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四节气| 霜降

 秋琰 2020-08-15

二十四节气,是指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年前订立的的“定气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但是“二十四节气“的名称首见于《淮南子-天文训》,汉武帝时期,将“二十四节气”吸收入《太阳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之后历代官府均以“二十四节气”作为时间准绳,指导农业生产,预告人们日常生活的冷暖雨雪,并通过仔细的观察,逐渐地修订出最准确的版本。“二十四节气”有着极高的准确性,在气象界中获得“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美誉;更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

霜降

二十四节气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八个节气。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每年公历10月23-24日交节。天气渐寒始于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意味着即将进入冬天。俗话有讲“霜降杀百草”,霜降过后,植物渐渐失去生机,大地一片萧索。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天气渐冷;冻则有霜,大地因冷冻或将会产生初霜的现象。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越来越频繁。

独特的景色

随着时间的流逝,天气越发的冷,眼前所见的景色也更加两极分化,一边是枝叶枯败,尽展凄凉肃杀的残酷美感:另一边却是硕果累累,给农民带来丰收的喜悦。

我花开过百花杀

草木摇落露为霜

稻香秫熟暮秋天

霜降的故事

古时候,由于科学知识缺乏和娱乐的需要,人民往往会根据眼前所见加上自己的猜想,创造出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

向上滑动阅览

霜降传说(一):跟朱元璋有关

  关于明朝皇帝朱元璋有这么个传说,他曾经过得很不好,四处乞讨,风餐露宿。一天恰逢霜降的节气,几天没吃饭的朱元璋饿晕滚下山坡,幸好被一棵老柿树挡住,才没有摔死。吓醒了的朱元璋惊喜地发现,老柿树上结满了柿子,于是,朱元璋爬上老柿树,吃了一顿柿子“大餐”,才保全了性命。

  几年后,朱元璋参加义军,很快便成为一方首领。成为首领后,朱元璋一直苦于管理无方,难以发展。又是一年霜降,朱元璋晚上做梦竟梦到一位神仙站在柿子树下,笑着对他说:“柿子救命,士子治国。”不久,朱元璋攻下了定远,当他见到定远城中的名士李善长时,猛然想起了晚间的梦,马上重用了他。李善长果然没有辜负朱元璋,很快帮助他的军队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朱元璋欲加封李善长为公爵,但是他担心武将们反对,便有意试探。又到一个霜降日,朱元璋带领徐达等一班开国武将来到老柿树下,给大家讲起了自己吃柿子救命的往事,讲到动情处,解下自己身上的大红斗篷,披在柿子树上,说:柿子救命,士子治国,柿子当封凌霜侯!诸位武将被朱元璋感动,并没有显露异议。

  第二天,朱元璋颁下诏书,册封李善长、徐达、常遇春之子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等六人为公爵,李善长居首位。古代爵封分为五等,即公、侯、伯、子、男,公爵是最高爵位。后来,“柿子救命”的说法因此延续下来,霜降日吃柿子,也成为霜降节气最主要的民俗。

·

向上滑动阅览

霜降传说(二)霜降双犟

  传说,龙王的老婆和儿媳妇总是意见不和,俗话说就是“犟”,而婆婆与媳妇同样地“犟”,则为“双犟”,与霜降节气谐音。

  据说,每年的秋季刚结束(通常是农历霜降节令的前三天),龙王的儿媳妇看着满仓沉甸甸的粮食,心想:“庄稼都归仓了,还是好好的晒晒太阳休息几天吧?”可是每当她向婆婆提请此事时,得到的回答却往往都说:“要干的活多着呢,别总想着偷懒!”

  于是婆媳俩就要顶嘴,顶得面红耳赤,双方各不相让,各自都如同“犟牛”一般,老龙王、小龙王劝谁谁都不应。媳妇倔着嘴,婆婆堵着气,婆媳俩这几天互不交往。龙王父子俩只能叹息:“两个女人都这么双双不让,这才叫‘双犟’呢!”

  当然,日子总要过,婆媳毕竟在一个天地生活,在一口锅里吃饭,这种“双犟”并不会持续长久。婆媳俩不是媳妇先让步,就是婆婆先让步。因为是龙王之家,所以,三天之内,不管是媳妇先道歉,还是婆婆先让步,只要真心所言,就会出现霜降节气十五天晴空万里的天象,民间称之为“干土黄”;但如果是双方仅仅是表面道歉内心不服,则天象风云不测。

  比如,儿媳妇表面在三天内先向婆婆道歉,说明自己“犟”输了,其实心里不愉快,暗地里淌着眼泪,那么,后来的十五天就会阴雨绵绵;而婆婆先向儿媳道歉,内心却依旧愤愤然还在赌气,那样后来的十五天则雷雨交加甚至冰霜齐下,民间称之为“烂土黄”。

·

向上滑动阅览

 霜降传说(三):飞霜青女

  霜降是一个拥有神仙姐姐的节气。此女名叫吴洁,又名青女,据说是砍桂树的那位吴刚的妹妹,是掌管霜雪的女神。《淮南子·天文训》有云:“至秋三月,地气不藏,乃收其杀,百虫蛰伏,静居闭户,青女乃出,以降霜雪。”高诱注:“青女,天神,青霄玉女,主霜雪也。”

  这年九月十四日,她下凡来到人间,站在青要山中心最高峰上,手抚一把七弦琴,清音徐出,霜粉雪花随着颤动的琴弦飘然而下,洒在大地上。霜冻雪封,掩埋掉世间一切不洁。

  许是始终与寒冷为伴,青女的形象满是肃杀之气,矫情的文人在其中起了不少作用。因为不喜草木摇落,他们就把罪名怪到青女头上。

  寒山诗云:“屡见枯杨荑,常遭青女杀”。张先《南乡子》词曰:“血色轻罗碎折裙。百卉已随霜女妒,东君。暗折双花借小春”。无端还添个“妒”名,好像是青女嫉妒百花艳色,非要让霜降大地。姚鼐诗:“今年青女慵司令,九日黄花未吐枝。”菊花没开也是青女的错。多情的纳兰性德也不放过她:“霜讯下银塘,并作新凉,奈他青女忒轻狂。”

  还是李商隐的诗流传最广,《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说的是青女和嫦娥都不怕寒冷,跑到月宫里去比较彼此的容颜。

对自己好一点

霜降过后,冷意开始慢慢往骨髓里渗透,这时我们总觉得膝盖特别冷,这可不是忍忍就能解决的问题,秋冬时节不注意保护膝盖,久而久之,容易形成老寒腿,这可是个要命的毛病。加之恩施地区下雨频繁,雨后那种阴冷的感觉越发明显,这种时候,只有秋裤能给膝盖提供一丝温暖的慰藉。不要嫌弃穿上秋裤不好看,在那些下雨的日子,它能为你抵挡不少寒风的伤害,让你能舒舒服服的过冬。除了秋裤,棉衣之类的也可以拿出来透透气了,恩施的冬天,再多的风度代替不了温度,还是及早做准备吧。

从古至今,人们都相信食疗的效果绝对比吃药要好,并根据节气、生活环境的不同制定了不少的养生食谱,其中有一些菜品不仅养生而且美味。闽台有句谚语“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充分地表达闽台民间对霜降的重视。每到霜降这一时节,这些地区的鸭子都会卖的非常火爆,他们为什么这么喜爱鸭子呢?鸭属水禽,肉味甘、无毒,有补内虚、消毒热、利水道的功效,对人体的好处多多,最重要的是它还好吃,最宜拿来进补。闽台地区白鸭汤、冬粉鸭和咸水鸭都很美味,值得一试。其实除了鸭肉,牛肉也适合冬天吃,特别是加上白萝卜炖,好吃更驱寒,美美的吃一顿,更觉一身寒气都被驱散了。虽然在外面读书,可能没条件弄上面的菜品,但是学校附近也有不少火锅店,空闲时节,可以约上三五好友一块吃个火锅,既能御寒又可促进感情,何乐不为呢?如果还觉得麻烦,还可以吃点梨、柿子或者白果之类的,它们都对人们有着不小的益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