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富水县城——宋河镇秦关村

 鄂中京山 2020-08-15

秦关,原名杜城。东汉光武初,析安陆县西境,立南新市候国,作为汉光武帝刘秀之妹刘伯姬与妹夫李通之子李雄的封邑。南新市侯国国邑初在古新市(今三阳镇),后迁往杜城,为古富水县县邑。关,在古代多指在险要和重要地方设置的守卫处所。宋乾德二年,省富水县入京山县。杜城作为县治,历经东汉、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时间跨度达940年。其中,作为侯国国邑396年,作为南新市县以及新市县治134年,作为富水县治410年。富水县被省后,因地理位置重要,加之秦姓人口居多,遂更名为“秦关”。关于富水省县,有“秦关的泥土生轻了”的传说。

富水城古井


在900多年的时间里,古富水县城不断建筑城墙,形成城堡。城堡内建有官员办公的衙门、关押犯人的牢房以及礼佛祈福的寺庙等。直到2016年,古富水县营建的城墙依稀可辨;牢房塆、寺门口、钟鼓大堰等带有历史气息的地名依旧仍在沿用。

大革命时期,中共京山临时县委在秦关成立农民协会,革命活动如火如荼。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秦关是革命根据地。

秦关村解放初期名曰“秦关乡”,主要管辖秦关、宋关以及罗店镇的贾店部分地区。土改期间,贾店划归罗店管辖。秦关和宋关分别成立秦关高级社和宋关高级社。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合并成立“全心大队”。1976年,再次析分为秦关大队和宋关大队,1980年,两个大队合并成立“秦关村”至今。

秦关村以秦、谢、宋、刘为主要姓氏。其中,据秦姓族谱记载,秦关秦姓来自大西北的关中平原,元朝时入籍。受关中平原民风的影响,秦关人性格豪爽,兼具剽悍、骁勇与崇尚武力的特点。

在秦关村,还有一个趣话。秦关秦姓本来同祖、同宗、同祠、同谱。但其中一支,繁衍较快,因此辈分较低。明代,该支出了个叫秦光熹的读书人,中举后在洪湖担任知府老爷。秦光熹每每回乡省亲,碰到三岁的伢,不是喊“爹爹”就是喊“叔叔”。这让他没面子,十分难堪。于是,他另起炉灶,重新拟定字辈。直到现在,秦关村秦姓依然延续“一个秦,两个派,一家人,一脉亲”的状况。



附:


京山:让非遗皮影戏更具生命力

“孤王打着金銮殿,文武百官保朝廷。这是孤王有福分,满朝文武保寡人……”今年已经71岁的宋治民师傅边唱着《包青天》戏文,边操作着皮影向笔者即兴表演了一番,活灵活现,生动精彩。

几个桌子摆成台,一块白布做戏台,几幅皮影扮人物,一束灯光亮全场,几根竹竿演绎故事跌宕起伏,一张巧嘴唱响人物喜怒哀乐。皮影戏用它独特的形式演绎着古老传统文化的魅力。

宋治民师傅是秦关村八组人,他生活的秦关村以及相邻的合兴集村、蒋寨村等很早就有皮影戏表演。“我小时候很喜欢看皮影戏,只要听说谁家有皮影戏表演,就马上跑去看,还跟着哼唱皮影的调调,学着皮影人物的动作。”皮影师傅宋治民回忆着,眉眼都笑弯了。“只是可惜,那时家里人不同意我学这个,后来工作了,又没个机会学,所以我啊直到2002年才开始跟着烟墩岭村的皮影戏老师傅周乾坤学习皮影,跟着师傅到处表演,开展活动。现在我还和另外的六七个老师傅一起组建了自己的戏班子,在宋河、坪坝、三阳、绿林、罗店、马店等地开展皮影、划莲船、舞龙灯等各种文化活动。”宋治民师傅继续说到。

皮影制作工艺精细,制作一张皮影需要经过选皮、制皮、晾干、压平、下样、雕刻、上色、拼接等多道工序。一块普通的牛皮,经过匠人们的一刀刀、一笔笔,才能将一个人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我是后来出道的,皮影制作技术一般,以前教我的那些老师傅们,那皮影做出来,可是极像的,很是传神。”宋治民师傅竖起大拇指说。

皮影师傅告诉笔者,唱一出皮影戏一般需要五个人,两个负责掌影子操作,一个负责拉京胡,一个负责打锣鼓,还有一个负责配音唱词。“我是主要负责配音唱词的,有时候也会掌影。”宋治民师傅笑着说。

2014年以前,在春节、元宵等重要日子,皮影戏师傅们就带着戏箱走乡串村地演出。或者村里谁家有红白喜事,谁家老人大寿、孩子过生,也都会请皮影师傅上他家演出一曲,热闹热闹。而村民们只要听到锣鼓声,就会搬着板凳闻身而来。皮影师傅在幕后技艺娴熟、生动精彩的操作着皮影,几根竹竿在他们手中忽动忽静、千变万化,伴着老师傅口中精彩跌宕的戏文和铿锵有力的唱腔,一幕幕人生起伏、家国恩怨、爱恨情仇在白布上精彩展现,让坐在幕前的村民观众们享受了一场“文化盛宴”。

“我还记得是2010年的时候,烟墩岭村的老师傅周乾坤带着皮影师傅们在我们秦关四组演出过几场,来看的村民很多,演出效果很好。那时候电视、网络虽然在逐渐普及,但我们这些老人还是对皮影这一乡村文化很是回味,像《穆桂英挂帅》、《武状元》、《三女拜寿》等老剧目,我很是喜欢。”秦关村村民秦辅强回忆说。

“听以前的老人说皮影还可以驱邪、压邪,还可以用来求雨,以前朱洪岭村、程家冲村长期干旱,村里就有通过唱皮影戏来求雨的风俗习惯,现在这些说法、风俗慢慢地都消逝了。”宋河文体站邵庆斌说。

“现在啊,是经济社会时代,皮影戏演出赚不到什么钱,不占市场优势,再加上老一辈的皮影师傅相继离开,而现在的年轻人对皮影艺术又不怎么感兴趣,难得培养出一班接班人来。”当谈及皮影戏的传承问题时,宋治民师傅叹气地说。

皮影戏是一种传统文化,不应该随着老一辈艺人的离去而被遗忘,不应该沉睡在戏箱里。现在,皮影戏师傅们除了唱老戏本外,还结合新社会、新时代的特征,自己创作剧目,唱好国家新形势、新气象,演出党的温暖、人民的幸福,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气息相融合,让剧目更接地气、更贴近群众生活、更好地让群众喜欢。“我们的下一代以及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上没有现场看过、感受过皮影戏这一传统文化艺术,我就是想通过我们的表演和努力,把皮影戏传承发展下去,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继承发扬宣传这一古老的乡村文化,让皮影戏走进大众生活、融入新时代潮流。” 宋治民师傅说。

( 李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