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受绿林遗风(六)——探秘子陵山

 鄂中京山 2020-08-15
观光了刘秀化险为夷过雁门的险关,接下来,我们要去寻找刘秀的同学、著名隐士严光的隐居地。
 
大洪山东南麓峰回路转,起伏跌宕。子陵村的李书记为我们带路向西行进,在通村公路上曲曲折折,蜿蜒而行,似要延向某种神秘幽境。 

 
 尽管两天后就是立冬日了,但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得这里的山野看起来并不显得萧瑟。约行7公里,进入子陵村中心地段,主人让停下车,指着前面一座高山说:“这就是子陵山,群众又叫‘祖师包’。”从这个侧面看,山形确实有如一座巨大的穹窿。定睛再看,山麓的松柏一片苍翠,山脚的堰塘边有大片金菊怒放,灿烂得让人醉眼。秋水,秋花,秋树, 相映成趣,这番韵致实在令我们惊喜,纷纷争当画中人,同行的摄影师忙不迭将这些收入囊中。
 
原来,严子陵老先生就是在这番天地做起了隐士。

说到隐士,中国历代不乏其人。所谓“隐士”,就是隐居不仕之士。真隐士首先是“士”,即知识分子。他们远离政治,逃避俗世,隐逸高蹈,优游人生,寻求诗意的栖居。这类人心性高远,品位非凡,视名利如浮云。他们的生活方式,或遁迹江湖、隐于乡村,或息影山林、栖身岩穴,安贫乐道,探究玄理,乐此不疲。不具备这种品质,本身是官迷、财迷、名誉迷,因一时达不到目的而隐匿,那只是假隐士。还有一层要求是,一般的隐居之士也不足称“隐士”,真正能称隐士的须是有名的“贤者”。《易》曰:“天地闭,贤人隐”,曰“高尚其事。” 所以是“贤人隐”而不是常人隐。简单说,有才能,有学问,有境界,能够做官而不去做官,也不作此努力的人,才够格称“隐士”。
 
严光便是中国史上最著名的隐士之一。北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有名句云:“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对他的隐士品格作了最为恰当最有高度的评价,因而更突出了严子陵在历代隐士中的形象,犹如千古第一隐士。
 
严光,字子陵。在史料记载中他是东汉初浙江余姚人,曾与刘秀同学。今天的桐庐县有严子陵隐居的钓台,极为著名。但对此记录历来多有争议。有史料记载,严子陵并不生于余姚,而是生于河南汝州,少有高名,原姓庄,《后汉书》记他是因避明帝刘庄讳而改姓严。其父担任过南阳郡新野县令。他随父亲居新野时,与南阳舂陵(今枣阳)人刘秀同为京都长安的太学士,且是刘秀学长,博学多才,曾与刘秀同游学,极为友好。王莽曾欲召他为官,子陵拒而不就。在刘秀举兵反莽后,他为之夺取江山出谋划策,得刘秀钦佩与信赖。刘秀率部投入绿林起义军,他起了一定作用。但当刘秀即位成为东汉开国的光武帝后,他却改名隐居。后来被召到京师洛阳,任为谏议大夫,但他坚不肯受,归隐于富春山,终老于渔耕。
 
严光的隐居地有多种说法。在京山,历来有严子陵隐居的传说和实迹佐证。先人多认为事出有因,或可相信。查光绪县志,对此言之凿凿:“严光,字子陵。详《汉书》。邑有子陵洞、子陵里、帝星井、读书台,相传子陵隐此。……《富水郡志》谓郡有龙兴寺,在城南八十里,光武寻严光至此而返。”又:“子陵洞,在子陵山半,深数丈,宽可坐数十人。洞尽处有大石,方广五六尺。世传子陵嘗居之。”

还有《章志》载:“读书台,在子陵洞侧,俗传子陵读书处。……

帝星井,与读书台相近,俗传子陵读至夜分,有帝星临此井,光芒烛天。后光武至是,人以为事应,因名其井。洗墨池,在帝星井侧。”
 
对千百年来邑人的这些传述,我们要亲身考证查验一番。

子陵村的村部,位于子陵山南麓山脚。甫一下车,便看到一座庙名“子陵寺”,规模不大但显簇新,明显是近年来所建。主人这时看出了我们的疑惑,指着前方一块开阔地说,这里才是古代子陵寺的遗址。
  
在荆棘丛生杂草纷披间,果然隐约能看到古寺的庙基轮廓,占地规模约有数亩。史书记载,这座寺庙殿阁辉煌,巍峨壮丽,香火兴旺。老人们讲,过去这寺庙四周有很多高大的松柏, 有僧田200多亩。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寺庙被彻底毁坏了。
  
现场最显目的,是两通子陵寺古碑。好在村民们有见识有眼光,主动寻来大量页岩彻成门框型石墙,将古碑周边和顶部作了有效保护,使得风霜雨雪不能浸淫这幸存的历史遗物,完整的碑石铭刻着的碑文清晰可读。这些真实的文字,对历史岁月自然具有权威的发言。
    
其中有建于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的《助修子陵碑记》,上面刻写着:“吾乡子陵寺,建自唐宋,由来旧矣。寺侧有读书堂,其下曰钓鱼台,父老相传汉严先生隐居于此,故寺因以名焉。”另一通“永遵示禁”碑,开首的文字便是:“子陵寺古刹也,传述富春山,净安禅寺即其地也。自东汉严先生光避新莽之乱流寓兹土,后里人爱其贤,因以光之字更山与寺名。……以故唐宋元明,纳僧续南派之风……大清鼎定,佛象显然,殿阁辉煌,巍峨壮丽,诚云杜古刹也……”
 
寺庙遗址东南处,有一平地约广3亩,为寺中历代僧人安葬地,原有数十座单体佛塔,蔚为大观。而今尚有少数完整,大部残破。在东倒西歪的残存物中,发现有一些完整的石浮雕,图案生动表现着佛家故事。据说,这片佛塔是近些年逐渐被弄坏的,实在可惜。
 
主人接着带我们上富春山,又称子陵山。攀上山路,林木遮蔽着陡峭古道,一层层石阶相当完整。一行人沿阶攀援,气喘吁吁。石径两旁有一丛丛的页岩,显示着这里的地质特色,有似一页页古籍,记载着这一方天地的春秋往事。
 
攀登几百米后到达山腰,有一平缓地带。往上看,有一处巨大的山岩,悬崖峥嵘,气势恢弘。走近岩豁,人似感有灵异,一方小石孔,如大眼圆睁盯视着我们。这令人肃然:这就是严子陵的隐居处、传说中的读书洞?待趋前,发现小洞仅容一人进入,洞内昏暗,不知其深浅若何。踟躇之间,为防内藏野兽,我等高唱几声,跻身而入。进入洞穴,见村人供奉菩萨二尊,红衣金身前有斑斑香火痕迹。在幽暗中打量,洞有约10米之深, 4米之高,可容数十人。底部另有一长条状平坦岩石,恰可供人安寝。这与县志的记载完全相符。据村书记讲,洞顶原有几处天眼,可透光进洞,能供看书之用,近些年来山体表面遭风雨侵蚀,水土流失,堵塞了洞顶部。
 
洞外不远处,见一方水井,形如浅池,山泉清澈,幽幽见底。看井壁不够深,还有人为汲水而设的堆积物。但看井沿四周,土壤湿润,入冬之际竟然草色青青,且满地生长着黑黝黝亮晶晶鲜嫩嫩的地衣。主人介绍说,这口井从来没有干涸过,哪怕今年干旱几个月,这里和往年总是一样的。这是传说中的帝星井还是洗墨池呢?

再上山巅,又发现有一较大的新修庙宇,有古树相伴,藤萝相绕,颇有几分古色古香。当地人可能将这里视为对严子陵的正宗祭祀了。
 
顺坡下山,在子陵山脚有一口水潭,泉水深邃,深不见底,周边有层层页岩形如石阶,一副典型的钓鱼台模式。这里村人俗称钓龙台,在史书的记载中还有黑龙潭之名。

主人说历年总是看到这里泉涌不止,永不干涸。在今年大旱最烈之际,村民用4只水泵连续抽水浇田,保住了下游近百亩农田收获,而这水潭还不枯竭,令人称奇!这里,无疑是严子陵垂钓的地方了。
 
往上看,有弯弯曲曲一条旧河道,长满芦苇丛,从子陵山下迤逦而来,疑为传说中的富春江。潭水出流处,有一座拱形石桥,人称观音桥,桥头竟有一方古碑倒卧荒草之中,镌有“修建观音桥碑记”。

这时候,我们将半天中所看到的一系列古老遗迹联系起来,不得不信服古县志上的有关记载了
 
按史籍所记,刘秀称帝后,为了延揽昔日高才同窗子陵,特别备了小车和黑、红色布帛,派使者礼聘严光。使者三次往返后,严光才答应来洛阳。光武帝让严光住在北军,供给他床褥,由太官朝夕进餐。司徒侯霸同严光素有交情,派人送去书信, 对严光说:“侯公听说先生到来,一心想来拜访,但迫于职责,所以没有如愿。希望利用天黑的时候,请您受委屈过去说说话。”严光没有回答,就丢过去一片竹简给来人,口授回信说:“君房足下:职位做到宰相,很好。身怀仁爱,辅佐正义,天下就会喜悦。阿谀奉承,顺随旨意,脑袋就要搬家。”侯霸得到回信,封好呈给皇帝, 光武帝笑着说:“狂奴还是从前的样子啊!”当天就亲自到严光住的客馆。严光躺着不起来迎接,皇帝到他的卧室,摸着严光的腹部说:“咳,子陵,不能帮助我治理国家吗?”严光又睡着不理睬,过了好一会儿才睁开眼睛端详着光武帝,说:“从前唐尧道德高尚,但巢父洗耳。士各有志,为什么要逼我呢?”皇帝说:“子陵,我竟然不能使你顺从吗?”于是登车叹息而去。光武又一次来见严光,谈论过去的事情,问严光:“我比起过去怎么样?”严光回答说:“陛下比过去稍微胖了一点。”于是接着一同睡觉,严光将脚放在皇帝的肚子上。第二天,太史上奏说有客星冒犯帝座, 很紧急。皇帝一笑说:“我同老友严子陵在一起睡觉罢了。” 
光武授严光谏议大夫一职,严光不接受,于是到富春山种田。后人将他钓鱼的地方取名为严陵濑。建武十七年,皇帝又特别召他,他仍然不来。八十岁时,严光在家中去世。皇帝对此表示悼念惋惜,下诏书要郡县赐给一百万钱、一千斛粮食给其家人。严子陵的隐士做到这种程度,堪称千古美谈、奇谈。
 
除了县志上的记载,有民间风俗可作为活生生的直接证据。20世纪50年代前,常有河南新野和其它省的老百姓,每当春节或传统祭祖日,会成群结队前来京山子陵寺烧香祭祖。新野人来京山,往返数百里之遥,世代宗族后人竟如此虔诚,直至形成一种当地风俗。
 
大凡民间风俗习惯的形成,决不是偶然的,必有久远的历史缘由,特定的文化基因,深厚的民间信仰。这有力说明了严子陵为新野人,曾经避难隐居于京山。
  
子陵村之行,所见所闻,令我们大有所获。两千年历史风云变幻,沧海桑田,在这里竟落下了如许时空的尖埃,令后人浮想联翩。
 
晚明太仆寺少卿、著名诗文家、邑人王格,借严子陵隐居之事抒发了他历经宦海沉浮后的心境,咏五律《子陵山》一首,淋漓尽致表现了中国仕人的一种传统情怀。诗云:
 
水绿堪垂钓,山青可读书。
上无黄屋丽,下有黑龙居。
帝德山如峻,星光井落墟。
白云天地外,是处即吾庐。

京山市档案局

为京山建档致力打造京山文史资料库

欢迎提供稿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