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格其实可以处在两个极端地矛盾

 氧气是个地铁 2020-08-15

《致命ID》。

电影主要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汽车旅馆,集中11个不同身份和性格的人,在暴风雨的夜里,全部卷入一场杀人阴谋中。极尽悬疑、灵异、谋杀……和反转,甚至被用“没有一个无用镜头”、“所有伏笔都有深意”、“整体逻辑没有一处BUG”这样的词组来夸奖。该片的构思,在人格分裂的设定下,的确天衣无缝。一波三折的剧情、紧张刺激的实践推理递进,以及临近最后两大主线的交相辉映,非常完整地表达出导演和编剧们想要描述的主题,还有隐藏的一些深意。

“人格分裂”这个词汇早已充斥在我们的认知里,不过因为身边都是正常人,所以感受不会太深,只能是偶尔通过几档荧屏节目来进行最简单的接触。例如日本动漫《三眼神童》和张卫健《方谬神探》。人格分裂就像一个身体挤进来两个以上的灵魂,他们表现出性格三观和行为习惯完全不同,做出来自己也瞠目结舌的事情。

主角更加夸张,11个人格,分别对应情景中11个角色。人格爆炸当然不是什么好事,更何况不是每一个都心地善良,甚至在童年心理阴影的改造下,演化出非常邪恶的类型来。不同以及相反的人格被导向同一个时空里,还必须在短时间内决出你死我活只留一人的结局。目的是从根源处消除犯罪因素,挽救无辜的那一位“主角”,使其回头是岸,重新做人。计划差点完美,然而部分细节上出现致命失误,统计数量时忽略掉最邪恶最强大最原始的人格,也就是大BOSS。所以故事的最后,当虚拟和现实都趋向美好,“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幸福生活”,的时候,灾难性的转折出现了。该片虽然给出明确结局,不过仍然具备相当多的可能性,后续可能演化出一场更大的狂风暴雨,放虎归山总是后患无穷。

或许这部电影描述的是一个并不存在的故事,片中看似夸张的人格分裂现象距离我们也非常遥远,不过仍然可以以人推己,联系到自身实际情况。当然没那么恐怖,搞出多样化的11个极端人格,但我们其实也没那么纯粹,本梦的意思是:每个人都至少活出两个自己。这很好理解——想想我们是不是总是身不由己?是不是经常在心中有两个小人物在打架?是不是热衷于活在别人的评论中?道理可以互通,在一生中,没有谁能够完全凭借着绝对的个性存在于世,或多或少都会陷入生活圈的道德绑架中,被动以及主动。尽管这样的心理活动根本谈不上人格分裂,却也在不同程度上折磨着我们,迫使一些不违法不违情不违理但违心的话出现。

越是渺小、脆弱和自卑的个体,越是容易被外界干扰,言不由衷且身不由己。对自由的渴望以及某种基于现实的反抗在燃烧,有时候能触动我们内心早已麻木的非适应性意愿,从而造就原本隐藏的部分本性映射出来,最高作用于思想,以及行为。这个时候,片面的勇敢是昙花一现的转折,可以保佑我们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在习惯的背景下,输出更具特色的概念。然而,不保险,孤独也许有无奈的成分,会形成狭隘的高风险,但同时可以为个体屏蔽外加的不正确主观封闭思想,免除太多杂乱的错误发生。一旦过多角色加入,结果自然会偏离原本的轨迹,并越来越显得南辕北辙。

普通人也有如此复杂的心理反应,无关人格分裂,却总在矛盾中生存。太参考非普及言论或者极端自负主义大爆发,都是“毁灭”的基础。和《致命ID》一样,个体危险的原因在于人格太多,没有主导。幸运的是,我们趋向于善,没有穷凶极恶,所以不必把其他人格都消灭干净(事实上,我们也没那么多人格)。但我们同样需要一场心理战斗,确立最核心的行为释放,不让自己落入主角的悲剧中。

这是个好故事,除人格以外,还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经典科幻烧脑片

《彗星来的那一夜》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恐怖游轮》

《蝴蝶效应》

《无姓之人》

《前目的地》

《死亡幻觉》

《致命ID》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