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士之风,太行仰止:竹林七贤与山阳之会

 文殊院士 2020-08-15

魏晋年间,社会动荡,战乱频繁,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的斗争异常残酷,导致民不聊生。随着曹操去世,司马家族日渐气盛。在年仅8岁的皇太子曹芳继位后,宣王司马懿与大将军曹爽共同辅佐曹芳理政。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时,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件。

司马懿上台后开始清算曹氏党羽,一时大量名士被诛灭三族,包括尚书丁谧、何晏等,时有“名士减半”之说。

在那样一个腥风血雨的背景之下,当时的文人名士汲汲自危,情怀压抑,无法施展才华,于是在崇尚老庄哲学中,寻找虚无缥缈的精神寄托,用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苦闷的心情。“竹林七贤”便是这个时期文人的代表。公元240年~249年间,这七位贤士时常聚集在山阳县东边的一片竹林之中,谈玄畅饮、啸傲林泉、垂纶长川、操琴弄曲,“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说新语》),纵论《老子》、《庄子》的学问;或远游附近各地山水,以此逃离现实社会,远离政治漩涡。

辉县山水风光

嵇康与山阳

首先来到山阳的,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嵇康,字叔夜,谯郡轾县(今河南修武县)人,长乐亭主(沛王曹林之女)之婿。这位三国曹魏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因不满司马氏统治,又不愿同腐朽的曹魏皇室同流合污,内心长期煎熬。公元244年的一日,嵇康出游散心,从洛阳寻着自己仰慕的山阳公(汉献帝刘协)的足迹,来到山阳县,发现这里景色迤逦,灵泉遍布,竹林成片,正是修身养性、避乱隐居的好地方。于是嵇康毅然辞去朝中中散大夫的虚职,举家迁往山阳。

紧接着追随嵇康而来的是向秀。向秀,字子期,魏晋时期的文学家、哲学家。向秀是竹林七贤中与嵇康最情投意合、在一起时间最多的人。他常常陪伴嵇康,在山阳清澈溪水旁隐居赋闲,采药行医,为百姓治疗疾病。此外,嵇康还是锻铁好手,每到夏季,嵇康在家中大柳树下锻铁,向秀等人陪伴在旁。嵇康打制出锋利的好钢,为民间百姓打制镰刀、锄头等农具,也使祖传“嵇家剑”声名远扬。

过去的山阳县,以在太行山之阳得名,即现今河南辉县吴村镇山阳村一带。古时的宗教名山太行山支脉白鹿山,便在山阳以南25里处,也是文人骚客常隐居之处。东晋末年郭缘生的《述征记》所载:“白鹿山东南二十五里,有嵇公故居,以居时有遗竹焉。盖谓此也。”过去这一带泉水众多,有重泉、白沙泉、梅竹泉等,在泉水的滋养下芦苇、竹林茂盛,水稻连绵,展开在嵇康眼前的是一幅幅恬适安然的乡村美景。

这里远离战乱、远离政治险恶,文人名士们在此获得心灵的治愈,心情舒畅,常常游览于竹林山泉,山川乡野,和好友饮酒作诗谈玄,或抚琴微歌,过着散淡清雅的生活。这期间,嵇康创作了大量诗词,其中著名的《酒会诗》真实展现了山阳一带的自然景观、嵇康的生活状态及对友人的怀念:

“乐哉苑中游,周览无穷已。百卉吐芳华,崇台邈高。林木纷交错,玄池戏鲂鲤。轻丸毙翔禽,纤纶出鲔。坐中发美赞,异气同音轨。临川献清酤,微歌发皓齿。素琴挥雅操,清声随风起。斯会岂不乐,恨无东野子。酒中念幽人,守故弥终始。但当体七弦,寄心在知己。”

张宗源《竹林七贤》

苏门山,阮籍长啸会孙登

公元248年、249年间,阮籍也来到了山阳,加入竹林之游。

阮籍,字嗣宗,三国曹魏诗人,陈留尉氏(今属河南开封)人,“建安七子”阮之子。出生于书香门第的阮籍,生性高傲,常以青白眼示人,即遇到礼俗世人,翻白眼以示厌恶,见到好友便正眼相对。他喜饮酒,精弹琴,尤擅长啸,常常在喝酒弹琴时长啸不止,甚至忘记自己的存在,随即酣睡不醒。

阮籍原在政治上也有济世之志,奈何在司马氏统治之下政局险恶,感到世事已不可为,空有一身才华和能力无法施展,于是选择加入当时诸多士大夫的隐居山林的生活。来到山阳的阮籍,常拜访嵇康,一起游山玩水,喝酒弹琴,吟诗作赋。

太行山支脉苏门山,北连太行群岭,南吐清泉,满山翠柏,一片葱绿,成为历代名人志士、文人墨客隐居、畅游、挥墨之处。魏晋时期著名隐士孙登长期隐居于此。

孙登也擅长啸。《晋书·阮籍传》有记载:“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

大意为:阮籍曾登苏门山遇见孙登,和他商量讨论古代和神明的修身养气的方法,孙登都不回答,阮籍只好遗憾下山,一边长啸而去。在半山腰时,突然山顶啸声如雷,声震山谷,引得百鸟来集,原来是孙登在山顶长啸。阮籍这才知道,自己的啸声不值一提。

后来阮籍将孙登的啸谱录为《苏门啸旨》,据传共15章12法,并作诗《寄苏门先生所怀》。

山阳友会,竹林畅游

隐居山阳的还有山涛、刘伶、阮咸、王戎。

《魏氏春秋》中记载:“(嵇康)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琊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山涛,字巨源,他是竹林七贤中最年长的一位;刘伶在竹林七贤中最爱饮酒,每每饮酒放荡不羁,酒量、酒德、酒疯都堪称一绝;王戎是竹林七贤中最小的神童,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著称;阮咸年龄较王戎略大,他与阮籍并称为“大小阮”,在竹林七贤中音乐才华最高,他所弹的乐器在唐代被命名为“阮咸”,宋代简称“阮”。

七位名士可谓个个满腹诗书才华,老庄之学是他们的共同语言,恃才傲物是他们的共同秉性,嗜酒作赋是他们的爱好,精通音律、下棋博弈涵养了他们的情操素养。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时常会聚于山阳竹林,谈玄饮酒,吟诗抚琴,过着恣意逍遥的生活。

这一段时间,竹林七贤还三三两两结伴而行,游弋于太行山之阳,足迹遍历今辉县、焦作、沁阳、济源一带,经常到苏门山、白鹿山、驼峰岭、百家岩等地游览,结识了王烈、孙登等仙人逸士,留下不少遗迹和传说。

据考证,至今在辉县吴村鲁庄村南,仍保留有与竹林七贤有关的遗址七贤祠。《大清一统志·河南卫辉府志》所载:“七贤祠在辉县西南六十里,今为竹林寺……旧名七贤观,后改尚贤寺,又改今名,即晋七贤所游之地。”

七贤祠是前人为纪念竹林七贤而修建,曾名竹林寺、七贤堂,后移至村北山阳寺内东佐。据说在过去以竹林寺为中心,从东北到西南,有一片20余里长、5里多宽的大竹林。至民国年间,竹林依旧遮天蔽日,而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毁尽。“七贤”们常去买酒的“黄公酒垆”后来成了一个村落,人们称为“垆庄”,后来演变成“鲁庄”。

名士绝响,空谷回音

然而,美好总是短暂的,竹林七贤的山阳会也因世事变迁逐步解散。

公元252年,随着山涛、阮籍等先后入仕,只有嵇康、向秀还经常来到山阳竹林,继续着竹林之游。

性情直爽、傲慢的嵇康,一时得罪了时任魏国大臣的钟会,且嵇康的文章常常针砭时弊,毫不留情,曾不满司马氏对曹魏一党大开杀戒,而作《太师箴》讥讽其丑行,后又因山涛引荐嵇康做官,写《与山巨源绝交书》以表绝不与司马氏合作的立场。正因此信被钟会利用,把嵇康送入狱中,招来杀身之祸。嵇康被司马昭定罪“言论放荡、危害名教”,处以死刑。临刑前,嵇康从容自若,向哥哥嵇喜要来平时的爱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而后仰天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雅音于今绝矣!命终于39岁。

嵇康死后,阮籍很是痛苦,但司马昭要他出仕,也只能委曲求全,最后上任步兵校尉,原因是那里有好酒可喝。踏上仕途的阮籍学会了变通,出言至慎,不再以青白眼示人,嗜酒避世。最后在司马昭逼迫之下写了劝进书。司马昭如愿当上晋公和相国。阮籍却在劝进书完成三个月后,含愤去世,享年54岁。嵇康被杀后20年,山涛荐举嵇康的儿子嵇绍为秘书丞,他告诉嵇绍说:“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人乎!”。

在经历好友嵇康被司马昭杀害后,向秀也被威逼拉拢而出仕。向秀选择只做官不做事,消极无为。在出仕期间,因怀念旧人,向秀专程到山阳竹林凭吊,写下了欲说还休的《思旧赋》: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音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

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

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

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

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

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

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

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

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

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

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

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

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

自此,竹林七贤各散东西。山阳竹林里,空留竹海涛声。

尽管竹林七贤交汇的一段时间,是短暂而遗憾的,他们用性格与才华书写了一个个悲剧,但他们是历史的夜空中如流星划过般绚烂的一笔,耀眼的光芒持续至今。

辉县日落

竹林七贤是魏晋风骨的缩影,对中国文学产生了诸多方面的重要影响,如中国文学崇尚高逸雅淡之美、自然之美、传神之美等都与竹林七贤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今人们来到南太行,来到七贤祠,凭悼一个远去的风骨群体,凭悼一个个响彻云霄的名字——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纵然已过千年,他们依旧在太行山谷间回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