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口穴所属经络:胃经 条口穴的准确位置图 条口穴的功效与作用 条口属于足阳明胃经,具有舒筋活络、理气和中的作用,以治疗筋病和调理阳明气血为要。临床以泻法或平补平泻法为常用。 (1)条口穴是治疗肩周炎的经验效穴。用条口穴治疗肩周炎在临床广为用之,但主要针对的是五十肩,有针之即效之功,一般是条口透承山而用。五十肩发生多为因阳明脉虚,“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由于年到五十岁左右,肝肾阴虚筋失所养,阳明气虚筋失温煦,故见肩臂疼痛,活动受限。气血不足是发病的根本原因,当阳明气血充足了,风寒之邪难以入侵,气血畅通则无病。 (2)条口还可治疗下肢痿痹、足跗肿痛。条口是足阳明胃经腧穴,阳明气血充足,治痿独取阳明。其穴又处于下肢中心部位,针刺可扩张局部血管,血液循环得以改善,从而改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目的。临床可用于小腿冷痛、转筋、跗肿、足缓不收等,这一运用自古有许多相关治疗经验。如《针灸平乙经》载有胫痛足缓失履,湿痹,足下热不能久立。”《备急千金要方》载曰:“胫寒不得卧;膝股肿,胫酸转筋。”《针灸聚英》中言:“主足麻木,风气,足下热,不能久立,足寒膝痛,胫寒,湿痹,脚痛,胫肿,转筋,足缓不收。”由此可见本穴治疗下肢病症广泛,并且是长期临床所用之验。 (3)条口可治疗肠胃病。本穴属足阳明胃经,故可治疗胃腑疾病,常用于脘腹疼痛、腹泻,尤对脾胃虚寒者甚效,针刺条口,能增强中焦运化功能,调理脾胃、理气祛寒,故疼痛而除。 条口穴主治 下肢痿痹 肩背痛 (1)肩臂疼痛:五十肩,肩臂不举。 (2)下肢病症:小腿转筋,冷痛,麻痹,跗肿,多发性神经炎,坐骨神经痛,膝膑肿痛。 条口穴穴性 舒筋活络,调气活血(根据其穴性,临床主要用于西医学中的颈肩部的慢性劳损性疾病)。 条口穴位置 在小腿外侧,犊鼻下8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先找到足三里,向下量7横指,凹陷处即是。 直刺1〜2寸。常施以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可灸。 条口穴疗法 按摩:用大拇指按揉。 用大拇指按揉条口约200次,或按揉3~5分钟,用于治疗下肢痿痹。 条口穴配伍 肩臂痛:条口配肩髑、肩髎。 (1)条口透承山治疗“五十肩”,亦可配肩髁、肩髎治疗。 (2)条口配天枢、气海治疗腹痛腹泻。 (3)条口配解溪治疗下肢痿痹。 (4)条口配足三里调理阳明气虚不足。 (5)条口配悬钟、冲阳治疗足缓难行。 条口穴宜忌 取穴时应在犊鼻与外踝高点连线中点取之,针刺宜深,尤其是治疗肩周炎时,一般为2~3寸深。 图片等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简单实用的艾灸小知识 ▼ 艾灸技师圈 康乐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