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末伏丨防不好“秋老虎”,容易生病伤身!这4条规矩你得知道

 圆梦的图书馆29 2020-08-16
15号就是末伏了,时间过得真快,末伏一到,说明今年的三伏天“余额”只剩下最后10天了。
 
 
末伏意味着:
由热转凉
由夏入秋
阴阳转换
一年中最凶的
“秋老虎”正在发威!

01
末伏至,“秋老虎”驾到
 
常言道:“初伏防中暑,中伏除病根,末伏躲老虎。”
 
立秋后常会出现短期的回热天气,高温难耐,湿热如夏,民间常称之为“秋老虎”下山。
 


大家可千万别小看这只“秋老虎”,因为它代表着一年中极为凶猛难熬的日子!
 
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此时气温极为不稳定,昼夜温差开始变大,“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就是在形容“秋老虎”的天气。
 
第二,这种多变、高温、多雨、潮湿的环境,也在无形之中给人体健康带来影响。医生提醒,末伏这10天容易生这8种病!
 
心血管病、热伤风、中暑、过敏、
肺炎、扁桃体炎、皮肤病、肠胃炎……
若不注意防范,还有可能落下病根,
一年到头大小病不断!
 

02
末伏“防虎”,四调规矩要记好
 
老人们常说:“秋老虎过不好爱生病”、“末伏过得好,秋冬少生病”。
 
其实,在中医看来,末伏这段时间,做得对不对、好不好,对身体健康的确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怎么做才养生?记住以下四条规则!
 
第一条规矩:规律生活,保护心脏
 
末伏的气温依旧比较高,暑热最易伤心,热扰心神。
 

规律的作息、充足的睡眠可以很好地保护心脏、调节血压。中老年人除了要早睡早起,最好中午还要小憩一会儿,这样下午的血压会比较平稳。
 
天气炎热出汗多,人相对容易缺水。适当补充水分也有助于血压的稳定。
 
进入末伏,昼夜温差逐渐增加,取凉须有节制,切忌猛吹空调、过吃冷饮,保护胃肠的同时也在保护心脏和血管。
 
极泉穴是强健心脏、缓解胸闷的常用穴,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要特别注意对心脑血管的保护,记住极泉穴,没事多灸一灸。
 
第二条规矩:饮食清补,保护脾胃
 
享受了一个夏天的撸串、烧烤、啤酒、西瓜,到了末伏,是时候说再见了。
 
吃太多西瓜、啤酒会助湿,而烧烤这些则会伤胃,另外,摄入太多的肉类、燥热补品,也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
 
末伏清补,以健脾利湿为主。在众多祛湿食物中,比较理想的有芡实、莲子、茯苓、白扁豆、山药、鲜藕等等,应适量多吃,避免食用粘腻、难以消化的食物,也不过食冰镇食品。
 
同时坚持艾灸足三里、丰隆等穴位,有助于健脾扶正,赶走体内湿气,促进肠胃功能恢复。
 
(足三里穴)

(丰隆穴)

第三条规矩:抓紧养阳,常晒太阳
 
末伏是三伏中的最后一伏,而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养阳最好的日子。
 
所以,把握这最后的养阳时机,除了艾灸,我们还要经常晒晒太阳。
 
 
 
中医里称晒太阳为“采日精”,就是采集阳光以生发清阳之气。注意晒的时候,要让阳光直射背部,同时可将双手搓热后摩擦后背的命门穴、肾俞穴,补阳效果更佳。

(命门穴)

这段时间正午的阳光还比较猛烈,所以建议每天晒太阳的时间在早上9点之前,或下午4-5点之间。
 
晒的时候尽量将皮肤暴露在外与阳光接触,到户外或宽敞的阳台上晒上半小时,隔着玻璃窗晒的话效果没那么好。
 
第四条规矩:心情舒畅,护肝降火
 
从中医五行理论讲,秋属金,金旺容易克木,燥气太过容易影响肝,使人性急易怒,脾气大,睡不好觉。
  
 
失眠、睡不好反过来也会伤肝,晚上11点胆经当令,这个时候睡不着,伤胆气,胆气一虚,全身脏腑功能下降。
 
半夜1点到3点睡不好,肝的解毒功能无法完全发挥,久而久之,脸色也会发青,体质变得越来越差。
 
所以为了肝脏健康,也为了自己每晚都能拥有好睡眠,要注意情志调养,遇事尽量做到心平气和,不生闷气不乱发脾气。
 
有失眠困扰的人,可以在睡前听听轻音乐,用热水泡泡脚,提前关闭手机与灯光,能够起到助眠的作用。
 
护心、健脾、养阳、调节情绪,
以上就是末伏养生的四大原则,
别忘了和亲人们一起分享噢!



点个“在看”,把这份“艾”分享给更多的人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