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村大叔一块地不足一分,打算种棉花,做个8斤重的棉被,厚还是薄了

 豫西人文摄影 2020-08-17

前几天到乡村采风的时候,遇上村中修路,不知道该怎么走,看到一位大爷在地头休息,于是走上前问路,并攀谈了几句。大爷姓时,作者以为是历史的史,大爷却说:“俺这都是老门老户了,时间的时,这个姓,别的地方不多,俺这儿一个村就这一个姓。”时大爷这块地原本种的是红薯,打算翻一下,明年改种棉花。

摄影:王怀卓 编辑:韩延

看我们一个个拿出相机,大爷有点惊慌失措,说:“你们不是暗访组下来暗访的吧?我就是一个老百姓角,咱可啥也不知道……”给大爷点上一根烟,顿时拉近了不少距离。大爷告诉我们:城里有人承包了他们村的地栽树,当时说的每年给钱,这都二年了,一分洋没见过,村里有人去告,大队通知说暗访的人来了,都得说不知道。“自古都是民不告官,上级定下来的事,都说了给钱,早晚肯定给,我是不上慌。我也这么大年纪了,不跟着他们告状。”

时大爷家里现在就两口人,房子就在附近。儿子一家在郑州打工,小孙子才上幼儿园,老伴儿觉得孙子在郑州上学太花钱,想让孙子留在家里,儿子没答应。时大爷说:“俺是想着小娃子蛋么,在哪儿上学都一样。俺娃子说不中,说俺们不舍得管教,现在小孩子淘气,管不好了长大戳八叉(方言:闯祸)。我想想他说的也对。反正过年啦,到收庄稼时候啦,他们也都回来。”

大爷家原来有三口人的地,儿媳妇来的时候没赶上分地,孙子就更没有了。高速公路从村子里通过,占了一部分,栽树又占了一些,现在一共还有二分多地。大爷说红薯不能重茬,种的年数多了,会生土蚕(一种地里的害虫),明年打算种一季棉花改改样。

村子在山梁之上,耕地不能浇灌,今年的红薯收成不算很好。“刨了两三袋红薯,够吃了,现在都有粮食吃,不像5几年那时候,红薯还是主粮。俺娃子秋天买的大米,都吃坏了。咱主要是闲不着,多少种点,省的买。”整地的时候,还能挖出来一些小的红薯头,大爷用一个米袋子装起来,说拿回家煮煮喂猫。“种红薯主要就是喂猫,就俺老俩在家,人才吃多拉点(方言:很少的意思)?现在没老鼠了,猫也没啥喂。”

土堰上边就是承包商种的小树,有很多没有成活。“栽树那时候,是一天20块,当时我就觉得不保险。树还没长起来,有的就在地里头种点庄稼,我地没在这儿,在那边洼里。我那地好,原来也不想给他们,俺娃子说不叫种,他说回来一次,光请假少发那工资,就够俺俩吃一年了。我说要是那了,我就不种了,剩下的地,多少留点,有个营生。”

“俺这儿以前对棉花不重视,种的人少。我是看现在娃子们都是盖那种丝绵被子,我觉得小孩子还是棉花被子好,多少种点了,给孙子装一床棉花被子。小孩子皮子娇嫩,不像咱老了,盖啥都中,得叫娃子盖点好的。我想着化肥都不上,我从家里头担点大粪,再去俺侄娃家拉点猪粪,他是养猪的,这样长出来的棉花会很好。”

时大爷的这块地,总共也不超过一分,作者怀疑得两年才能攒够做被子的棉花。“哎,可不用。我听人家说,一分地能摘十八斤棉花。咱一个被子,正常都是7、8斤,小娃子家连被子带褥子,我想着10斤总够了。真要是还不够,叫轧花的多少再添一点。真要是种的多了,俺不是也能多一床被子。”大爷盖的被子,是儿子结婚时候捎带做的,少说也有十几年了,铺的褥子时间可能还要长,早就不暖和了。

“要说现在社会好,是真的好,吃不愁穿不愁,你们年轻人负担重,俺们可就光想着咋享福了。我爹们一床被子盖一辈子,我这都算换了三床了,新棉花被子就是盖着带劲么。不种庄稼了,咱自己种棉花做床被子,也是耍的,想干了干,不想干了歇,多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