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育优秀孩子的三把金钥匙。

 如水138 2020-08-16

对孩子的教育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思想灵魂的塑造、行为习惯的养成、身体智能的开发,这可以比作教育的三架马车,相互作用,又不可偏废。我们的学校班级管理、家庭教育也要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也只有在家校配合教育的过程中,同时做好了这三个方面,孩子们才能更好的成长。而我们当前的教育教学,已把太多的精力投于孩子们知识的掌握和深化,而不去关注孩子体验的内化,他的喜怒衰乐、情意言行,已被我们忽略。对一个个鲜活的孩子,我们始终要牢记,教育是个性的,一切只有适合个体,进入到他的内心世界才是好的教育。

养育优秀孩子的三把金钥匙。

很多教育者把强调习惯形成当成教育的唯一,这是很粗浅的认识。习惯就好象人生的高速公路,在方便出行的同时,也筑起了一道道壁垒,机械地规定了起点和终点,导致不能随便的来往。而习惯就如物体的惯性,它总是没有思想地,延长每个人一直以来保持的行为,无论对错和是否适时,而我们却有灵魂意志,最终想自我驾驭。所以习惯的培养要适时、适量,不能操之过急,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个体条件、不同的性格,可培养出适合成长的不同习惯,以便于某一时期,为达到目的能顺势而为提高效率。成人需要的习惯不可轻易在孩子身上培养,不然会束缚成长,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更不可以把习惯培养作为奴化和压制孩子们的工具,以此当作师道尊严高高在上的借口,为应试模式保驾护航。

养育优秀孩子的三把金钥匙。

教育者一定要善于学习,不断更新自己,增强教育敏锐感,对问题学生要能抓住教育契机及时的转化,而不是无知的加重他的病症,错过机会其实就是教育的过错!当教育开始转向受教的个体,既要有超常的耐心和机智,也要有反复诊断治疗的勇气。我曾经面对一个屡次犯错而被驱离学校的孩子,对着我恶狠狠地诅骂,我感到的不单单是教育的无耐,隐约里还感到自己及他周围的教育者是如此的无能。我能回忆起来的,全是自己眼中对这孩子的几乎所有的好,这却与他的认识相去太远。发生在我们之间的故事,就是因为我的这种钝感力而无法化解人性的丑恶,约束和管理带来的只是邪恶的仇恨。我想起《放牛班的春天》中马休近似无限的宽容和等待,它犹如大锤般撞击了我的教育灵魂。

养育优秀孩子的三把金钥匙。

顾明远先生提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学生成长在活动中,教书育人在细微处。”给我们指出了教育的原则、方法、关健点,爱是教育的基础,兴趣是智育的起点,活动是教育的形式,细节是教育的着眼点。教育的爱,终要是真正的爱,不是站在成人的角度脱离天性的强制,不是欺骗和功利,是帮助孩子们做最好的自己,幸福的成长为独一无二的一个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