鸡一样。夫子(老子)展示给我了我过去蔽而不见的很多事物,对于这天地,我不知道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相比较而言,孔子在这里表现的还是很谦虚的。孔子都这么谦虚,我等末学后进,“不知天地之大全”更繁盛几许。然,“游心于物之初”乃老子面授孔子的机宜,其理,料若当今“不忘初心”,有究物之初,得大本大原之效。余“游心”数载,破虚妄之难,犹如重识人间。

《道德经》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老子之道,宇宙万物生而有本体及灵魂之道,为根本之道;其次有宇宙循环运转之“天道”;再次有人类社会生生不息之大道;最后还有人性之所属的人道,人道千万条,其中有高下善恶之别,大道小道皆相对而言。所谓“大道废,有仁义”,概因处于第四层的人道之中的“仁义”之道大兴于世,意味着处于第三层的人间大道处于被废弃的状态。换种说法,也可说:因为大道没有彰显,只好用“仁义”之道来替代。

《京都闻道阁》自2018年3月开通,于今已历一年又九个月的时间。一年之时,感人间真性情,关乎人之大道本原,便更易充实平台功能为:“探寻认知前沿,记录奇闻轶事,关注实地探秘,窥究古籍遗存,品读人间真味,幻文异卷易趣。”后于聂凤翔先生题写刊头之时,又衍伸“京都乘紫气窥天衍玄妙,闻道度涵关勘虚妄至真”,以诠“京都闻道”之意。

“品读人间真味”,在于人道纷繁复杂,异彩纷呈。所谓“大道三千,择一而从。”是其道其德彰显可见,方有选择之可能。世间道,纵横交错,难说哪一条道是尽善尽美之通途,无有沟壑,甚而名来利往、正邪善恶混杂,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交错。4月22日,本阁陈道有文:“道以载物,物有其德;道能载物,物彰其德,是谓道德。大道行德,守德持中,不左不右不上不下不偏不倚,战战兢兢,是谓中庸。四方上下,古往今来,万物有道,各守其道。”

无论从何之道,有赶道超越者,亦有其规矩,犹如生活在都市,不管持何价值观,均应靠右,红灯停绿灯行;行走在乡村,不经允许就摸走老农的西瓜,挨揍那是活该,不管你持何种价值观!也有道不同而相矛盾冲突者,此强彼弱,冲撞而过。还有溜边而行歪门邪道,然,善者会有瞬间恶念,恶者也有刹那善心,此时彼时,善恶难辨,为善为恶贵在自知。道不同,可以不相为谋,大道朝天,既可以携手并肩,也可以分道扬镳,各走一边,不以其道其德绑架他人之道之德,各自安好,互不相干,便是晴天。故,大道朝天,我走中间,既可免了无谓的烦恼和纠葛,亦可兼顾左右前后,而不失去方向。

不偏不倚、折中调和,为儒之中庸之道。其“中庸”日久而朽腐,少了积极进取、兼容并蓄。“尽其心,知其性”,天人合一,方能得其道,而有大道之行。无论何种法门,厚德载于道,各有其道其德。道法自然,其德不悖。大道之行,其德不孤。“守中慎独,适道者是也。去伪存真,放达形骸而不失其道德,视乎得道,方为道中之人。”(陈道)

回望一百年前之1920年,是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李大钊组织发起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正式成立、川滇黔爆发战争、日德媾和联盟、直皖大战爆发、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毛泽东预言未来的政治属于工农……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正处于一条大道的重大拐点,多少人生步入大道,共同开启历史新纪元。

追今抚昔,慨叹岁月。先烈道德,铭感五内。游心物外,幻衍周天。勘破虚妄,只求至真。展望2020,吾辈奋当努力,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2020年1月1日凌晨

☆ 作者简介:易书生,闻道阁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