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兰名品图鉴》发帖后受到兰友很大的欢迎,是我没想到的,兰友的鼓励也让我坚定地要完成《蕙兰名品图鉴》。早在制作《春兰名品图鉴》之初我就打算将蕙兰版一并制作出来,同时也做了一部分前期工作,但在春兰版即将完成时,我回过头看看,巨大的工作量连我自己都感到惊诧,想想蕙兰版也将有几乎差不多的量,心里打起了退堂鼓。《春兰名品图鉴》发帖后有兰友建议再制作蕙兰版,我没有正面回应,也在纠结,忙了几天其它事,有空认真看了下大家的回复,甚至有兰友发站内信来询问蕙兰版的事,感觉还是要把《蕙兰名品图鉴》做出来,便静下心来又开始。蕙兰品种的数量较春兰少,但很多品种的争议太大,而本人鉴赏能力非常有限,照片的使用和文字的引用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还请风版及各位前辈和兰友们指正。本《图鉴》由“瓣型花”、“素心”、“蕊蝶”、“外蝶”、“奇蝶”、“奇花”、“色花”七部分组成。共154品,179张图片。 目录 瓣型花 老八种---程梅 大一品 关顶 元字 老上海 老染字 潘绿 荡字 新八种---端梅 老极品 翠萼 庆华梅 新极品 崔梅 楼梅 荣梅 其它瓣型花---长寿梅 虞山梅 大陈字 端蕙梅 解佩梅 仙绿 适圆 海鸥 新华梅 不羡仙 宁波梅 翠丰 忘忧 元宵 雨前梅 玲字 陶宝梅 祥荷 珍梅 紫气东来 贤梅 皇梅 秀元 方桃梅 神桃 明州梅 逸字 元鼎梅 山明 东安九华 章熙义仙 风雅 老婆梅 飘门---郑孝荷 老朵云 老蜂巧 绿蜂巧 海归蜂巧 荆溪彩云 严州彩云 龙吟 一点红 桃花仙子 飞凤朝阳 浪花 宜云 天目彩云 娄东之云 同心彩云 巧云朵 碧云 乐巧云 金祥云 玉蜂巧 流云 荷型---艺云荷 如意 玉芙蓉 含笑 素心 传统素心---金岙素 温州素 江山素 铁甲将军素 帝王素 秦深素 国荷 空谷足音 荷塘月色 如意素 如玉素 云亭素 瑜伽素 含熏素 逸清素 王氏素荷 彩虹素 红霞素 琥珀冰心 红素(舌)---碧血丹心 红尘 红颜知己 九华晨光 九华红素 鑫峰红素 至尊红颜 中华红素 胭脂 山里红 蕊蝶---大叠彩 卢氏蕊蝶 蒙山之春 紫砂星 南林蕊蝶 弄影 荆楚三星 紫玉星 紫玉金砂 谈氏蕊蝶 清逸蕊蝶 玲珑 外蝶---天波翠蝶 板桥翠蝶 朝阳蝶 国香荷蝶 西施 梅蝶 五虎蝶 玄武蝶 招宝蝶 馨缘翠蝶 无名蝶﹝甲﹞ 无名蝶﹝乙﹞ 无名蝶﹝丙﹞ 奇蝶---好运牡丹 东方之星 锦绣牡丹 绿牡丹 天骄牡丹 佳韵奇蝶 京采牡丹 五福蝶 卢氏牡丹 卢氏雄狮 玉祥牡丹 玉树牡丹 玉麒麟 远东奇蝶 远东麒麟 奇花---冰山雪莲 六云素 群英荟萃 菊水轩 香菊 花千树 锦上添花 玉树琼花 翡翠凤凰 万花似锦 色花---醉霞 孔雀翎 瓣型花 老八种 □程梅 清乾隆时,由江苏常熟程姓医师选育,为赤蕙梅瓣品种,又名“程字梅”。程梅的叶姿半垂,新苗斜立有力,叶幅宽阔均超过1.5厘米,叶长50厘米,植株雄伟。叶缘微向内裹呈浅“v”字形,叶缘锯齿粗,叶脉明亮细润。叶质厚糯,有光泽,叶色深绿,光照充分时叶色乃呈深墨绿色。花苞为赤麻壳,花苞圆整壮大。花蕾为蜈蚣箝头形。花梗粗,俗称木梗,花梗高出叶架,花柄紫红色,花梗绿底有红云。着花通常7-9朵,外三瓣圆整紧边,花瓣质厚,花色赤转绿,瓣根有粉红云,俏丽异常,花瓣短圆阔大而光洁,捧瓣分头合背为半硬蚕蛾捧,尖如意仰舌。壮株开花捧瓣分窠,舌瓣也能略放宕,绿苔舌上有紫红点。程梅气势雄伟,若论蕙花梅瓣,当推程梅最具代表性。![]() ![]() □大一品 乾隆末年或嘉庆初年产自浙江富阳山中,由嘉善商人胡少梅选出。叶长40-50cm,宽1-1.2cm,叶色翠绿,新叶富有光泽,叶面平展,叶缘锯齿清晰。叶姿半垂、植株雄壮,较易种植。干淡绿色,细圆挺拨,高出叶面,称做灯草梗。花苞翠绿,水色沙晕极好,头形圆整,苞片紧扎。每葶着花8-12朵,花形大,花朵未放时为大平切头形,即花蕾头部如用刀切平,两侧萼平伸,直径达7cm,外三瓣呈荷形,唇瓣为大如意舌,收根放角,花朵为明净的黄绿色,瓣质糯润,飞肩,软蚕蛾捧,光洁圆整,绿苔大刘海舌,上缀淡红点,是绿蕙中荷形水仙的典型品种,被誉为荷形水仙之冠、蕙兰老八种之首。“大一品”绽放花朵时,盆内要干,若湿开,外三瓣中后部易反翘,花形会变动呈微落肩。 ![]() □关顶 据《兰蕙小史》记载,“亦名万和梅。前清中叶出浒关万和酒肆。三瓣短圆,分窠青豆壳捧心,大圆舌,粗长干,平肩。开花时盆口太湿,则兜头皆胀破。” 关顶梅的叶姿半垂,叶幅宽阔而长,叶幅宽若程梅,和程梅一样属大叶性。叶脉比程梅粗,叶色则较程梅浅些。叶质硬厚,比程梅更半垂而环。新芽绿底有红丝晕(纹)。花葶紫红,花苞赤壳,紫红筋麻,花梗高出叶架,高达50厘米,每梗着花8-9朵,赤梗赤花,俗称“关老爷”,喻其花带紫红色。外三瓣短圆宽大、紧边,其瓣型圆整度似程梅。捧瓣为豆荚捧,捧瓣易交搭。大圆舌,绿苔舌上缀紫红点块。花色较紫暗,唯花色不及程梅明绿。论外瓣圆短,蕙花中关顶与程梅为最。 ![]() □元字 清朝道光年间由浒关艺兰者选出。叶半垂,中心叶片斜立。叶幅宽1.5厘米,长45-50厘米,叶形雄伟,略似“程梅”,叶色不如“程梅”浓绿。出芽率低,易开花。花梗较高达60厘米左右,底下的花朵也齐叶架,花梗绿底有紫红味,花柄淡紫红色,花蕊头形为大平切,着花不多,通常5-7朵,花朵之间间距大,分外疏朗。外三瓣长圆形,紧边,瓣质厚,平肩,花色绿中泛粉红。分窠半硬蚕蛾捧,捧心圆整光洁,捧瓣上前端有一指形叉,为其特征。捧瓣根部有淡紫粉色红云,头部白边明显,并呈大拇指形,俗称抱拳捧。执圭舌。元字的中宫形状和姿态酷似执圭举行典礼的形姿。舌瓣上红点成块状,色彩鲜艳。花形大,绽放直径可达6-7厘米,元字的花梗高挺,花朵疏朗,展宕有姿,花色又绿翠俏艳,花品端正,风韵极佳。 ![]() □老上海 清嘉庆元年(1796年),由李良宾选育,迄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绿壳梅瓣,外三瓣长脚、圆头,收根,半硬捧,穿腮小如意舌。舌有穿腮孔,是该品种最明显的特点。舌短,前端两边有向上浅沟,有钩尖,舌片前端上翘,靠贴捧瓣。看舌时从左右两边着.便可看到舌与捧靠贴处两面各有一个穿腮孔,是老上海梅的品种特征。 ![]() □老染字 清道光时,由浙江嘉善阮姓染坊选出,又名老阮字。 花葶细长,高出叶架,花梗绿色,小花柄淡紫红色,每葶着花7一12朵.排列显得密集.外三瓣短窄,紧边,两侧萼肩平.五瓣分窠.花瓣为大观音兜捧心,大如意舌,舌尖常偏向一边,俗称"秤钩老染字",为小花形的赤蕙梅瓣。 ![]() □潘绿 清朝乾隆时由宜兴潘姓选出。又叫宜兴梅。外三瓣头稍圆、略带尖锋,有时开连肩合背、有时呈分头合背;三瓣微皱,瓣端中央有缺口,尖如意舌(大多紧缩在捧内或与捧瓣连成一块)。两侧萼平肩,分头合背硬兜捧心,花色淡绿。草养壮了,能开出三瓣极佳之花。 ![]() □荡字 清道光年间(1865年前)选出。由苏州至荡口的花船上出售,当时曾采得大丛落山惠草,分成四块压在竹篓内伤过半,放舟游卖,荡口镇买得一丛命名“荡字”,西塘镇亦购得一丛,取名“小塘字仙”二者应属同物异名。《兰蕙小史》中记述荡字:“小荷形竹瓣蚕蛾捧,如意舌平肩”。荡字叶宽0.8cm左右,长40cm左右,叶姿半垂,优美潇洒。叶芽是纯白转纯绿。花的直径在3-3.5cm左右,色绿,干细长,非常秀丽。外三瓣头圆细狭、紧边,分窠蚕蛾捧,如意舌,一字肩,花葶细挺。 ![]() 新八种 □端梅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出富阳双溪山,绍人金小龙所掘,杭州邵芝岩、吴恩元植。赤蕙梅。叶性挺拔,叶片2/3以上处开始半垂,叶片宽阔,叶脉细而白亮。赤壳包衣有绿锋尖,花梗绿底,有微紫红云,花柄淡紫。一梗着花8-13朵,小花柄短,花形十分端正,花序紧挤。外三瓣收根放角、紧边,瓣端增厚,俗称“有厚头”。分窠蚕蛾兜捧心,端圆光洁,刘海舌圆大而下宕,呈台帏形,红点呈块状,颜色鲜明。花形端正,花色翠绿。![]() □老极品 清光绪辛丑年(1901年),杭州公城花园冯长金氏所发现,虽系比较近代之出品,然为绿茎绿花甚是端丽珍贵品,因赤蕙中另出现了“江南新极品”之品种,故亦被称做“老极品”,系在原产地浙江、江苏、上海附近之爱兰家中颇享有名声之名花。叶长40-55cm,宽1cm左右。叶质厚,直立性强,从叶柄到中幅略有叶沟,中幅到叶尾逐渐平整。叶姿斜立。花葶浅绿色,粗壮挺拔,花蕾出土就裂开。成熟的花葶高40-50cm,一般着花8-18朵不等。小花长柄。外三瓣圆头、紧边、瓣肉厚。长脚收根,分窠,硬兜捧心(有时偶有分头合背式),唇瓣为龙吞大舌,肩平。苞叶绿色。 ![]() ![]() □翠萼 1909年由无锡荣文卿选出。叶姿斜垂,叶幅中细,叶质厚硬。花葶出架,着花7朵左右。外三瓣呈椭圆形,花肉极厚,瓣尖微飘,分窠硬捧,如意舌,舌根不露,其花色特别翠绿,为小巧可爱的小花形绿蕙飘梅。 ![]() □庆华梅 据记载:民国元年春,绍人车庆得于华兴旅馆,蕊一枚,草两筒。携至苏、沪,无人过问,回杭草枯蕊萎。九峰阁以值数十金之老花易植之。六年丁巳春,开花六萼,短脚圆头,紧边厚肉,分窠蚕蛾兜捧心,大如意舌,细长干,一字肩。不但老种绿蕙无此梅门精品,即较之时下推重之极品,亦当更上一层。因初由车庆得于华兴旅馆,其时适当民国纪元,故撮合其人其地之名而名之,以志共和之瑞云。叶长40-50cm,宽0.7-1cm,叶质厚,叶面有“v”形叶沟,叶色翠绿有光泽,叶姿半垂。花葶细圆,为浅绿色“灯草梗”,高出叶面,每葶着花6-8朵。外三瓣短脚圆头,紧边,瓣肉厚,蚕蛾兜捧心,大如意舌,舌面有艳丽的红点,两侧萼呈拱抱状。花品端正,花开耐久。 □江南新极品 民国四年(1915年)由浙江绍兴钱阿禄选出。江苏无锡杨干卿种植。江南新极品叶长40-60cm,叶幅宽0.8-1cm,叶姿半垂,边叶弓垂,叶尖修长,叶色翠绿,叶面富有光泽,花茎细圆,花柄浅紫,着花6-12朵。瓣质厚而糯,瓣色淡翠绿,似有透明之感。相仿外三瓣紧边收根结圆,捧瓣为分窠半硬之软捧,且捧瓣前端有一叉口,形呈拇指状。俗称抱拳捧或指环捧(元字也是这样的捧)。舌瓣为大龙吞舌,微宕后根不露,舌面红斑分布均匀鲜丽。花朵展绽疏朗,风韵十足。 ![]() ![]() □崔梅 发现年代众说不一,有人说抗日战争前,有人说20年代末,《兰蕙小史》最早记述此品,由杭州植蕙者崔怡庭造出。花葶浅渌色,高40一50厘米,小花柄粉紫色,着花8一14朵.外三瓣长脚大圆头,瓣端有小尖锋,质糯肉厚,细收根。两侧萼呈一字肩,半硬兜捧心,五瓣分窠.唇瓣为龙吞舌,舌面有鲜艳的红点。花品端正,为赤转绿梅瓣佳品。 ![]() □楼梅 清朝光绪中年由绍兴楼姓者选出,故命名为楼梅。据另一传说,谓当时主人宴客于兰厅,宴罢送客至门口,适有一盆兰花绽蕊舒瓣,于是主人挽客入室欣赏,取名“留梅”,后又改为“楼梅”。叶姿半垂与弯垂相混,叶最宽可达0.8cm ,叶长可达 55cm 左右,叶色翠绿,有亮光,叶面有 u 型深沟,脚叶的u型沟更明显,叶缘有细齿,侧脉明显,叶端顺尖,叶甲细高圆头,脚叶质硬,弯而垂度小,草形虽细,刚柔相济。花茎为“灯心梗” , 高出架,着花6-9朵,壮草可达11朵,排铃疏朗,小簪细长。外三瓣阔大,大头,端头尖,收根细,具备收根放角形态。质糯润而显肉厚,平肩,主瓣斜挺上盖,五瓣分案,浅软兜蚕蛾捧,大圆铺舌,舌面红斑醒目,久开舌端后卷。花色翠绿俊俏,精神有度,久开不走形。 □荣梅 清宣统元年(1912)由无锡荣文卿选出。《兰蕙小史》:“民国初年新种。无锡荣文卿植。三瓣长脚圆头,质糯肉厚,分窠半硬兜捧心,间有合根者,圆舌,色绿肩平,干粗长。六年冬王长有携小草两简至杭,与九峰阁易春兰奎字”。叶姿半垂,叶宽0.8厘米,叶长35-40厘米左右,叶质厚,叶沟较深,花亭高出叶架,花梗绿底粉紫,外三瓣长脚圆头,捧瓣分窠,半硬捧,小如意舌,花色翠绿。 其它正格瓣型花(29品) □长寿梅 民国七年(1918年),杭州的罗长寿选得一落山赤蕙梅,让与浙江绍兴的王六九,吴恩元见而爱之,以价值百数十老品种相交换,吴初名为“寿眉”。后粟阳的唐驼改名为“长寿”。叶姿斜出而叶捎弯垂,中狭中呈“v”字形,叶脉明显,叶色深绿有光泽。花梗粗高,梗色翠绿,花柄暗赤紫色,着花6-10朵,花朵间距特长,顶部2朵花间距极小。外三瓣长脚大圆头,紧边如汤勺,一字肩,花瓣特厚。深兜半硬蚕蛾捧,捧端无白头,捧瓣间蕊柱露背,舌根深抱捧瓣内,舌瓣长圆放宕不卷,红点淡。花形雄伟,花色鲜绿而光亮。□虞山梅 又名常熟梅,《兰蕙小史》:“出常熟虞山。贩客王长友携以来杭。三瓣大头细收,紧边,厚肉,分窠蚕蛾兜捧心,如意舌,色绿肩平,干细而长。九峰阁以'冠春’易植之”;留有黑白照一帧,上有吴恩元亲笔题字说明:“赤蕙新种,大头细收,分窠蚕蛾捧心,龙吞舌,细长干,平肩,色净绿。梅门精品。初植虞山。丁巳冬,王长友携草三筒来杭,余以'冠春’兰草易得之”。《兰蕙小史》己讲得很明白了:“初植虞山。丁巳冬,王长友携草三筒来杭”,王长友仅是贩卖而己,王长友是绍兴棠棣乡三社村兰农,以种草贩草为生,他卖给吴恩元的三筒“虞山梅”己是熟草了。那么王长友又是从虞山哪里得来的呢?冯子才在《续兰蕙同心录》上讲得明白:“虞山梅 赤转绿蕙也。光绪末年出常熟言姓,又名常熟梅。三瓣结圆,紧边,半夹背捧心,大如意舌,色光俏丽,时下极少,咸以天锡梅影戏。余于戊辰年由四明杨祖仁先生处得来,草品细脚低环,与天锡梅草品迥异。” 《佚名兰蕙图谱》也有意同之介绍。王长友很可能便得于这个“常熟言姓”之家,冯子才与王长友都是当时的绍兴人,所记应当是准确的。另外冯子才的“虞山梅”是“戊辰年”即公元1928年,从杨祖仁处转让而来。吴恩元得到此草的时间是“丁巳冬”即公元1917年冬天,其间相差十年,这里面杨祖仁手中的“虞山梅”的来源便值得探讨了,一种可能是来之吴恩元;第二种可能便是王长友从常熟得到此草后,一部分卖给吴恩元,另一部分到了四明杨祖仁之手。第二种可能性更大一些。关于此草来之“常熟言姓”,下山时间应是“光绪末年”光绪年间是指公元1875年--1908年,其末年应是接近1908年或就是1908年。可见吴恩元得到此草之前,至少在常熟己栽培10年了。《兰蕙小史》中所说“以'冠春’易植之”。 老叶半垂,无光,叶梢尖,叶脉深,叶质厚。三瓣圆头细收根,蚕蛾捧,如意舌。三瓣大头细收,紧边,厚肉,分窠蚕蛾兜捧心。如意舌,色绿肩平,干细而长。小花柄赤紫色,出架朵,花品端正,梅门精品,素有小程梅之称。 本网兰友“艺兰少士”曾有如下叙述:“如果虞山和长寿就只有这点细微差别的话,是称不上梅门精品的,而且潘先生这个开品是典型的类似于豆荚的捧型,有兜而少白头,外瓣圆整,排玲期花头外瓣可以封顶,不会提前露出捧和鼻头,即非所谓的窿放门,窿放门必定是排玲期外瓣短而狭窄,包不住头,捧白头重提前露出,这样的花开足后有些外瓣能放宽大,这类可称上品,但外瓣必然缺少供抱,似平板状,甚至带筋重者外瓣会有少许反翘,虞山梅就是典型的窿放门,潘先生这个花显然不是出自窿放,悦夕兰友40楼的第一个花必然是出自窿放”。 (右上图和左下图可以确定为虞山梅,其它图可供参考)![]() ![]() ![]() ![]() ![]() ![]() □郑孝荷 选育历史不详,最晚不晚于抗日战争爆发之前,据考证郑孝荷就是传说中的丁小荷。立叶及半垂叶互生,长约四十公分。新芽翠绿,芽尖有红丝晕。叶质厚,叶面有“v”形叶沟。叶色深绿有光泽,叶姿斜立。小花梗紫赤色,花梗粗淡赤绿色,高约四十公分,花序井然,每梗着花约七八朵。外三瓣收根放角,呈荷形,瓣端背面浓绿色,花瓣文飘。两侧萼一字肩,大圆舌,肉厚,上有大块红点印,舌顶端有中裂,为其特征。 ![]() ![]() ![]() □老蜂巧 清康熙五年(1666年),浙江富阳下山。时由上海青浦县朱家角市民选出,当时苏州洞庭山金姓者在那里开设当铺,向买不肯,嘱贼偷出携归洞庭,分往各处,迩惟洞庭东山朱善山家尚有。《兰蕙小史》:“三瓣外皱,飞肩,捧如猫耳,方缺舌。前清时出朱家角,现已分植甚繁,无锡杨氏、洞庭叶氏培养最多。”留有黑白照一帧,照片上题字为:“蜂巧梅,绿蕙,康熙五年,富阳新种。宣统元年孟夏梁溪弘农氏写真。”《兰花》(沈氏):书后关于蕙兰名品的介绍时,对老蜂巧的描述是,“赤壳绿蕙梅瓣,三瓣文皱,收根细,放角、紧边,猫耳捧,方缺舌,花色微黄,苞叶浅绿色”;但在书前部分有关蕙花头型的介绍,介绍皱角门瓜子口式和石榴头式时说,瓜子口式花开文皱,圆缺舌,多出仙。石榴头式花开多宽边武皱、飞捧、方缺,梅、仙皆出,却例举了老蜂巧、朵云。(图空缺) □绿蜂巧 又名常州蜂巧,绿蜂巧是在上世纪20年代(民国初年)命名。□海归蜂巧 ![]() ![]() □天目彩云 □艺云荷 又名“韦荷”,由江苏无锡的陶艺大师韦钟云选育。 素心 传统素心(17品)□金岙素 清朝道光时在余姚金岙山发现,亦有金岙素之称。为诸神元所得,后转让泰号酒店,定命为泰素。《兰蕙小史》“又称泰号、泰素、金奥素。色光甚好,荷形竹瓣,蚌壳捧,大卷舌。产金岙山中”。《兰蕙小史》中对“金岙素”的记载是摘自《兰蕙同心录》的前半部分,其后半部分为;“叶直而狭,若种起发,亦能阔稍带环。或云叶大能开荷形,余未之见”。 叶姿直立,叶色翠绿,风姿俊俏,花苞水色极佳,灯心杆高扬,外瓣荷形竹瓣,收根放角,肩平,蚌壳捧光洁,大卷舌绿苔闪烁,蚌壳捧,大卷舌。花色翠绿,瓣肉晶莹,唇瓣苔色全绿,绒气重。花葶细长,花期长,至十多天,三瓣依旧舒挺不后倾,捧瓣不开“天窗”.叶束斜直性,叶尖尖锐,很易辨识。繁殖快,健花,浓香。 ![]() ![]() ![]() □荷塘月色 □碧血丹心 □大叠彩 □天波翠蝶 □好运牡丹 □冰山雪莲、六云素 □醉霞 由于时间仓促,《图鉴》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有空闲我将慢慢补充、完善,也还请各位兰友多多指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