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卑的真相

 羊梨笔记 2020-08-15

在我们这个系列节目的第一集,刚开始推荐《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的时候,就提到过一句话,这本书特别适合那些正身处在逆境的朋友们阅读。

人在逆境,最常出现的心理体验就是挫败感和自卑感。这两种感觉犹如难兄难弟,接踵而至:考试考不好出现挫败感,然后觉得自己就是个学渣;减肥一直减不下来出现挫败感,然后自己觉得自己就是个死胖子;工作中一直不讨领导喜欢,KPI老是完不成,升职加薪也没指望,然后觉得自己一辈子可能注定就是个Loser。

既然《被讨厌的勇气》特别适合逆境中的朋友,那么这本书里显然也会提到自卑的问题,下面就跟我一起进入这本书,来探讨自卑的真相以及我们能够针对自卑做些什么。

在阿德勒看来,自卑分为两种情形,一种叫自卑感,一种叫自卑情结。为了大家理解方便,对这两个心理学上的专有名词,我们可以这样来对它们做一个通俗化的理解:所谓自卑感,就是你觉得自己不好,但还可以抢救一下;所谓自卑情结,就是你觉得自己不好,而且已经没有救的必要了,因为你自己注定就是这个死样子。

比如你是一位内向而敏感的人,已经觉察到自己的性格很糟糕,既不擅长主动交朋友,又老是无意中得罪那些你不得不去打交道的领导、同事、客户,觉得这种现状糟透了,希望通过读书、买课、勇敢尝试等等各种办法来改变自己,这是自卑感;但如果你认为自己从小就是这样、父母和家庭环境也是这样,自己这个臭脾气怎么都改不了了,这个就是自卑情结。

显然,自卑感属于一种比较正常的心理状态,甚至严格意义上讲它是人类进步和我们每个人进步的动力,我们既知道自己某方面不够好,又相信我们未来还能变好,所以要加把劲努力、进步,非常积极健康,自卑感没什么不好。

但是自卑情结就完全不一样了,它消极、带有宿命论的绝望,它是一种精神毒品,会让逆境中的人们沉迷于其中不可自拔。

为什么这么说呢?

有关注过我们前几期节目的朋友一定还记得,阿德勒对传统心理学很重要的一个颠覆性理论就是推翻原因论,提出目的论

原因论就是一种伴随着自卑情结的精神毒品:比方说因为原生家庭和童年不幸,所以我的人生才这么失败,所以我就是这么一个loser;因为我当时处于盛怒之中,所以我没办法控制我的情绪,我就是一个情商特别糟糕的人。

但在阿德勒看来,因果关系完全被搞反了。因为你的目的是不改变自己,所以你拿出原生家庭和童年创伤做借口;因为你的目的是要发怒,所以你拿出了盛怒之下情绪没法控制做借口。

同理,陷入自卑情结的人们,也是因为自己的目的是保持这种心理痛苦的状态,然后才拿出自己就是不好就是不如别人等等体现了自卑情结的说辞来做借口

这一点不是那么好理解,我们还可以拿那位内向的人作例子来说明。他已经陷入了自卑情结,已经认为自己的性格糟糕这件事是没救的了,那么他为什么会认为没救呢?因为他会归因到某些更深层的原因上,比如小时候的经历成长环境,或者说他去做了某些职业测评九型人格测试等等,结论显示自己的性格标签就是这么不讨人喜欢。

无论是具体哪种原因吧,这种既知道自己不好,又相信自己不可能变好的感受,一定是非常痛苦的,但这种感受在制造痛苦的同时,对他自己又是种保护

一旦有了这层保护,他就可以自己说服自己,因为自己有某些深层次的原因导致的不可改变缺陷,所以自己注定干不好很多很多事情;因为注定干不好这些事儿,所以他就可以停止在这些他很不擅长的事情上的努力和继续尝试;最后因为可以心安理得地停止继续尝试,所以就不会在现实中一次次吃瘪碰壁。

陷入自卑情结的宿命感痛苦吗?痛苦。那么在现实中尝试自己比较笨拙的领域而一次次出糗碰壁呢?痛苦感更加有过之无不及。那么两害相权取其轻,他还是宁愿继续陷入自卑情结好了。

但是,谁说一定要两害相权取其轻?为什么不能把两害都舍弃掉,另寻善策呢?下面我们就要来一起找到对付自卑情结的办法。

战胜敌人之前,需要深入地了解敌人。前面我们讲到,自卑情结的两大充分必要条件是:第一,觉得自己不好第二自己相信自己已经没救了,不可能变好。对我们的敌人如果仅仅认识到这个程度,那还不够,对这两大充要条件还要做进一步剖析。

首先看第一个条件:觉得自己不好。当我们去刨根问底探究一个问题的真相的时候,有一个很好用的思考工具就是多问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自己不好?答案是现实与预期的差距。

比如职场中人,一般不会因为自己没有成为大明星而觉得痛苦,因为我们不会有这个预期;但我们会为没有按计划升职加薪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而烦恼。

幸福感和烦恼感,本质上都是一个算术问题:现状减去预期等于多少?如果是正数,那就是幸福;如果是负数,那就是烦恼。正数越大越幸福,负数越大越烦恼。所以说当你觉得自己不好时,本质上就是你的现状,比你的预期要差。

接着看第二个条件:相信自己已经没救了,不可能变好。沿着刚才的思考路径,把它翻译成更严谨精确的语言就是:相信自己的现状无论怎么改变都不可能达到预期。所以,整个自卑情结都可以转化一种表达方式,那就是——相比于你心中的预期,你认为自己的现状很糟糕,而且不可能变好,不可能达到预期。

发现了没?自卑问题分析到了这里,就演变成了比较问题,你的现状跟预期在做比较,你的现状能改变成什么样,同样在和预期做比较。

预期来源于哪里?来源于参照物。你希望自己长得比别人高大帅气,你希望考试成绩超过同桌,你希望在女生面前表现得比室友更有魅力,你希望嫁的老公比闺蜜嫁的更有钱,你希望在领导心目中的分量比那个同事更重,你希望比你家邻居买的车更豪气,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考试成绩压倒别的孩子。。。

我们人类绝大部分的预期都来源于比较,我们一生中从小到老,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比较。人生无处不PK,有PK的地方就有胜负,我们每个人不可能在所有的竞技场中都是赢家,一定会输的

有些人就是会输得更多一些,或者说,有些人就是在自己关注的竞技场中会输得更多一些,他们中的有一些人,慢慢相信自己无论如何都赢不了,就成了受到自卑情结折磨的人们。这,就是自卑的真相。

只有理解了自卑的真相,才有可能找到解决这个难题的思路。既然明知自卑源于比较,而且是相信自己注定比不过,那么正在遭受自卑情结困扰的朋友们,不妨依次问自己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这件事真的重要吗?有没有比较的意义?

第二,你比较的参照物设定对了吗?

第三,你比较的战场是不是过于狭窄?

第四,有关“改变自己”,你的尝试是否正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