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丘专栏(119) | 诗评 | 任动:真诚严肃地面对生活和内心——读马银良的乡土诗

 香落尘外 2020-08-16

文:任动  / 图:堆糖

|| 真诚严肃地面对生活和内心

——读马银良的乡土诗

诗人马银良自白:“我是一介草民,是毛村的一份子”,“毛村构建了我全部的世俗生活”。所以他常常在一天艰苦的劳作之后,“到夜晚,我就打开灯,伴着虫子的鸣叫,开始了我与诗歌相携相伴的时光。”饶是如此,马银良就像现代著名“泥土诗人”臧克家一样,对乡村、对大地一往情深,“爱得心痴,爱得心痛,爱得要死。”这就注定了其诗歌的取材向度主要是描画乡村和大地,歌吟乡情和亲情;也决定了其乡土诗歌的品格:拒绝喧嚣,拒绝浮躁,真诚严肃地面对生活和内心。
       马银良的乡土诗歌很多都是关于“毛村记忆”的艺术呈现,如《毛村的梨花开了》《我痛恨过我的毛村》《毛村的黑夜》《月亮陪我回到毛村》等。毛村既是现实生活中的毛村——河南周口沈丘县石槽乡的一个村庄,即诗人马银良的现实故乡与精神故乡,也是其灵魂的归属地与安放地,同时也构成了马银良乡土诗歌的一个重要意象。
    “在颍河岸边的毛村”,世世代代生活着“那么多卑微的人/匆匆忙忙/他们命运的颤栗/都被这岁月巨大的手掌深深埋藏”(《酷热的夏天》)。无论多么卑微的存在,都有生命的尊严,“麦子大豆高粱是他们的名字/换成动词就是/受苦劳碌奔忙/换成形容词就是/粗俗卑贱愚莽”。马银良对农民生存与生命状态的关注和思考,使他的诗歌流露出一种朴素的人道主义情怀。“草尖上锯着一个个灵魂/那些灵魂是逝去的先人”,“他们分开是一颗微弱的星星/汇集是一道亮丽的银河”(《草尖上的灵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真正主人,他们看似卑微甚至卑贱,但汇集在一起就是“一道亮丽的银河”,光芒万丈,震古烁今。“在寒风呼啸的毛村/在满是落叶的田埂之上”,村民们聊天时谈起伟大的祖国,充满自豪的相信,“一个大国的气度/始终就像这眼前/被大雪覆盖的万顷麦田”,非常朴实地表达了他们“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之心。普通农民对国事的关心,也从侧面反映了新时代农民主人翁意识的增强,可以看出他们在物质生活日渐富足之后,对精神生活与人格独立的追求。

 “我看见秋天的灵魂在天空飞扬/我看见秋天一点点死亡/我看见秋天呛人的毒雾/它正拉开大网把村庄埋葬”。马银良的这首《烧秋》让我们想到霍楠囡的诗歌《表姐是位诗人》,烧秋其实不是“烧秋”,用霍楠囡的话说,“那是用懒惰焚烧着无知”。所以SPAN>要“剥开灵魂拿两剂灵药/责任与关怀/去疗灵魂的暗疾/使人类素朴的情感/脉搏样跳动”(《剥开灵魂》)。乡村是恬静素朴的,但也存在愚昧与落后,诗人要剥开乡民的灵魂,去疗治他们“灵魂的暗疾”,表现了诗人的启蒙意识与悲悯情怀。同时,马银良还善于通过诗歌,表达一种忧患意识。如《清空》一诗的开头,营造出了那么淳朴、那么明净的意境,“一只蚂蚱正在捕捉夕阳/最后的光线/一串笑声被一个顽童/编得多么生动”,但随着铲车的轰鸣,“这块土地最后的记忆”被清空,诗人笔锋一转,“远处那个顽童/呈现出衰老的容颜”。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改变了农村相对稳固的生活状态,给农村注入了现代文明的因子,但同时也打破了古老村庄的宁静,造成了人心的浮动和淳朴价值观的异化和倾斜,诗人对此是有着深深的隐忧的。另外,诗人透过“村小学”里“隐藏着另一种暗伤”的书写,也同样表达出了较为强烈的忧患意识。  

马银良的乡土诗还深切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生活的困顿、精神的煎熬,以及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你知道我是毛村放飞的最高的天鹅/一旦起程背后的路就倒立成悬崖/你知道啊有一种逼迫/堪比雪亮的刀锋”(《有一种逼迫堪比雪亮的刀锋》),生活的逼迫和重压,常常让漂泊游子难以承受生命之重。“我还在流浪的路上/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入口/空空的头颅/左边是白露右边是霜降”(《一个人上路》),书写了物质生活的困窘;“这粒青涩的麦穗啊/谁把你像我一样/丢在城市流浪的路上”(《背后的叫声》),则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漂泊的精神苦痛。诗人在候车室大厅见到一位整理白发的老妇人,情不自禁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我忽然泪如雨下/酷热的玉米田里母亲/你哪曾顾得上摆弄一下/飘飞的年华”,游子的拳拳之心,溢于言表。朱自清写过父亲的背影,三毛写过母亲的背影,都于朴实的文字中蕴含浓烈的情感,马银良笔下的背影同样质朴感人,令读者动容,“泪光里一个人的背/清晰地呈现/背过玉米小麦棉花大豆的背呵/背过早晨的星光正午的酷阳/背过夕阳一直到露珠的凉/背过青草一直到黄”(《一个人的背》),诗人笔尖的情感浓的似乎可以滴下来。
       马银良曾说,“懂得感恩的人是有福的”。“用尽身体里的钙和铁血和肉拼命地写你/写一杆玉米的前世今生/写一座玉米海的翻滚和哭泣”。诗人在诗歌《又一次写到玉米》中,通过抒情主人公对“一杆玉米的前世今生”的抒写与吟唱,表达了对大地的感恩,情真意切,感人肺腑。除了写乡情和亲情,马银良还歌唱爱情。他的爱情诗色彩明朗,格调高标,情思缠绵而又健康纯洁,清新之气,扑面而来。“如果我离开得比你早/我就在田野里等你/当你荷锄的身影一出村口/我就化成蝴蝶去迎接你”;“如果我离开得比你晚/我会用粗黑的手把你的灵魂分别播种/播种在棉花田里/它会年年飘银”(《致妻》),诗歌以自然清新的意象,表达了生死相依的爱情,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艺术上,马银良的乡土诗也独具匠心,显示出他对诗歌贴心贴肺的钟情与诗艺孜孜不倦的探索。“摇摆着剧烈的凉/这被遗忘的疮/沉默的号角/何时吹响”(《老了的池塘》),合辙押韵,朗朗上口,颇有民歌的韵味,读来倍感亲切。

叙事的简洁有力与语言的质朴生动,也是马银良乡土诗的优长和个性体现,如《粮食》:

在豫东

在沈界公路上

我看到两旁收粮的仓库里

玉米小麦 温饱的样子

一个很像我父亲的人

卸完最后一袋小麦

扑着黄土 临走时

回头又看了一眼

回来后 见两只小鸟

飞来飞去 最后还是飞走了

巨大的空 胀满整个小院
       

有些诗人的精神生活达不到他的诗歌所要达到的高度,于是就用一些强烈的语词来掩饰,这其实是对读者的蔑视和欺骗。所以马银良最反感的诗歌就是意象之外堆叠意象,主题不明,懵懂难解。《粮食》不是用技巧写作,而是用心写出来的。诗人把生命灌注到了简洁而质朴的文字之中,才使这首诗有了燃烧的热情。

诗歌已经是马银良生命存在的意义。“无法设想在夏天接近尾声的那一天/我是不是也要熄灭诗歌的光芒/如你一样安心做一条虫子/在花藤之下静静地住在秋天的心脏”。马银良要“熄灭诗歌的光芒”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生命不止,创作不息,对诗神缪斯的挚爱,必将激励马银良在艺术的道路上奋然前行,将诗歌创作进行到底!这是马银良的宿命,也是诗坛的大幸!

沈丘专栏主编 / 露白(鹿斌)

沈丘专栏副主编 / 刘彩珍   张杰民  王倩倩

简介:

任动,周口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周口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周口市电影电视家协会副秘书长,周口市文学评论学会秘书长,文学硕士。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桑恒昌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骥亮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柳依依 暖在北方 胡迎春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陈风华

美编:无兮    ETA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主播:魏小裴  自在花开   眉如远山   西西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