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而无信者,反受其害
这是一句流传至今的名句:马中赤兔,人中吕布。这是对三国时期名将吕布的广泛评语,虎牢关三英战吕布,蜀国五虎上将两位扛鼎人物都在场,都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可见吕布的武艺非常厉害。然而在群雄角逐之中,吕布不仅没有成就一番大事业,反而是江河日下,最后落了个惨死的下场。究其原因就在于,吕布丢失了人生最大一张底牌——诚信。为利他先杀义父丁原,又为色他杀义父董卓,后又转头投靠张扬、袁绍,曹操。一生六次易主被称世人戏称“三姓家奴”。吕布被曹操处死前曾把刘备当做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但最终刘备没有这样做,因为他也曾被这位性情极不稳定,不知恩图报的人中伤过。也许被推上断头台的那一刻,吕布才真正体会到“言而无信者的重要性”。 二、利欲熏心者,招致灾祸
东汉末年,魏蜀吴先后建立各自政权,但第一个称帝的居然是不是曹、刘,也不是孙权,而是那位将自己一手好牌打稀烂的——袁术。此人出身在一个四世三公的名门望族,而且比起同父异母所生的大哥袁绍更是嫡子嫡孙。按理说,这样的出身如果稍微有点政治眼光,都可以在东汉末年那个乱世中呼风唤雨成就霸业,《三国演义》里有这样一个桥段,十八路诸侯之中,孙坚作为先锋,一路直捣黄龙。后孙策带着传国玉玺投靠袁术,当他得到玉玺后经不起这份诱惑,想都没想就自立为帝,把自己陷入众矢之的。而且在称帝后就开始骄奢淫逸,醉生梦死在锦衣玉食和后宫佳丽的温柔乡里,很快就落了个众叛亲离,吐血而亡的结局。 三、自以为是者,危机四伏
在《三国演义》中,一向料事如神的诸葛孔明,曾因为一个人差点毁掉自己一生英明。这个人就是马谡。这个年轻将领刚开场是被诸葛亮破格提拔的青年才俊,甚至诸葛亮还有意将他作为自己的接班人来培养。从天而降的殊荣让马谡迷失了心智。随后急功近利的他不免心浮气躁,甚至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对战场的把控已经可以和诸葛亮相媲美,于是他不听别人的意见,擅自改变作战方案,最终,累死三军,葬送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 四、情绪失控者,孤家寡人
猛人张飞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张飞的骁勇彪悍是三国历史中的魁首,桥前一骑大吼三声就喝退曹操大军。但是他脾气暴躁,却招致惨死的下场。暴打督邮让刚刚安定下来的三兄弟又不得继续不亡命天涯;鞭挞吕布的岳父大人曹豹,让吕布恼羞成怒占了徐州。最致命的就是他在听闻关羽被杀后,怒火攻心给手下范增、张达布置了不可完成的任务,两人深知完不成任务也是一死,于是趁着张飞醉酒沉睡之际反将其刺杀,并把张飞的首级献给东吴。我们不否认张飞的实力但是本应是盖世英雄,却最后以这种窝囊的方式落幕,不得不令人唏嘘。所以说,没有人天生就懂得控制情绪,愚蠢的人只会生气,但聪明的人懂得生气不如争气。 寄语《三国演义》写的是故事,但同时揭示了人性。这些道理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推敲的深思。可以这么说,这部伟大的作品是成人世界的启示录,也是孩童成长的教科书。读懂三国中的故事和人性,能使得我们的人生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我是每日分享一篇好书的陆战小宝,对这部优秀的古典名著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