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几点思考

 欢政文辛 2020-08-15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和纠正“四风”活动的开展,形式主义问题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广大党员干部作风有了明显好转。但客观的说,作风上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仍没有完全杜绝,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 主要表现在“三多”

一是基层会议多。比如有的会议,省一级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往往需要乡镇干部在分会场参会。为进一步抓好落实,市、县基本上还要层层安排会议,然后乡镇再结合实际,进行具体安排。这样一来,乡镇因为同一项工作,有时需要参加两三个会,会议内容大同小异。有的同志认为,反正县里还要开会部署,所以省市的会议听的不认真,记的不仔细,会议效果反而打了折扣。

二是督导检查多。督查是推动落实的有效方法,但督查过多,反而会影响抓落实,也给基层造成了负担。针对同一项工作,有的需要迎接几个批次的检查。比如针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审计、财政、纪检监察,包括扶贫办,都要开展督导检查,每督导检查一次,都要陪同并汇报,整改结果也要分别上报,挤占了基层同志的工作时间和精力。

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几点思考

三是留痕资料多。基层同志干没干,怎么干的,有不少要体现在资料上。比如检查某项工作落实情况,要检查开没开过会,怎么来证实?需要提供会议方案、领导讲话等,甚至还要提供影像资料。还有些基层同志为了证明自己,凡是工作都想留下资料,以便在督导检查中不出问题,反倒占用了自己相当一部分精力和时间。

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几点思考
  • 主要原因在“三怕”

一是怕出纰漏。越往基层,对政策把握可能不够精准。上级要求的要干好,上级没有明确要求的,能想到的也要准备好。比如一项工作,上级有明确要求,但是不够具体,标准不够统一,基层对政策把握心里没底,所以只能做的更具体、更细致。上级对下级工作不放心,不督查掌握不准具体情况,于是多层级、多部门、多频次反复督查就成了常态。

二是怕挑担子。因为失职渎职,追责问责是必需的,也能起到警示教育作用。但目前确实有些追责问责已经成为了基层干部的心病,问责过用,导致部分干部怕挑担子,不敢出风头。虽然出台了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相关文件,建立了容错纠错机制,但由于不易界定、不易操作,出了问题,还是追责的多、容错的少,造成了干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没有事的心态,能推的推、能躲的躲,导致工作被动消极。

三是怕被追责。在追责问责压力下,有的干部主动工作的意识不强,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无论什么任务,上级开会了、出文了,本级都要照样开会、出文,越往基层会越多。这样在督导检查时,就不容易出问题,最起码是重视程度上没问题,否则,一旦哪项工作没干好,就很容易被追责。为避免被追责,有的干部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安排部署、督导检查上,真正一线解决问题的时间反而不足。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不参会不行、不传达贯彻不行、落实不好更不行,甚至不留痕迹也不行,导致部分基层干部叫苦叫累。

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几点思考
  • 建议做到“三改”

一是改进文风会风。从上级到下级,以上率下,做好会议统筹,能合并召开的坚决合并,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都要极力克服“文山会海”,要全面清理、压缩刊物和简报,改进会风和文风。比如省一级的电视电话会议,如果已经开到了乡镇一级,就要提出明确要求,市县一级不再单独开会。如果有具体内容,省会议结束后,单独强调即可。省里下发的文件,市、县两级如果没有具体的内容,转发即可,不再单独发文。

二是改进督查方法。一方面,改进督查形式,针对某项工作的督查,可以组织几个部门一起联合督查,基层一次性迎接,一次性汇报。另一方面,改进督查内容,少听汇报、少查资料,直接深入一线督查落实效果,倾听老百姓的呼声,工作干没干、干得好不好,老百姓最有发言权。

三是改进问责机制。对于干部的失职失责问题,从严从重追责;对于干部已经尽力,工作仍未落实到位的,要区别对待。同时,应该完善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制定操作性更强的意见或办法,让不走形式、更重实绩的干部有激情、有干劲,只要一心为公,即使有失误也能给予容忍,留有整改的时间,而不是直接一个处分解决问题,伤了干部担当作为的积极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