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4月份成长记录《信仰先于存在》

 老马的程序人生 2020-08-17

信仰先于存在

有些字、有些词、有些话,我们越是琢磨,越是觉得意味深长。比如,大家可能都听说过这句煽情的话:如果我俩隔着100步,只要你先向我走1步,我便会走完剩下的99步。当我们仔细的领悟这句话所显露的心灵诉求,便能通达圣灵所启示的信仰要义:冒险、自由、新生。

1)冒险

所谓冒险,就是在还没搞清楚全部状况的情况下,就投身其中了。两个人(甲和乙)交朋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向对方敞开的过程,这个敞开过程意味着冒险,冒着被对方接纳、误解、嘲笑、厌弃、背叛等各种可能性,而且这诸种可能性是无法控制的并且会随着时间变化。

甲一旦向乙敞开自身,爱和恨就蕴含其中了。这种爱恨的程度随着亲密关系的加深而增强。如果说朋友从点头之交、常来常往、无话不谈、形影不离到生死弟兄,包含着宽广的谱系,那么,爱恨程度也会经历心的暖与寒、倾与离、善与恶、知与痛、生与死的诸多感受。因此,甲向乙的敞开冒着巨大的风险:在走向生死之交的同时却要冒成为千古仇人的风险,两者如影随形,一旦没有处理好,就会被巨大的阴影吞噬,跌入一个巨大的深渊。

鲁迅在《祝福》里面描写的祥林嫂,帮我们测量了这个深渊的深度。她留给人最深的印象是:逢人便讲起儿子的死和自己的悲惨遭遇,街坊们起初特意过来听祥林嫂的悲惨故事,渐渐的就被街坊们厌恶了。所谓的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价值撕碎给人看,总结的实在是太贴切了。当你的敞开没有得到正面的回应,悲剧就发生了,因此,敞开意味着冒险。

既然如此,我们可否选择将自己封闭起来,从不向任何人敞开,一个人孤独的过一生?比如,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着一张面具脸:要么练就一副标准的笑脸,或者保持毫无表情的呆脸。其实,一个理性化的社会是盛产这种人的优良土壤。这样的自我封闭也就不可能产生任何爱恨,因为,这种人其实是用理性将自己的关联外物的感情埋葬,用自己的意志将自己的向外联系的心灵埋葬。

依靠一个人的理性和意志力,短暂的埋葬自己的感情和心灵也许是可能的,但是,长期来看,将会激起更大的反弹,这种反弹会使得这个人在一夜之间转化成非理性或者神经病。作为心理学之中流砥柱的精神分析学派发现了这一现象,许多精神病的病根就是源于感情冲动对于理性压迫的革命。理性压迫的越持久,感情反弹的越凶猛,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感情彻底的颠覆了理性,人失去了理智(不能将主观和客观分离),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变成了疯子、傻子、精神病患者。“失心疯”,这个名字取得多么形象。

因此,封闭本性以“陌生人”的姿态处世,结局将是悲惨的。

顺应人的本性,敞开自我,勇敢的冒险,就成为人的宿命

人生就是一个巨大的冒险。未来会怎样,完全不在人的掌控之中,但是,人依然还是要迎来每一个尚处遮蔽之中的明天。明天会怎样,唯一的办法是亲自抵到明天。而正是这每一个等待我们亲自去揭晓的明天使我们的生命充满了魔术般的魅力:不去揭晓,你永远不知道里面装着什么。

生活也时刻充满冒险。吃饭、喝水、呼吸、栖居,这些日常生活内容并不是在人们完全搞清楚,排除一切危害的情况之下,自然而然的发生的。尽管,冒着中毒、地震的风险,但是,生活的常识告诉我们:只要你愿意冒险,生活绝对不会负你因为,生命的本性赞赏那些勇于冒险的人

这种冒险的极致,也是心灵的终极敞开,是渴望与神建立联系。

神出现在心灵之中,但又无法被理性所认知与揭示,因此,人神关系冒着巨大的风险。比如,万一神并不存在呢?万一神只是心灵中的幻影呢?

理性解释不了神,这让理性的自尊心很受打击。于是,理性想出了两种对付神的方法:一种是迫使心灵承认理性为神,另一种是迫使心灵将神当成一种幻象

然而,正是因为神不在逻辑的范围之内,处于理性的能力之外,才体现出信仰的价值和意义。如果神是能够通过理性(逻辑)认识清楚的,然后,理性告诉人类:大胆的向神完全的敞开你自己吧,你不仅能够在神那里得到完全的自由,而且还能得到完全的救赎,那这个世界上,还有几个人会不追随神呢?但是,这种情况下的信仰实际上是相信理性,理性经常以形而上学的面目将自身包装成神学,这就是西方理性主义哲学的本质。

信仰意味着冒险,在《圣经》里面是通过亚伯拉罕启示给人类的。上帝让亚伯拉罕用自己的儿子以撒来献祭,亚伯拉罕没有质疑,在其准备在祭坛上杀死自己的儿子的时候,天使用山羊替代了他的儿子。如果不理解冒险之于信仰的意义,就会觉得这个故事非常残忍。没有冒险,实际上也就无所谓信仰。

正因如此,人类伟大的创造和成就一般都来自于那些伟大的冒险家,如:艺术家、企业家、政治家、宗教家,等待。

2)自由

以冒险为坐标,可以推出自由之三意:a)冒险之前的选择的自由(自主的自由);b)冒险之中的可能的自由(敞开的自由);c)冒险之后的合一的自由(敞开之后得到正面回应的心心相印的自由)。比如,婚姻就是结束第一种自由,历经第二种自由,最终走向第三种自由,幸福的婚姻大抵如此。

在被拣选之前,也就意味着人还不需要冒那个险,同时,也意味着心灵世界将失去方向。当心灵世界失去方向,心灵就无法形成一个整体,心灵中的各种冲突就无法得到整合。处于分裂状态之中的心灵就像春秋战国时代一样,各种势力都在争夺对于心灵的控制权。这种状态下的心灵就像大海中的一只小船,处于风雨飘摇,彷徨无助之中。

一个还在犹豫创业方向,和选择创业项目的人,看似还拥有选择的自由,但是与那些已经选择了创业方向,走在创业路上的人相距何止千里!一个还在选择研究方向的人难以理解已经确定了研究方向的人的幸福。一个被各种心思杂念所困扰的心灵或者一个心如死水的心灵怎么能够理解有信仰的心灵的欢乐!

一旦被拣选,也就意味着心灵的敞开。拥抱一个创业项目,确定一个研究方向,其本意就是向着这个创业项目,向着这个研究方向,全身心的敞开自己,将自己的人生交付出去。一旦敞开自己,人就不能自主了。但是,我们都知道:开放的国家远比闭关锁国的国家自信和繁荣。

这种敞开自己,实际上,就是将自己置身于一个不可控的环境之中。一个开放的国家就是将自己置身于一个更大的国际环境中。尽管“与狼共舞”,但却得到了历练与提升。这恰如:要交朋友,首先要走出房间。

即便弈棋的结果是输了比赛,也好过左手和右手的互搏。

没有人想要输棋,不过即便输了,也不要紧,人生如棋,局局新。只有在风浪中搏击,才能找到驾驭风浪的方法。这同时也暗示了第三种自由,一旦开放自己,就要向上努力,因为,一旦放弃努力,就会在开放的、不确定的环境中成为永远的输家。

向那个方向努力呢?去奔向一种更高的合一的自由。

这种合一的自由:从夫妻、亲子、兄弟姐妹、朋友、团队,到与神的合一,有着一个从日常生活向超验世界的跳跃。但是,日常生活中的合一仅仅是与神合一的启示。没有与神的合一所显露的人生境界,日常生活中的合一也就失去了快乐依据。

这样的合一的状态,也同时就意味着:新生

3)新生

在《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扉页写着该书的观点:信仰的真正的生存意义便是:信仰=再生。我们必须事先把存在的本质当做值得思的东西加以深思,在这么思的时候,我们首先体会到我们被召唤着为这种经验探出一条路,并将它辟为一条通向至今仍无路的地方去的路。这句话太玄奥,所谓的深入浅出,步入自己心灵越深越好,而表达出来则要越简单越好。

所谓的新生,指的是心灵在经历漫长的流浪之后终于找到了精神家园从此,我们此生的学习、奋斗、修行、苦难,都找到了意义和方向

古天乐有一部喜剧电影《宝贝计划》,这个电影打动人的地方在于:那个还不会走路的婴儿在一次又一次的危难面前,泰然自若,毫发无损;而象征着有理性,懂得驾驭风险的大人,却一次又一次跌倒在危难面前。这个电影实际上具有宗教般的启示:大自然生养万物,虽然让万物置身于各种冒险之中,但是,大自然会庇护万物,不让万物在危难中受伤害,这就是大自然的神秘之处。我们从来没有见到门前的大树为生存和繁衍发愁,也从来没有看到天空的小鸟为生存和繁衍操心,但它们却依然活的很好。

人源自于大自然,因此,人有着回归大自然并享受大自然的庇护的原始冲动。但是,由于人的理性太发达,理性控制着、阻拦着这一原始冲动。比如,理性会提醒人说:“丛林里的蛇好可怕啊!”、“丛林里面都是优胜劣汰和弱肉强食”、“住山洞好可怜啊!”、“大自然是危险的!”、“外面有好多的坏人啊!”,等等。于是,人的理性给人类盖上好房子以防止毒蛇的袭击和山洞的寒冷,设计好制度以防止弱肉强食。但是,在另一方面,房子可能意味着高房价,制度可能意味着更深的奴役。

可以肯定的是:不管理性如何吓阻人类与大自然合一的冲动,这一冲动始终不会消失,如果被压抑的太久,就会以更激烈的方式爆发出来,比如:逃离城市,隐居山林。旅游就是这种冲动的现代表征。

信仰的本质就是人与大自然合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大自然以“神”的形象出现在人的心灵之中,与神合一,就是与自然合一。

这样的合一意味着对于自身理性的超越,因此,也意味着新生。

这样的新生,意味着:从此我们不再是孤独一人(因为理性总是将让我们心灵封闭在自我之中),从此我们不在为世俗的功名利禄烦恼和操心(因为我们明了这是理性的诱惑),从此我们将体验另一些真理(而不是理性所告知的那些真理)。

回到本文开头,我们大概就能够体会为什么那句话蕴含着信仰之三意:冒险、自由、新生。


我跟师兄认识大概13个年头了,当年去中山大学读书时,就蹭过他的宿舍,我们经常一起在珠江边聊天,一起写代码,一起“炒更”。没想到他现在心系哲学,虽在华南理工任教但志向远大,而我却依旧敲着代码,过着淡薄的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