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Digital Twin是个什么样子

 Wangxn625 2020-08-15

0 前沿

Digital Twin这个名词这些年和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这些热词一样,风靡于各大国内外知名论坛、峰会、学术期刊。百度了一下,从可以找到的书面证据来看,2011年3月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Air Force Research Laboratory)做的一次演讲,明确提到了Digital Twin,是最早的提出机构。

2013年4月,德国政府在汉诺威工业展,正式提出工业4.0,最近6~7年,又把Digital Twin推上了风口浪尖上。或许由于Digital Twin自带了诸多神秘属性,所以大家还对他充满了足够的好奇心,时至今日,还有很多专家学者还在不断研究Digital Twin。今天,结合这么些年主机厂研发领域、制造领域的工作经验,谈谈Digital Twin在汽车行业的应用是个什么样子。
1 Digital Twin概念

Digital Twin,被大家接受的中文翻译有两种:数字孪生、数字双胞胎。

百度了一下Twin和Twins的定义,Twin是单数,双胞胎里面的一个,Twins是复数,双胞胎。我读初一时,英语课本有句话说:“Lucy and Lily are twins”。所以从字面意思来解读,Digital Twin是虚拟模型,Physical Twin是指实体对象,Digital and Physical are twins, 即虚和实是一对双胞胎,因此Digital Twin单纯从包含的内容来讲是不包含实体对象,但Digital Twin的存在必须依赖于Physical Twin,如果只有虚拟模型,最终没有对应的实体对象,那这个虚拟模型就不能称为Digital Twin,因为不能构成twins。

Digital Twin,目前较为主流的解决方案供应商有西门子、达索、PTC这业界领先的PLM解决方案提供商,对制造企业来说,核心还是交付高质量产品,Digital Twin源头也是从产品设计开始,下表1是业界三家主流厂商对Digital Twin发展路线的定义:

表1:资料来源 赵敏 走向智能研究院
数字孪生
数字孪生+
数字孪生++
西门子
数字孪生
数字孪生 产品/生产/绩效
综合数字孪生
PTC
数字孪生
数字孪生+知识体系
数字孪生+增强现实
达索
数字孪生
产品全生命周期孪生
3DExperience孪生

2 产品全生命周期价值链与Digital Twin

抛开之前阅读的大量的有关Digital Twin的技术性文章,今天,结合汽车行业产品全生命周期价值链视角,站在甲方的角度谈谈我心目中Digital Twin的样子,不一定对,但的确代表了内心最真实的思考。

图1:产品全生命周期价值链与Digital Twin映射关系
3 Digital Twin三种应用形态
在决定写Digital Twin这篇文章前,我感觉自己还蛮适合的,我个人的工作履历感觉就是围绕产品全生命周价值链而展开的,一方面具有多年乙方PLM项目经验,另一方面也具有多年甲方研发领域、制造领域的项目经验,由于还缺一块售后服务领域项目经验,所以售后服务Digital Twin,本文不展开讨论,因为缺乏实际项目经验,不能感同身受。
3.1 数字化产品开发双胞胎Digital Product Twin

产品开发的交付目标是高质量的产品设计,包含最直观的产品3D数模,以及支撑3D数模的设计规格书、软件程序等一系列交付物,在没有3D和仿真技术前,工程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只能依靠自己的经验,设计的是否合理只能通过实物验证的方式来判定,因此整个产品的开发周期会变的特别漫长。

随着先进设计工具和仿真工具发展,DRE可以使用3D软件进行辅助设计,CAE工程师、MESE前期同步工程师可使用相关的仿真软件对产品性能、耐久、碰撞、等产品质量设计目标及工艺可制造性进行分析验证,并通过同步工程不断反馈给DRE工程师进行在下一个迭代版本中修正,以便产品数据最终发布时,产品质量是满足设计要求,工程最终交付的产品BOM,就是对应最终实物造车的一个Digital Product Twin,因为最终实物造车就是按照这个产品模型来实现的,包含采购零件的定点、供应商物料需求计划、财务的整车核价、物流工程的PFEP、ME的工艺规划、现场的物料拉动、线旁的物料防错、质量的关键件追溯等一系列业务活动都需要围绕这个产品BOM来展开。
图2:Product Twins,图片来源于网络
 
沃尔沃的整车开发流程把工程数据发布节点划分为Concept、V0、 V1、V2、FDJ,FDJ前,VE、CAE和ME部门协同开发、验证,从而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图3:产品数据发布与同步仿真验证
 

目前在汽车行业,基本Digital ProductTwin基本都是CAD结构,基本没有BOM是可视化的,目前很多产品数字样机DMU(Digital Mockup)分析都只能依靠CAD,相对于CAD,BOM可视化的好处:

  • 可以基于BOM做DMU,所见即所得,提升BOM完整性验证;
  • BOM才是最终和现场实物装车物料是一一对应的;

国内某知名自主汽车品牌,之前实施企业级BOM项目,项目Kick off其中两个核心的业务目标,一个是BOM的可视化,另外一个是以BOM为主数据平台,打通上下游物料和BOM数据的集成,后来BOM可视化没能实现。

如果你要问我,如何判定Digital Product Twin是否已实现,我认为产品制造BOM的可视化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尤其随着配置、用户个性化定制需求越来越多,针对每一个用户选择的订单,真正和最终实物一致的那个Digital Product Twin的载体,应该是Visualized BOM。

Digital Product Twin必须吗?回答是否定的。没有Visualized BOM,VE/CAE/ME分析基于CAD,BOM的质量可借助一些BOM行的属性,如UPC/FNA。

那市面上没有Visualized BOM产品吗?答案是否定的。但是,这些产品往往都是比较理想的状态,比方说,要求你CAD结构尽量少调整,变更尽量少,。。。,就如某厂商的BOM产品,当我第一次按照DEMO样例的操作步骤,step by step做完一辆包含99个零件的模拟小车CAD-BOM Alignment时,我两眼直冒金花,我当时就在想,我们的工程师会这么耐心、细心用这个功能吗?
3.2 数字化工艺开发双胞胎 Digital Process Development Twin

西门子“数字孪生+”阶段把Digital Twin分为Product Twin,Production Twin,Performance Twin,Product Twin和Performance Twin比较容易理解,Product Twin产品设计的Twin,Performance Twin体现生产运营的Twin,感觉Production Twin翻译成生产的Twin是不是不如翻译成工艺开发的Twin会更合适呢,我们来看看工艺开发部门的相关职责、交付和目标。

工艺开发主要职责:

  • 同步工程,对接工程部门,基于MR需求,验证产品可制造性;
  • 工艺开发,工厂布局layout,工艺BOP开发,工艺文件开发等;
  • 设备工装开发,设备采购、设备设计(一般外包)、设备现场安装调试;

工艺开发交付物:

  • 问题清单、产品虚拟评估报告等;
  • 工厂Layout、工艺BOP、工艺文件等;
  • 设备清单、设备调试报告、工装夹具验证报告等;

工艺开发目标:

  • 产品可制造,无工艺issues;
  • 精益的工厂布局设计和精益的工艺步骤规划;
  • 设备、工装夹具能够正常运行,满足投产生产要求,并达到量产爬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基于上述的职责、交付物以及目标,在没有仿真工具之前,很多工作都需要现场来调试和验证,这样有几个缺点:

  • 很多工作无法并行,只能串行,周期长;
  • 现场安装、调试验证成本投资高,而且实物验证的次数也会受到限制;
  • 像产能的节拍、线旁料架的摆放、物料的配送路线很多复杂的运筹学问题,单纯依靠实物来验证,也很难达到局部最优解。

伴随着仿真技术的发展,工艺开发全过程引入了虚拟仿真和虚拟调试技术:

  • 工厂虚拟仿真Plant Simulation;
  • 工艺虚拟仿真Process Simulation;
  • 虚拟调试 Virtual Commissioning;

虚拟仿真和虚拟调试基于3D模型,这里就经常大家提到的3D数字化工艺开发3PR,Product、Process、Plant、Resources。

图4:虚拟工厂与实物工厂
 
在这个环节,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如何通过虚拟环境设计出一个最优的实物工厂,即实物工厂可以直接按照虚拟工厂的模型来设计。好比如你要盖一栋别墅,别墅最后的品质其实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请的设计师设计的图纸,如果没有大量的仿真,很多工艺开发的参数只能依靠人的经验来输入。
基于上述论证,大量工作都是工艺开发的工作,尤其是虚拟环节的开发工作,所以个人觉得还是翻译成Digital Process Twin更合适。因为这个环节的目标是交付一个高质量的,可满足TT、PP及量产造车的工厂。

汽车行业在3D工艺设计,数字化工厂这块用的比较多的产品是西门子的PDPS和达索的DELMIA,但都有各自优缺点,具体不同冲、焊、涂、总工艺的专业性的仿真软件那就有很多了,具体产品的功能这里就先不展开讨论了。

3.3 数字化生产运营双胞胎 Digital Operation Twin

假如3.1和3.2都做到了,那基本上到3.3,应该有一个和实物工厂1:1的数字化模型了,那在生产运营阶段,DigitalTwin还有什么用处呢?

从业务的角度,生产运营阶段有两个核心的业务和DigitalTwin相关的:

  • 工厂改造、优化、如新产品导入、工时优化、节拍调整;
  • 生产运营状态监控和质量预防,如Q、D、C相关指标的运行状态以及设备状态;

正是基于上述两点需求考虑,我觉得Performance Twin修订为Operation Twin更合适,因为这个阶段更focus在运营,不仅是Performance,定义为Operation Twin更容易与业务的实际阶段吻合。
如果有Operation Twin,如扩充产线、线平衡、机器人程序调整等等,都可以基于这个Operation Twin验证完,再去现场改实物,在这个角度其实和3.2讲的Process Twin定位基本类似,只是从业务角度,所处的阶段不同罢了。
我看一些做IIOT平台的供应商,比较喜欢把IIOT数据采集和数字孪生绑在一起,其实单纯从IIOT数据采集来说,没有Digital Twin也是可以的,无非最终这些采集的数据最终呈现给用户的方式是什么,是与现场1:1的3D模式,还只是一些类似Power BI、文本或者其他的非3D模式。

当然如果企业已经有了Operation Twin,通过IIOT把现场和车辆过点的信息、设备相关的数据都采集上来,然后基于3D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出来,实现管理人员不去现场,可以通过Operation Twin知道现场的实际生产运营情况。比如总装底盘线上的某个车,你可以知道当前这个车的订单交付状态。

5 总结

Digital Twin本身不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本文围绕了产品开发全生命周期3种Twin展开了一下描述,这也是和我个人项目经历非常强相关的3种Twin形态,但非常遗憾的是,从未交付过一个满意的Twin,尤其当年前做Digital Product Twin (VisualizedBOM),经常因各种原因忧虑,最终好像还是失败了。直到今天为止,在我脑子里面还有一个问题未能关闭,可视化BOM能做成吗?
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很多的Digital Twin,产品全生命周期Twins、供应链管理Twins、智慧园区Twins、智慧城市Twins等等,或许这就是西门子“数字孪生++”阶段综合数字孪生吧,Twins无处不在。Digital不是目标,只是一种手段。回到制造业,通过数字化的手段使得最终的物理实体“质量”最优,这才是Digital Twin的核心价值。如何尽量发挥3种Twin的潜在价值,有一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加强仿真在业务流程中的职责和培养数字化仿真技术人才,让潜在的质量问题消灭在生产制造前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