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木心的回忆录,以及文学的慰籍

 秋水無塵 2020-08-15

读陈丹青编撰的木心的《文学回忆录》觉得颇有意思。这本书据说是陈丹青根据他所记录的木心历时五年的《世界文学史》讲课笔记整理而成。讲课的是木心,记录的是陈丹青,据说木心当时的讲义又是以郑振铎编写的《世界文学史》作为蓝本,当然加入了很多他个人的偏好和评论,是木心所理解的世界文学史。而这本《文学回忆录》是根据陈丹青记录的木心讲课笔记整理的,这笔记是否记录得全面,是否有因为听错而产生的笔误或理解上的误会也不得而知。所以准确地说,这是陈丹青记录的木心以郑振铎的《世界文学史》为蓝本并木心化了的《文学回忆录》,说起来倒是有一点集体创作的意味。当然这与“六经注我”或“我注六经”又不一样,就像听木心讲故事,不能说木心是故事的作者,但是不同的故事讲述者其讲述效果生动与否、感染力如何是绝不一样的。

陈丹青的笔记很简略,更像是纲要,当然比纲要详细,但看得出来很多地方只是把关键词串起来,譬如希腊神话,很多故事只能说是一语带过,像创世纪里的人物沿革,某某与某某生了某某,某某又生了某某...众神的性格特征被各自简化成一两句评价,很容易让阅读者产生误解或偏见。相信木心讲课时对各个人物是有不同程度的展开的,但陈丹青却不可能一字不漏记录下来,因此,《文学回忆录》从西方学者公认的《世界文学史》到郑振铎编写的中国的《世界文学史》到木心的《文学回忆录》讲义到陈丹青的《文学回忆录》笔记到我们最终看到的这本书,经历了各种转述,一定是各种误解的叠加,各种道听途说和以讹传讹,加上各人的审美偏好和道德偏见,已经从所谓正史到野史到别传,成为木心的列国文学漫游了。

但即使从回忆录中能读出陈丹青的笔记仓促且潦草,但许多精妙处仍然是充满趣味的,尤其是木心的各种偏见和误解处。人的共识与共性是无趣的,只有种种偏见和个性才能从中窥见每个人的独一无二。木心的天才处在于他不人云亦云,在其不俗和灵性,以及高妙的品位。

人的独到见解来自独立人格,但具有独立人格的写作者实在是凤毛菱角。木心能够一生保持冷静客观的视角,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时说出几句绝妙且意味深长的箴言,在这个人类基本放弃思考的年代是很难得的。木心是珍稀的。

木心的诗和木心的小说都没有木心的散文好,不过与其说是散文,不如说是随笔,比散文更随意更自由,也更简练,时常有神来之笔。当年初见就惊艳了我,从此四处搜刮木心的书,只求在每一本书中能够读到一两句金石之句。

在文学世界里,满目都是庸脂俗粉,大多所谓作家或诗人浓妆艳抹、忸怩作态又矫情,像木心这样天生丽质、不施粉黛、脱俗又充满灵气的写作者是不多的,他的文字自然流畅而不着痕迹,深刻却不说教,清高却不卖弄,行云流水、气定神闲,如古之君子,既有隐逸之风,又有救世之情结。淡然而从容,宁静而致远。

当然,对木心的评价无疑也有许多我毋庸置疑的偏爱,以及更多一厢情愿的想象,或者在不自觉间我已把我艳羡却不具备的气质加诸于木心,弥补我不能实现的文学梦,以及各种眼高手低的遗憾,诸如我对艺术支离破碎的向往。

(作者:秋水无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