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晚报2020-08-15 09:27 作者:吴浩 赵林云喜爱诗歌,他读诗、写诗、出诗集、表达诗观,在诗歌中穿行。《辛弃疾:剑胆诗心北国魂》则是作为诗人的他为另一位大诗人的书写。 《辛弃疾:剑胆诗心北国魂》赵林云 著济南出版社 之所以写这本书,除了有传播济南文化之意,还源于辛弃疾对赵林云少年时代的影响。二十多年前,14岁的赵林云偶然看到一本关于辛弃疾的传记,有五六万字,书名就叫“少年辛弃疾传奇”。彼时,辛弃疾的无畏、英武、果敢等品质对赵林云以后人生道路的选择起着关键作用,辛弃疾也成为进入他文学视野的第一位古代大诗人,那种喜欢一直延续至今。辛弃疾的作品、生平以及有关理论研究,他都十分谙熟。这对写作《辛弃疾:剑胆诗心北国魂》大有裨益。 德国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有这样的比喻:哲学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对于辛弃疾的人生来说也大抵如是,他一直都是怀着返乡的冲动、做着归乡的大梦,却不得不奔波游走在远离故土的路上。赵林云在《辛弃疾:剑胆诗心北国魂》中写道:“辛弃疾后半生一直期盼着归乡,或者率兵杀回,或者奏凯而归,再或者衣锦还乡。但是有一种结果,他可能从来都没想到过,那就是再也回不去。”那种遗憾、怅惘、无奈,或许只有诗人写诗人时才能描述得如此恰如其分。 文武双全的人才在中国文学史上实属罕见,辛弃疾不仅能杀敌报国、平叛剿匪,其诗词作品更是名噪一时。为了更好地走进人物内心,以达到饱满的创作状态,赵林云专门驱车一千多公里到江西铅山等地拜谒、考察。此外,为更深入地了解南宋,他还翻阅学习了大量史料,包括中国著名史学家邓广铭、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等人的著作。 曾几何时,历史人物传记有一种不太可取的倾向,那就是通过作品来推断作者的生平。赵林云则不然,他更着眼于通过作者生平、时代、环境来解读作品,再用作品来印证传主的心情、心绪和感情。这或许与他的阅读积累与价值判断相关。赵林云特别喜欢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他认为这本书的写作方法,堪称教科书级别。另外,在人物传记方面,他还十分推崇法国传记作家莫洛亚的《拜伦传》《雪莱传》等。难怪,从眼前的这本《辛弃疾传》可以看出,那些经典人物传记产生影响的痕迹。该书集纳了已有定论的研究成果,除了辛弃疾父亲的死因等极少数情节是虚构外,其余都是根据史料而来。作者没有在行文中对辛弃疾作品进行更多解读,而是把再创作的空间留给了读者。 赵林云已经在济南生活了三十年,也算得上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济南人。《剑胆诗心北国魂》可以说是济南人写辛弃疾的第一本文学性传记,在书中,他用诗人固有的敏感来感受辛弃疾的心理变化与心路历程,感受辛弃疾所处的时代风云变幻。(吴浩)
[
责编:崔益明 ] |
|
来自: 紫微o太微o天市 > 《世界●中国文学艺术等精英●大师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