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存完整的明代寺庙——太谷净信寺

 Kath2633 2020-08-17
据寺内碑记创建于唐开元六年(714年),原为尼庵后改僧院,经历代修葺扩建,现存为明清建筑,是太谷县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寺内较完整地保存了明清建筑、彩塑、壁画及琉璃作品。寺内还保存记事碑碣32通。

寺坐北朝南,宽39米、长93米,占地3629平方米。由两进院落组成。寺前立砖构“福”字影壁,其后为一间山门与戏台相连。戏台、三佛殿、毗卢殿、钟鼓楼、配殿等数十座建筑均有年代可考,保存了明清风格。

寺内中轴线上有戏台、三佛殿和毗卢殿三座建筑。戏台由两部分组成,后台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两侧出八字墙。前台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卷棚歇山顶,檐下悬道光四年(1824年)“神德和平”匾一方。额枋出头处,昂首均雕成龙头,大盘龙雀替及拱眼壁镂刻精细,整个戏台装饰富丽。
 
卷草纹挂落。转角科是五踩重拱计心造,耍头为龙首形,昂嘴是凤头形。 额枋出头出侧面刻狮子头,至为精妙。

两侧尚有八字型排楼式影壁,单檐歇山顶,九踩重昂,斗拱昂嘴纤细灵巧。 


前后台交接处,明间门额题,”昭假“。
柱间,斗栱三攒,四杪七铺作计心造。

前台,卷棚顶,斗栱层叠罗列。


▲抹角梁,中间上立者,吉祥柱。
▼后台,五架梁

▲前院东厢房分别为:天王殿、钟楼、奶奶殿。

▼西鼓楼,匾题“鹭栖”二字。方形二层攒尖顶,前有门厅。




▲东钟楼,楼檐下挂明代琉璃匾,黄底蓝字,上书“发鲸”。书法精妙,工艺精良,达到很高的冶造艺术水平,成为琉璃佳品,被载入《中国琉璃大观》。


正脊琉璃制单只狮子驮宝瓶。

▲天王殿


▲过殿

过殿面阔三间,单檐悬山,琉璃剪边。前檐皆为隔扇。正殿正脊中间安有三尊宝顶,俗称青狮白象。其形象正中为狮子驮宝瓶,两边为象驮宝瓶。 过殿前檐柱头斗栱,双昂五铺作,耍头套兽。

碑廊▲ 

▲大雄宝殿

  正殿正脊中间安有三尊宝顶

琉璃鸱吻

正殿梁架,五梁架通长,室内无柱。

大雄宝殿墙壁上绘有诸天礼佛图,采用明式工笔画法,着色浑匀,色彩绚丽。

二进院落,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三殿均为五开间、悬山顶,体量相当、鼎足而立。

地藏王殿位于西厢,面阔五间,单檐悬山,琉璃瓦顶,前有廊檐。和观音殿相对而立,做法一致。


观音菩萨殿位于东厢。面阔五间,带前檐,单檐悬山顶。尽间前檐柱间有通长绰幕枋,伸至次间形成单栱雀替。 

净信寺据县志记载,原为尼庵后改僧院,经历代修整扩建,现存为明清建筑,在唐宋架构云集的晋中,不算古老。但它以完整的寺院形象呈现,并且依然担当着传教救难的重任。每月初一和十五,附近信徒云集于此,香火鼎盛,可谓是活着的文物,此处至为难得。它的戏楼木雕精美,琉璃制品别具一格,令人过目难忘。同时,它还保留着大量的雕塑、壁画、碑刻,皆值一观,不亏是完整的明代寺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