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叛逆难沟通,你为何无须自责内疚,反而要感恩孩子的馈赠

 壹心大哥 2020-08-15

孩子长大叛逆后,你突然发现自己活了半辈子,竟然现在不知道该如何与孩子沟通,以前回家就粘着自己的那个听话懂事的小孩忽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亲情冷漠、脾气暴躁的儿子或女儿。

孩子长大叛逆后,你才知道度日如年的滋味,当你看见孩子每天只顾玩手机或者回家就紧闭房门,你内心总是莫名地烦躁与生气,同时还有一阵阵难受与沮丧。

于是当你一次次苦口婆心讲道理、好言好语安慰越来越无效后,你终于压抑已久的愤怒与烦躁如同火山爆发一般在家中肆意宣泄,事后你却发现自己又掉进了深深的自责与内疚。

以上场景你是否熟悉,是否勾起你内心的痛?今天我就来与你聊聊《孩子叛逆难与沟通,父母为何无须自责内疚,反而要感恩孩子》这个主题。本篇文字约为5000字,适宜你深度阅读与思考。

孩子叛逆后的沟通误区

某位上初二的男孩子叛逆后在家一直不愿说话、不愿做作业,妈妈每次想与孩子谈心,孩子总是不吭声或者淡淡地回应:“知道了”敷衍过去,继续玩他的手机,为此爸爸愤怒地打骂过他、手机也摔坏几部,但是孩子的改变收效甚微。

前天妈妈好不容易趁着儿子心情看似不错,小心翼翼地走到孩子房间,提出想与儿子好好聊聊,结果儿子“嗯”了一声后,起身漠然地走到阳台,把自己的背影留给了妈妈,然后一直不吭声。妈妈好不容易准备好的千言万语顿时卡在喉咙,瞬间有了万箭穿心的感觉。

某位单亲家庭上高一的女孩子叛逆后在家中非常敏感,经常紧闭房门独自流泪或者动不动就冲着妈妈发脾气,妈妈想起这些年独自拉扯女儿的不容易,不甘心当个失败的妈妈,头脑中不断涌现一个声音提醒着这位母亲:我必须对自己孩子负责。

于是昨天妈妈鼓足勇气敲响了女儿的房门,结果传来女儿在房间内的怒吼:“可有事?没事不要总是来烦我!”,妈妈顿时如同掉入冰窟中,手脚发凉、全身发软,深深地沮丧与无力感再次在内心涌现。

刚才这两个案例是近期家长线上主动与我沟通孩子叛逆问题中印象比较深的,这两个案例中都是家庭教育中父爱缺失,焦虑的妈妈准备独自与孩子好好聊聊,但是刚开了头,却被孩子无情的抗拒。

难道现在的孩子叛逆后,亲子沟通就如此之难吗?难道无法用沟通与叛逆期孩子重塑良好的亲子关系吗?难道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叛逆期孩子必然的行为表现吗?相信你此时心中也会如此的疑惑。

其实这些疑惑都是表象,都是伪命题,我在这里可以负责任告诉你,叛逆期孩子比幼年期孩子更容易沟通。这些问题只不过是很多大人掉进了沟通的误区了。

我先解释一下家庭当中沟通的真正含义,对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无论你是跟孩子、还是自己的伴侣,或是自己的父母,沟通的准确定义是:人与人之间有意义的互动关系。

这个“有意义”不仅指的是能增进彼此的情感、了解、共识,甚至是化解问题与冲突,同时也指的是通过分享与建立共同的看法。简单一句话就是:听得明白、说得清楚、彼此了解。

真正的沟通与我们日常所说的谈话、聊天是有区别的,谈话、聊天可以天马行空,无任何目标,不存在沟通主题、沟通方式、言语内容、过程反应、沟通结果这些要素。侃大山、吹水、闲聊这些形式描述词语就是指的平时谈话、聊天场景。

那么结合上面的两个案例,我来说说通常大人们与孩子沟通时容易掉入的误区。

1、沟通连接之前首先要觉察自己的情绪是否平稳,还有孩子情绪是否适宜马上沟通。这两个案例中的妈妈沟通前内心的焦虑情绪是被压抑住的,所以她们才会以讨好的姿态(小心翼翼、鼓足勇气)去尝试与孩子建立连接。

2、如果孩子不愿意以平稳的情绪与你连接,你需要做的是暂时停顿下来,可以用非语言讯息来表达自己连接的意愿,等待孩子自己调整好内心情绪。

例如:第1个案例当中,我的建议就是妈妈可以走到孩子旁边,主动拉着儿子的手,温和地看着孩子,什么话也不用急着说,也许儿子会有稍许抗拒,一般几分钟沉默等待过后,儿子也许会主动开口说:“你想聊什么?”

3、如果孩子不愿意与你面对面沟通,而且一直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也非常介意你去打扰他,那么你可以允许孩子有拒绝沟通连接的自由,同时你也恰当表达自己想连接的意愿。

例如:第2个案例当中,我的建议就是妈妈可以尝试用纸条、QQ信息、微信、短信任意一种方式先提醒下孩子:“我想关心你,现在想和你沟通,你方便吗?”。

如果孩子没有回应,那么再用同样的方式告知下孩子:“看来今天不是很合适,妈妈先去忙其他的事了。”,虽然没有沟通连接成功,但是至少让孩子感觉到一份尊重与接纳。

4、你在与孩子沟通过程中,眼与眼的高度是一致的,身体的姿态一定不能是翘着二郎腿、双手交叉环抱胸前、手不停指点孩子之类的不恰当姿势,同时过程中还必须保持声音的平稳与语速缓和,诸如这些非语言类资讯也是良好沟通中很重要的要素。

我看到现在父母因为不敢跟叛逆期的孩子面对面沟通,经常是用QQ或微信跟孩子沟通,或者隔着门苦口婆心讲道理或者威胁,其实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沟通,对孩子的问题一点帮助都没有。

5、沟通讲究的是只在此时、此刻、你与孩子之间,切勿把过去的偏见与个人对孩子的期待带入言语当中,往往这样做的效果是与孩子沟通中途卡住,不欢而散。

例如:妈妈走过去跟孩子说:“孩子啊,你应该多出去走走,别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玩游戏,这样不仅对身体不好,又会影响你的学习。”,这样的言语内容包含了太多的偏见与对孩子的期待,孩子的反应当然与你预期的反应自然就不一致了。

你为何无须自责内疚

当孩子叛逆后,父母们尤其是母亲与孩子的沟通连接多次受阻时,往往就会带来内心的撕裂无助感,特别是孩子是由妈妈亲自带大,她更是自责内疚不已。往往此类型妈妈找到我,简短介绍孩子情况后,都是相同的请求:“老师,我该怎么办(才能帮到孩子)?”

大多数妈妈都担忧自己孩子会出问题,恐惧孩子会从此颓废沉沦下去,总是想过去跟孩子说点什么或者做点什么,这里其实妈妈需要一个很重要的自我觉察。

妈妈牺牲了自己的业余时间与个人爱好,一直觉得孩子就是她人生的意义,孩子的事情就是她最重要的事情,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太关心自己的生活。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无私的母爱”,其实这种爱是“贪爱”,孩子进入叛逆期后,孩子就会慢慢体验到内疚与窒息。

因为妈妈将孩子作为人生的意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成与败,就是你的潜意识里面拒绝孩子长大,妈妈比孩子更需要这种母子连接,更需要孩子对自己的依赖,试想母亲像对一个小男孩一样对待跟自己差不多高的孩子,这一切会让孩子感受到什么?

孩子内心其实会清楚的意识到:我是妈妈最重要的部分,如果我成长了,她会失去全部的意义,所以我不能成长,我要继续依赖她。

可是孩子自我本能会对成长有不断的渴求——想成为他自己、想更加有掌控感,离开对妈妈的依赖,最终自己成为一个比妈妈更有价值的人,这也是每个孩子内心的渴望。

两种意识在孩子内心中产生冲突,正如我们长大后想要与父母画出一条界限时,想到我们在父母人生中也有如此重要的存在意义,我们也变得犹豫了,我们也被内疚折磨着,我们不敢真的拥抱我们的自我,活出我们的自我。

因为父母们把他们的自我“放”在了我们身上,所以我们的自我就不能生长,这种“放”不是“无私的爱”,是为人父母软弱背后的“贪爱”。

在这里,真心希望你遇到孩子叛逆后难沟通时,你无须自责内疚,正面看待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的“断舍离”行为与情绪,永远扮演一个陪伴者与支持者角色,时刻保持与自己内心的连接,做好自我情绪觉察。

这样你才能更加了解孩子,更加被孩子容易接纳,学习一点点的好奇对话技术用在与叛逆期孩子的日常沟通中,不仅有助于孩子的觉知,并让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这就是孩子自我改变的开始。

当角色转化为陪伴者、支持者后,那么你再去看待孩子叛逆后的行为,你的道理与念头就完全不同往日,你会发现自己会逐渐放下控制,看见真相,学会尊重。

例如:自责焦虑的妈妈看到孩子深夜在玩手机,她的观点往往是:孩子玩手机这么不知道节制,怎么这么不爱惜自己的身体,这样玩下去,他以后的学习怎么办?如果考不上重点中学、重点大学,孩子以后的工作就业该如何是好啊?

作为陪伴者、支持者角色的妈妈看到孩子深夜在玩手机,她的观点就是:孩子遇到什么事情导致内心受到冲击了?孩子现在沉浸在游戏中是因为他的孤单、还是他的难受、生气?孩子现在还睡不着是不是他的情绪过往并没有被我关注?

你要感恩孩子的馈赠

看到这里你肯定在想,孩子叛逆后不愿意跟我说话,就是偶尔说话也是脾气暴躁,说出的话做出的事非常伤人,难道让我不闻不问,完全放手不管教自己的孩子吗?

在跟许多家长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们跟你一样都会有如此的回应,其实这个想法来自你头脑中旧的二元对立思维意识,也就是: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看问题的角度永远是局限在某个固有的角度,无法全貌、全面地去看待孩子叛逆后的行为。

大家都知道孩子在家庭中与父母的关系,特别是跟妈妈的关系,就是他跟外部世界的关系,父母的思维意识与情绪表达方式十多年来让孩子耳濡目染,早已内化到他的生命中。

所以我们就能看到一个和睦滋润的家庭关系中长大的孩子在学校与同学、老师的人际关系处理得非常恰当,而平时夫妻经常吵架、家庭规则僵化、家庭关系恶劣中长大的孩子在学校往往显得孤单懦弱或者整蛊、欺凌其他同学。

教练技术里面有个有名的『镜子法则』:现实中发生的事情,是一个『结果』,有『结果』一定有其『原因』,就是说你的人生当中的现实,是照出你心灵的镜子。

比如说,你看着镜子会注意到:“啊,今天发型有一点乱”,或者“哎呀,今天我的气色不好啊”,没有镜子,你就不会注意到自己的形象对吗?

所以,要把生活当中的每一件事当作一面镜子,有了这面镜子,我们才能注意到自己,才能懂得如何改变自己,人生就是使自己的心灵不断成长而精心设计的。

你身上发生的结果是『你的孩子叛逆后难沟通,你感到自责内疚』,可以考虑的原因是,你『应该珍重的人,你却忽略漠视了他』,应该感谢的人,你身边的人,你是不是一直对他有所抱怨与生气呢?

比如说,你的丈夫,你对你的丈夫是怎样的呢?你对他是否一直有抱怨吗?你是否看到他的努力与付出?又比如说,你的父亲,你对你的父亲是怎样的呢?你是否内心有绝不原谅的话一直压在心底不敢说出口呢?

你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重要意义之一,是来度化你的。孩子就像一面镜子,准确的折射出你言行背后的真实内心。就如现在网上流行的一句话: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叛逆期孩子言行背后的情绪都是你自己内心长期压抑漠视的情绪衍化而成的。

所以当你能够稍微停顿下来,透过孩子现在的言行觉察自己内心情绪波动,再问自己为什么我不能宽容的接受?为什么面对这样的言行我的脾气就压不住?你如果从觉察中找到自己的问题成因,基本上孩子的问题就解决一大半了。

其实人有一个潜意识的法则,如果你了解之后就会明白。人身上发生的问题,都是因为自己可以解决才发生的。

只要积极用很宽的接纳去面对孩子的叛逆,事后受益匪浅时才会明白这个道理,你会坦然的说出这句话来:『孩子叛逆后出了这种问题真是太好了,幸亏出了这档子事我才能重新看待自己,孩子的叛逆给我好好上了一堂课』

一旦你经历这个过程,你自然就会感恩这份来自孩子的馈赠,你以后要做的事就非常重要:你每天,在自己的心里,对你的丈夫和儿子默念100遍『谢谢你们』

【结束语】很多大人误解了沟通的本质,遇到孩子出现问题,想通过沟通改变孩子。就忽略了彼此应尽的责任,忽略自己如何觉察感受、观点与期待,忽略先和自己的渴望连接。

但唯有抛掉自责内疚,积极地通过好奇对话与孩子内在连接,才能了解孩子的问题,协助孩子渡过难关,让他为自己负责任。

作者:壹心大哥,亲子沟通教练,两枚青春叛逆期孩子的70后父亲。10余年家庭教育实践经验,专注父母与叛逆期孩子的沟通技巧探索与研究。分享有深度的案例,聊聊有温度的对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