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义|古代变法系列之申不害变法

 二马仔 2020-08-15
初九学规
志者,学之基也。
敬者,诚之始也。
谦者,德之柄也。



丨《申不害变法》讲义

讲课音频

变法系列之申不害变法

      一.郑国、韩国历史


申不害是郑国人。郑国的开国之君叫郑恒公,周宣王的弟弟,周宣王是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的父亲。但是烽火戏诸侯只是戏说,并不是史实。周平王迁都到洛阳,开启东周,郑国也东迁到新国都的东边(《申不害》,顾立雅)。周天子开始受到郑伯的支配。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天子反击,撤除郑庄公的爵位,并率军攻打郑国,结果周天子被打败。
 
这一战巩固了郑伯的势力,郑国挟天子以令诸侯,称霸一时。慢慢地,齐国开始崛起,周惠王因为立太子的事情与齐桓公发生冲突,周惠王联合郑国对抗齐国,郑国被打败,齐国成为春秋第一霸主。郑国的霸主地位昙花一现,从此逐渐没落。
 
郑国出国一个有名的政治家就是子产。孔子曾盛赞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左传》里记载,“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子产执政一年,天怒人怨,很多人想要杀了他;执政三年后,全民都爱戴他。
 
郑国后来被韩国吞并。《韩非子·存韩》有“夫韩,小国也···”韩国在战国七雄中的存在感是最低,史册上的记载很少,《史记·韩世家》篇幅很短。关于韩国的信息很多来自于纵横家,苏秦就称赞韩国,“地方千里,带甲兵数十万。天下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蹠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战国策·韩策一》”这明显是恭维话,不足以当真。另外一个纵横家的描述与苏秦形成鲜明对比,“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地方不足九百里,料大王之卒,悉之不过三十万······”
 
韩国在中原枢纽,西邻秦国,东北接魏国,南接楚国,是天下之咽喉。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讲,韩国本身就小,还四面受敌,所以很难崛起。我们上一讲讲到楚国的巨大优势就来自于它的地理,地处南部,只有一面受敌。而且韩国西边就是强秦,挡在秦国东进的路上,秦国要扩张,首先就会吞并韩国,就像俄罗斯一旦向欧洲扩张,就会吞并波兰。《战国策》范睢就曾向秦王进言,“秦、韩之地形,相错如绣。秦之有韩,若木之有蠹,人之兵病心腹。天下有变,为秦害者,莫大于韩,王不如收韩。”《战国策·秦策三》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第一个灭掉的就是韩国。在韩国这样一个国家,在申不害为相的期间《汉书·艺文志》里记载“终其身诸侯不敢侵韩。” 可见申不害治国能力之强。下面我们再来说申不害这个人。
 
二.申不害其人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里面关于申不害只有68字。申不害是亡国郑国的官吏,郑国被韩国吞并后,申不害“学术以干韩昭侯,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申不害作为亡国之臣,竟然被提拔为韩国相国,可见他有出类拔萃的宰辅之才。司马迁还写道,“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著书二篇,号曰申子。”
 
申不害这个人不仅治国能力很强,申不害是个绝顶精明、老谋深算的政客。
《战国策·韩策一》
魏之围邯郸也,申不害始合于韩王,然未知王之所欲也,恐言而未必中于王也,王问申子曰:“吾谁与而可?”对曰:“此安危之要,国家之大事也。臣请深惟而苦思之。”乃微谓赵卓、韩晃曰:“子皆国之辩士也,夫为人臣者,言可必用,尽忠而已矣。”二人各进议于王以事。申子微视王之所说以言于王,王大说之。
可见申不害很懂得为臣之道。可以说是官场老手,很狡猾。
 
《战国策·韩策三·谓郑王》
“韩与魏敌侔之国也,申不害与昭釐侯执珪而见梁君,非好卑而恶尊也,非虑过而议失也。申不害之计事,曰:‘我执珪于魏,魏君必得志于韩,必外靡于天下矣,是魏弊矣。诸侯恶魏必事韩,是我免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人之上也。夫弱魏之兵,而重韩之权,莫如朝魏。’”
申不害纵横捭阖,很有外交能力以及长远眼光。非常老辣的政客。
 
申不害辅佐的是韩昭侯。韩昭侯是韩国的第三代国君,他是个很聪明的君王,在小事上明察秋毫。《韩非子》里面记载了几个关于韩昭侯的故事。
《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
1.昭僖侯之时,宰人上食,而羹中有生肝焉。昭侯召宰人之次而谯之曰:“若何为置生肝寡人羹中?“宰人顿首服死罪,曰:“窃欲去尚宰人也。”
2.一曰:僖侯浴,汤中有砾。僖侯曰:“尚浴免,则有当代者乎?“左右对曰:“有。”僖侯曰:“召而来。”谯之曰:“何为置砾汤中?“对曰:“尚浴免,则臣得代之,是以置砾汤中。”
两件事件中,韩昭侯都一眼就看出端倪,他直接召唤来厨师的助理和下一任的尚浴,因为他预料到最有可能是这些人搞的鬼。
 
韩昭侯也很会耍一些小伎俩。《韩非子》里写道:韩昭候握爪,而佯亡一爪,求之甚急。左右因割其爪而效之。昭侯以此察左右之诚不。
 
《资治通鉴》卷二还记载一段故事
昭侯有弊袴,命藏之。侍者曰:“君亦不仁者矣。不赐左右而藏之!” 昭侯曰:“吾闻明主爱一嚬一笑,嚬有为嚬,笑有为笑。今袴岂特嚬笑哉!吾必待有功者。”
韩昭侯这个人很细心,一条破裤子也要仔细斟酌如何使用。但是也不免让人觉得他是个小肚鸡肠的人。申不害辅佐韩昭侯十五年,足以见的他是个绝顶精明的人。
 
那么申不害在韩国有哪些作为呢?坦白地说,我们知道的很少。其实我们对申不害变法一无所知,《史记》只记载,“学术以干韩昭侯,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变法的内容也不得而知。申不害变法大概只是一种推断,因为战国的环境,我们猜测申不害变法大概与其他的变法如出一辙,无非是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申不害对韩国内政最大的影响就是他对君王的调教。所以我们必须要详细讲申不害的思想。
 
三.申不害的思想

申不害这个人在中国历史上并不是很有名,但是他的思想影响太深远了。《汉书·武帝纪》建元元年(前140年)武帝继位后,丞相卫绾就上奏说“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得到武帝的同意。申不害是被禁名单的第一位。但是申不害的学问并没有就此消失,而是继续在政府高层传播。汉宣帝十分推崇申不害,《汉书·元帝纪》“刘向《别录》云申子学好刑名。刑名者,以名责实,尊君卑臣,崇上抑下。宣帝好观其《君臣篇》。” 到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也非常推崇申不害(顾立雅,3)。明代的张居正好申韩法(顾立雅,235)。为什么高层统治者对申不害如此感兴趣?原因就在于申不害的政治思想给他们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参考。
 
申不害的思想是一种君主本位的政治理论,即君主是政治生活的绝对中心。申不害为君主提出了很多驾驭大臣的手段,这就叫“术”,是他最最核心的思想。韩非子说“申不害言术而公孙鞅为法。”商君侧重于法,而申不害讲究术,我们下一讲会讲到商鞅变法,商鞅在秦国施行严刑峻法,“公孙鞅之治秦也,设告相坐而责其实,连十五而同其罪······《定法》”这是商鞅的“法”,什么是“术”呢?《韩非子·定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君无术,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因此,“术”首先就是一种行政管理手段。
其实这句话还没有把“术”说透彻。韩非子又说君主的行政手段无非两种“非法则术也”。法是条文,“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法是摆在明面上的,必须昭告天下。“术者藏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故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但是术是不得光的,在暗中操控驾驭群臣,所以术也包括阴术。因此郭沫若先生就将申不害称为术家,而不是法家(《十批判记》)。
 
申不害的术就是指君主控制大臣的技巧、手段。君主为什么要控制大臣?申不害的思想只适用于专制的政体。申不害的思想只有在战国这样的环境下才能产生。周天子的权威更多是仪式意义上的,周天子不需要这么多手段去管理官员。但在中央集权国家,君主的权力大大增加,对国家的掌控越紧密,他的工作范围大大增加。他需要考虑人事问题、需要掌握军权、需要维持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那么君主和大臣的互动就增加了。这种情况下,君主与大臣的关系很紧密。
 
申不害就强调了君主在这种专制政体里的地位,《申子》里写道,“明君如身,臣如手;君若号,臣若响;君设其本,臣操其末······”君主是身体,大臣是手;君主是本,大臣是末。这种观点,跟17世纪的英国一位重要的政治理论家叫霍布斯非不谋而合。现在大学里学政治学,都把他当做科学化的政治学的开端。他的思想的核心就是论证我们为什么需要国家?中文的“国家”和英文的国家的内涵并不完全一样。霍布斯所讲的“国家”,应该翻译为“国家机器”,即统治社会的权力机构,政府、军队。他把国家机器比作一个人,这个人的灵魂就是主权,这个人的头就是国王。国王的权力应该是绝对的。这样才能保证国家机器有效率运转,才能够保护社会。(Leviathan, Part II: Of Commonwealth)
 
申不害和霍布斯的看法非常。都认为君主应当是国家机器的核心,是政治稳定的关键。因此申不害给了君主很多建议要如何维持自己的权威。可以说给君主制定了一份君主指南,我们可以总结出来七点:

1. 任法而不任智
“尧之治也善明察法令而已。圣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数而不任说。”要依靠法而不是自己的小聪明,依靠直观判断就会产生困惑,就会模糊不清;要依靠“数”,也就是依靠行政技术,而不能依靠信口胡说。
《申子》里还有,“今君设法度而听左右之请,此所以难行也。”
吴起变法中的“塞私门之请”禁止走后门,一切按规矩办事。这样政策才能够行之有效。这是非常理性的管理制度法家追求的是舍掉一切主观判断,只依靠客观的标准。
 
2..因能授官
“法者,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
君主应当根据能力,成就及资历来选拔任命官员。这是一种高度理性的人才选拔制度。同吴起的“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
 
3.明法慎令
“君之所以尊者,令。令不行,是无君也,故明君慎令。”法令是君主管理臣民的重要手段,因此颁布法令一定要再三审度,切不可以朝令夕改。《管子》“法立而民乐之,令出而民衔之···则主尊显也。”法令明确,行之有效,君主的权威才能够显现。
 
4.独断
“独视者谓明,独听者谓聪,能独断者为天下主。”集权,最终决策权要在君主手里。最应该避免的问题就是以下犯上。“夫一妇擅夫,众妇皆乱;一臣专君,群臣皆蔽。”一个夫人压制了丈夫,别的妻子也会作乱。到韩非子更绝对,他总结了八种能够威胁君主的人,叫“八奸”,父兄、老婆都在其列。
 
5.紧操权柄,命臣行其祥
君主不要事必躬亲,而是要让手下的官员去做事,自己做好人事任命,把最终决策权抓在手里。“有道者不为五官之事,而为治主。君知其道,臣知其事也。”嘉靖皇帝二十几年不上朝,好像是无所作为,但是大权在握。表面上严嵩是内阁的首辅,相当于宰相,权倾朝野,但是通过司礼监,也就是宦官集团,嘉靖皇帝随时可以控制内阁,从而主宰朝纲。这就是紧操权柄。
 
6.无为
这一点非常重要。这可以说整个申不害学说的核心了。术的精髓就在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听上去很像老子。再读到,“至智弃智,至仁忘仁,至德不德。”和老子如出一辙。因此司马迁会说申不害的学说源于黄老,把申韩归到《老庄申韩列传》。但其实是不对的,因为申不害的无为和老子的无为很不一样。老子的无为是一种反社会,反文明,提倡回到蒙昧朴素的状态,人和自然没有剖判开来的状态;而申不害的无为是指君主喜怒不形于色,在暗中观察臣子,无为但是运用各种手段控制大臣,完全没有出世的意味。申子也讲“致虚极,守静笃”,但是目的却是为了玩弄大臣于股掌之间。
 
申不害说,“镜设精无为,而美恶自备;衡设平无为,而轻重自得。”
他劝君主就要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申不害也是这样调教韩昭侯的。
《吕氏春秋·任数》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韩昭釐侯视所以祠庙之牲,其豕小,昭釐侯令官更之。官以是豕来也,昭釐侯曰:‘是非向者之豕邪?’官无以对。命吏罪之。从者曰:‘君王何以知之?’君曰:‘吾以其耳也。’·····申不害闻之,曰:“何以知其聋?以其耳之聪也;何以知其盲?以其目之明也;何以知其狂?以其言之当也。故曰去听无以闻则聪,去视无以见则明,去智无以知则公。去三者不任则治,三者任则乱。”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一个人耳力太好了,他就不愿意听别人的,他就会过于相信自己所听到的;视力太好,就会觉得自己看到的都是真的;很能言善辩,就会觉得自己说的都是对的。过于信赖自己的感官和判断,就会导致固步自封,就会导致谬误;因为个人的主观感受一定会有误差,而且误差会非常大,即使一个人很能言善辩,但他怎么可能什么都知道呢?如果他不去请教别人,他就会变成一个狭隘无知的人。
 
所以申不害说要去掉听觉,听不见,耳朵就聪敏;去掉视觉,什么都看不到,眼睛就明亮;排除想法,什么都知道,作为一个君王,治国绝不能依靠自己的聪明,只有依靠行政机关和法令制度,才能够最大程度地消除误差。只有抛弃的是自己狭隘的视听知,依靠的是技术、法术的视听知,视听知就可以无限扩大,获得的信息量才能够无限扩大。申不害对感官的否定,绝不同于老子批评“五色令人目盲”那样劝诫人们要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而是管理之术。
 
所以申不害会排斥韩昭侯随意向下属显露自己的想法。他心中理想的君王要“窜端匿疏示天下无为。”就是要隐匿自己的行为,绝不可以轻易显露出自己的能力,从而有效避免大臣投其所好,因为“上明见,人备之;其不明见,人惑之。”;君主需要少言寡语,但是一旦开口,一句话就可以震慑群臣,这就是申不害所讲的“无为”。像韩非子说的,“《主道篇》虚静无事,以暗见疵。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
 
所以我们看,申不害的思想表面上是黄老之学,主张清静无为、弃智忘仁,但实际上完全不是出世之学,而是实用的人际手段。申不害的理论到韩非子那里就被完全系统化了。韩非子批评“申子未尽于术,商鞅未尽于法。”他将两人结合,可谓集大成者。申不害和韩非子的思想完全是一脉相承的。而韩非子的思想被秦始皇所采纳。在汉代对染是独尊儒术,但是申韩的思想没有断绝,在统治阶级继续传播。比如谭嗣同说“中国两千年之政,秦政也(《仁学》)”
 
说到这,我要提起一位意大利学者,马基雅弗利,近代政治学之父。生于意大利的弗洛伦萨,当时的意大利很像战国。意大利的土地上分裂成五大国家,米兰公国、威尼斯共和国、佛罗伦萨共和国、拿波里王国和教皇辖地;还有许多小的封建领地,国家之间长年互相攻伐。
 
马原本在佛罗伦萨政府担任官职,后来由于佛罗伦萨被教皇的势力吞并,马失去官职,并被关进监狱拷打,后来释放。出狱后隐退著书,写下《君主论》。马和申不害一样,给君主提出了很多实用的建议。
“君主对于信任他人或者采取行动则务须慎重···他应当慎思明辨,人道为怀,有节制地行事,以免由于过分自信而使自己流于轻率鲁莽,或者由于过分猜疑而使自己偏狭不能容人。(十七章)”这不就是申不害说的明法慎令吗?马氏告诫君主一定要小心行事。再看,“君主如果被人认为变幻无常···优柔寡断,就会受到轻视。因此,他必须象提防暗礁一样提防这一切。(十九章)”君主的弱点绝不能显现出来,即申子的“窜端匿疏”。马氏还说,“君主必需善于运用野兽的方法,···但是君主必须深知怎样掩饰这种兽性,并且必须做一个伟大的伪装者和假好人。(十八章)”君主不能随便显露自己的想法,这样大臣就会有所防备。这和申不害强调的“上明见,人备之;其不明见,人惑之”如出一辙。
 
马基雅弗利的观点也君王不該對於其臣民抱有完全的信賴和信任,为了权力应该使用诡计、不择手段。马基雅弗利的思想和申不害何其的相似,但我们要知道,马氏的思想要比申不害晚了1800年。这说明中国政治与西方政体的发展脉络不同,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出现的非常早,中国政体和政治思想非常早熟。
 
四.总结

申不害的思想是围绕君主驾驭大臣之术。他的观点都是去帮助君主巩固权威,加强中央集权。从史料来看,申不害的执政并没有像李悝变法、吴起变法那样进行系统性地改造政治制度、农业社会的生产模式,但是申不害做了15年的相国,让韩国免于战火,也可见他治国之功。就在申不害去世后的第二年,商鞅在秦国被车裂。而在此之前,商鞅在秦国进行了变法,也是战国最有名的变法——“商鞅变法”。我们下一讲讲商鞅变法。

 古代变法系列第一讲|李悝变法

古代变法系列第二讲|吴起变法

丨主讲


黄中一,辽宁鞍山生人。自幼好文史,思之至深。因有广阅众观之趣,喜走南闯北之行,感悦江山如画、民风迥异。好读书,慕老庄之纵逸,敬孔孟之圣贤,慨佛理之深邃,外邦诸哲,亦吾师也。

随缘乐助

在线讲习为公益性质

欢迎广大学友随缘乐助学舍

支持初九课堂持续开展

初九讲习群

        初九学舍自开舍以来讲习不辍,庚子年又启线上讲习,故开设“初九讲习”群,学以聚之,问以辩之,相与切磋砥砺,期能居仁由义,共学共进。有志于学者,欢迎进群交流,商量旧学,培养新知。

(进群请联系初九学舍一栋老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