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述东汉灵帝时期二次谋诛宦竖的经过与光和二年刘郃谋反案的关系

 四地闲夫 2020-08-17

《谋诛宦竖》(中)

文:小A斯蒂芬

发生在建宁元年(公元168年)九月的辛亥政变,成了宦官延续汉桓帝时期权势巅峰的基础。使得宦官在汉灵帝时期同样具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简述东汉灵帝时期二次谋诛宦竖的经过与光和二年刘郃谋反案的关系

那么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宦官对士族士大夫阶层的不断迫害。具体来讲就是表现在在这之后的三次大小程度不同的党锢之祸。

一,张奂谢弼等人的上书导致了第二次党锢之祸

张奂字然明,敦煌渊泉人,凉州三明之一,他在军队中具有很高的威望,是当时东汉政府军事层面上非常著名的人物。在辛亥政变中张奂被派遣与少府周靖以及宦官黄门令王甫共同收捕窦武。个人感觉,如果不是张奂的参与,窦武属下的士兵未必会轻易的站到王甫的一方。

简述东汉灵帝时期二次谋诛宦竖的经过与光和二年刘郃谋反案的关系

据《后汉书张奂传》记载,张奂在辛亥政变之前“振旅而还”,也就是说他当时刚刚从从前线返回京师,所以他应该并不是很清楚这场政变的具体情况。在史书记载中,在政变之后他也的确非常的后悔“深病为节所卖”,连因此所授予的官职爵位都拒绝接受。

我们可以想见,张奂对于这件事应该是非常的自责,所以他也是在时刻想要弥补这种过失。于是在转过年来的建宁二年(公元169年)张奂决定上书为窦武陈蕃申诉平反。他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候进行上书,也是有原因的。

据《后汉书张奂传》记载“明年夏,青蛇见于御坐轩前,又大风雨雹,霹雳拔树”,也就是说在建宁二年的四月份,出现了一系列的灾异现象。按照一般的惯例,每当发生灾异的异常情况或者星象、天象的时候,朝廷总是要下诏让公卿百官对这些事情进行讨论,发表一下对这些事情的看法和观点。也就是让大家说一说这些现象所预示的情况。

简述东汉灵帝时期二次谋诛宦竖的经过与光和二年刘郃谋反案的关系

张奂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给汉灵帝上书。他的这封上书记载在《后汉书张奂传》。张奂在上书中说,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灾异的现象,是因为“天乃动威”,也就是老天爷生气了,为什么会生气呢?就是因为窦武陈蕃无辜被诛杀这件事“人怀震愤”,是错误的做法。我们现在应该赶快为他们平反昭雪,并将他们被发配到日南郡的家属在迁徙回来。而且一切因此而受到牵连,受到禁锢的人也都要为他们平反。另外还有皇太后现在虽然居住在南宫云台阁,但是对她的礼数却没有接续上,这是让大家非常失望的一件事,也应该予以改正。

据史书记载,汉灵帝看来张奂的这封上书后“深纳奂言”,并且还以此咨询过诸黄门常侍。大家可以想见,这些宦官对于张奂的这封上书自然是非常“恶之”的。但即便是汉灵帝认为张奂说的有道理以当时他十三岁的年纪,也是无法改变的,只能是“帝不得自从”。

简述东汉灵帝时期二次谋诛宦竖的经过与光和二年刘郃谋反案的关系

在《后汉书》的记载中,当时一同上书为窦武陈蕃平反昭雪的还有一个人,他就是谢弼。

谢弼字辅宣,东郡武阳人,当时他只是个郎官。但是他在上书中不但为窦武陈蕃平反昭雪,还建议朝廷启用被禁锢的党人故司空王畅和故长乐少府李膺,认为这样就能够平息消除灾异现象。

不过张奂和谢弼的上书非但没有达到目的,却给自身引来了大祸。张奂自此后受到宦官的不断排挤,最终被罢官归家。而谢弼则在被免官之后,为曹节的侄子东郡太守曹绍所害。

这些上书虽然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却让宦官们注意到窦武陈蕃虽然已经被杀,可是他们的影响力还在,宦官们要想长久的专摄威权,就必须要继续打击窦武陈蕃的党羽。于是就在这一年的十月份再次掀起了诛杀捉拿党人的第二次党锢之祸。

需要一提的是,在《袁宏汉纪》的记载中,在这一次的党锢之祸发生之前,汉灵帝和曹节曾经有过一段关于党人的对话:

简述东汉灵帝时期二次谋诛宦竖的经过与光和二年刘郃谋反案的关系

时上年十四,问节等曰:‘何以为钩党?’对曰:‘钩党者,即党人也。’上曰:‘党人何用为恶而欲诛之邪?’对曰:‘皆相举群辈,欲为不轨。’上曰:‘党人而为不轨,不轨欲如何?’对曰:‘欲图社稷。’上乃可其奏。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曹节是对党人的概念进行了一个偷梁换柱的处理,使得党人变成了一个图谋造反的群体,是对小皇帝意识认知上的一个误导。这其实也是汉灵帝时期不断发生党锢事件的根本原因。

二,熹平元年太学游生之祸

简述东汉灵帝时期二次谋诛宦竖的经过与光和二年刘郃谋反案的关系

熹平元年(公元172年)六月,京师连降大雨,到癸巳日,皇太后窦妙驾崩。

据《后汉书宦者列传》记载,皇太后去世的时候,不知道是“何人”在朱雀阙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幽杀太后,常侍侯览多杀党人,公卿皆尸禄,无有忠言者。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天下已经大乱,曹节和王甫幽杀了皇太后,常侍侯览杀了许多党人。公卿百官都是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没有敢说真话的人!

这件事发生之后,曹节和王甫、侯览自然是很不高兴。于是就下令司隶校尉刘猛火速逐捕书写这段话的人。可是刘猛这个人认为,这段话说的都是真实的,就不愿意去捉拿书写的人。于是就将这个案子拖延了一个多月。

刘猛的做法肯定是让曹节等宦官非常的不满。于是就罢免了刘猛的官职以御史中丞段颎代代替刘猛担任司隶校尉。

段颎字纪明,武威姑臧人,与张奂同为凉州三明之一,也是当时比较能征惯战的军事人物。

简述东汉灵帝时期二次谋诛宦竖的经过与光和二年刘郃谋反案的关系

虽然他与张奂齐名,却没有张奂的名士之名。这主要是他攀附宦官所导致的结果。据《后汉书段颎传》记载,他“曲意宦官,故得保其富贵”。所以段颎没有刘猛那样的顾虑。他担任司隶校尉之后大肆抓捕嫌疑人员,并将“太学游生”列为重点嫌疑对象,前后共抓获了一千多人。

个人感觉,这场针对太学游生的抓捕事件,其起因是有人在朱雀阙写了为党人鸣不平的话,所以完全可以看做是又一次党锢事件。

三,永昌太守曹鸾上书为党人鸣冤事件

熹平五年(公元176年)闰五月,永昌太守曹鸾向朝廷上了一封替党人鸣冤的上书。《资治通鉴》原文记载如下:

夫党人者,或耆年渊德,或衣冠英贤,皆宜股肱王室,左右大猷者也;而久被禁锢,辱在涂泥。谋反大逆尚蒙赦宥,党人何罪,独不开恕乎!所以灾异屡见,水旱荐臻,皆由于斯。宜加沛然,以副天心。

从这封上书的内容上来看,的确是直接戳中了汉灵帝敏感的神经上了。这时候的汉灵帝已经是弱冠之年,对于是非的判断已经有了他自己的观点。在汉灵帝看来,这封上书的内容就是在指责自己错误的针对党人。而这正是汉灵帝最不愿意承认的。

所以当看完曹鸾的这封上书之后,汉灵帝非常的生气,并直接下诏将曹鸾弃市斩首。

杀了曹鸾后,汉灵帝还嫌不过瘾,就下诏州郡捉拿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兄、子弟,但凡有关联的人物“悉免官禁锢”。

现在一般认为,这次的党锢事件就是第三次党锢之祸。这种

从这时候开始的数年间,再没有过类似的事件发生。一直到光和二年(公元179年)发生了第二次的谋诛宦竖事件。

简述东汉灵帝时期二次谋诛宦竖的经过与光和二年刘郃谋反案的关系

四,阳球担任司隶校尉杀王甫父子的经过

在光和二年的三月份,朝廷发生了一场重大的人事变动。就是罢免了袁滂的司徒职务,任命大鸿胪刘郃为司徒。

刘郃字季承,东汉河间王宗室。他就是当年向大将军窦武建议立刘宏为帝的那个侍中(另记作侍御史)刘倏的弟弟。刘倏之所以会推荐刘宏,是因为他们都是河间王宗室后裔的原因。所以刘倏本来是可以凭着这样的一个关系和功劳,在汉灵帝时期得到重用甚至是依仗。

但是,由于宦官势力的阻挠,刘倏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在宦官侯览等人的设计之下,刘倏被调任泰山太守,并唆使司隶将刘倏逼迫害死。

刘倏死后,刘郃始终不忘为哥哥报仇这件事。只不过苦于没有机会,而隐忍不发。当刘郃被任命为为司徒的任命公布之后,士族势力看到了除掉宦官彻底翻身的希望。于是当时士族势力的代表人物陈球决定给刘郃写信。这封信原文记载在《后汉书陈球传》中:

公出自宗室,位登台鼎,天下瞻望,社稷镇卫,岂得雷同容容无违而已?今曹节等放纵为害,而久在左右,又公兄侍中受害节等,永乐太后所亲知也。今可表徙卫尉阳球为司隶校尉,以次收节等诛之。政出圣主,天下太平,可翘足而待也。

这封信的中心含义就是让刘郃想办法调任阳球为司隶校尉,然后除掉宦官曹节等人。

简述东汉灵帝时期二次谋诛宦竖的经过与光和二年刘郃谋反案的关系

不单是陈球给刘郃写信这样说,步兵校尉刘纳也劝说刘郃。之前刘纳本为尚书,后由于违抗了宦官的意思就被降为步兵校尉。

那么阳球是谁?他为什么被认为是能够除掉宦官的人呢?

阳球字方正,渔阳泉州人,为当地世家出身。少年时因为一个郡吏侮辱了他的母亲,于是就召集了数十个乡里少年,将郡吏一家杀死。在史书记载中,这一条是他“由是知名”的开始。虽然他的这种做法我们今天是不提倡的,但在当时是一种孝行。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来,阳球是一个比较严厉,嫉恶如仇的人。所以在面对宦官们的不法行为的时候,他是非常气愤的,并且时常对众人说:“若阳球作司隶,此曹子安得容乎?

不知道是不是司徒刘郃的原因,还是其他什么原因,阳球最终的确被任命为了司隶校尉。

阳球被任命的第一天,就利用向皇帝谢恩的机会提出了收捕王甫等许多太监,以及太尉段颎的计划。并且得到了皇帝的同意。

简述东汉灵帝时期二次谋诛宦竖的经过与光和二年刘郃谋反案的关系

皇帝之所以会同意阳球的这个计划,肯定是阳球掌握了王甫和段颎的确凿罪证。据《后汉书杨震列传》记载“光和中,黄门令王甫使门生于郡界辜榷官财物七千余万,(杨)彪发其奸,言之司隶。司隶校尉阳球因此奏诛甫”这段记载正是阳球掌握了王甫确凿罪证的史料依据。

另外,个人感觉,杨彪提供给阳球的罪证可能是跟渤海王刘悝谋反案有关。因为有史料可以证明,刘悝谋反案正是受到王甫和曹节的诬陷所致。而且当年负责审理刘悝谋反案的相关宦官中常侍郑飒和中黄门董腾的司隶校尉正是段颎。

所以这次阳球向皇帝启奏同时抓捕以王甫为首的一众宦官和太尉段颎,并非偶然。

阳球抓捕王甫和段颎之后就开始了审问。据《后汉书段颎传》记载,阳球在狱中责问段颎,段颎“遂饮鸩死”。想来是在阳球的责问之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承受不住心理压力才喝药自杀。而阳球审问王甫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据《后汉书阳球传》记载,阳球不但抓了王甫还抓了他的儿子永乐少府王萌和养子沛相王吉。而且在审问王甫的时候是“五毒备极”,也就是准备了五种极其阴毒的刑具。虽然我们不知道是哪五种刑具,但是从当时王甫的儿子王萌不愿意这些刑具加在父亲身上,而向阳球求情的态度来看,肯定是很难让人承受的。可是阳球对王萌说道:“你们罪大恶极,死了也抵偿不了所应该负的责任,还想要求宽待吗?”于是将王甫父子三人尽皆拷打致死。

简述东汉灵帝时期二次谋诛宦竖的经过与光和二年刘郃谋反案的关系

打死王甫之后,阳球还不解恨,又将王甫的尸体拉到夏城门外张榜示众。榜文用大字书写“贼臣王甫”四字,并对其尸身处以“僵磔”之刑。“僵磔”就是分裂尸体的意思,估计就是车裂之刑。

阳球处死了王甫之后,就开始计划收捕曹节。不过,曹节却在此时此刻开始了反击。

就在阳球将王甫的尸体“僵磔”之后,曹节正和许多宦官从夏城门下经过。当他看到王甫的尸身被分解抛散在道路两旁的时候,心中无比的感慨。他流泪说道:“我曹自可相食,何宜使犬舐其汁乎?”意思是说,我们这些宦官互相算计互相蚕食也就罢了,可为什么要让一条狗来舔舐我们的血汁呢?

曹节这里所说的“”,个人感觉应该指的是阳球。这一点可以从王甫的儿子王萌辱骂阳球的话“尔前奉事吾父子如奴,奴敢反汝主乎!今日困吾,行自及也!”的话可以品味得出。阳球之前可能也有过攀附宦官的行为。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在当时要想当官上位,事前不给宦官点好处或者殷勤是不可能的。

曹节接着对众人说道:“今天都跟我进宫,谁也不要回家。”

很明显,曹节这是要带领这些宦官进宫面见皇帝,算是一种联名进谏。

简述东汉灵帝时期二次谋诛宦竖的经过与光和二年刘郃谋反案的关系

曹节见到汉灵帝后说道:“阳球故酷暴吏,前三府奏当免官,以九江微功,复见擢用。愆过之人,好为妄作,不宜使在司隶,以骋毒虐。

曹节这段话的大意是说:“阳球原本是个残暴的官吏,以前三司曾经启奏过应当免去他的官职。可是因为他在九江太守任上的一点微末的功劳,而又被提拔使用。有罪的人,往往喜欢肆意妄为,不适合担任司隶校尉,以免纵容他残酷暴虐的行为。

曹节的这一番话,开宗明义,比较直白,也比较坦荡,在道理上也站得住脚。让汉灵帝也无可挑剔。更何况,在汉灵帝的心中曹节还是比较值得信任的重要人物。于是当即汉灵帝就免除了阳球司隶校尉的官职,改任为卫尉。

阳球听说这件事之后,不肯受诏,急忙去求见汉灵帝,请皇帝收回成命。按照阳球的话说,王甫、段颎,不过只是小狐狸而已,他们身后的豺狼还没有抓到。希望能够再给自己一个月的时间将他们身后“豺狼”抓出来“各服其辜”。可是汉灵帝说什么也不肯同意,即便是阳球叩头出血恳求,也改变不了汉灵帝的决定。

个人感觉,这个时候的汉灵帝也是不想让阳球继续追查下去的。他正是害怕会波及到曹节的身上。这也是曹节和朱瑀最终能够寿终正寝的原因所在。

不过,在这件事之后,汉灵帝对党人的态度其实是有所改善的,而且在上禄县长和海的上书后,还宣布了大赦天下的诏书,赦免了一部分被禁锢的牵连不太大的党人及其亲属。

简述东汉灵帝时期二次谋诛宦竖的经过与光和二年刘郃谋反案的关系

五,第二次谋诛宦竖的悲剧结局

阳球被罢免司隶校尉职位之后,并没有停止士族势力与宦官势力之间的斗争。以刘郃、陈球、阳球、刘纳为首的士族势力开始筹备下一步计划。并且准备在这一年的十月份,付诸行动。虽然史书中没有记载这个行动的具体步骤,但是从《后汉书阳球传》中 “其冬,司徒刘郃与球议收案张让、曹节”的记载来看,他们应该是准备要抓捕曹节和张让。

不过,这件事却由于走漏了消息而被曹节有所察觉。据《后汉书陈球传》记载,陈球有一个“小妻”,也就是小妾,她是宦官程璜的女儿。曹节知道这一点,于是就用钱财贿赂程璜,胁迫他打探出了陈球阳球等人的计划。然后曹节等人就采取了先发制人的策略,诬告刘郃、陈球、阳球、刘纳与藩国交通,谋议不轨。也就是诬告他们要造反。

就这样,汉灵帝大怒,下令将他们抓捕,尽皆下狱杀死。

但是,这件事在《后汉书孝灵帝纪》的记载中,却给了一个比较中肯的,算是评鉴吧,原文是这样:

冬十月甲申,司徒刘郃、永乐少府陈球、卫尉阳球、步兵校尉刘纳谋诛宦者,事泄,皆下狱死。

也就是说当时的史家已经承认,刘郃、陈球、阳球、刘纳并不是因为谋反而死,而是因为“谋诛宦者”做事不密而死。

这就是东汉灵帝历史上,士族势力针对宦官势力的第二次谋诛宦竖的大致经过。

简述东汉灵帝时期二次谋诛宦竖的经过与光和二年刘郃谋反案的关系

六,总结,未完待续

在第一次谋诛宦竖中,士族势力想要依靠大将军窦武这一外戚势力与士族党人的结合来除掉宦官势力。

在第二次谋诛宦竖中,士族势力想要依靠司徒刘郃这一宗室力量与士族士大夫的结合来除掉宦官势力。

从这两次谋诛宦竖的失败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出,士族势力在东汉灵帝的政府中始终处在一个依附于外戚或者宗室的状态之下,他们并没有掌握主动权的基本能力。而士族势力所依附的对象,要么缺乏决断力,要么缺乏权威性。再加上某些宦官在汉灵帝心目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些都是造成谋诛宦竖两次失败的根源所在。

那么第三次的谋除宦竖又会是怎么样的呢?还会继续上演这种悲剧吗?士族与宦官之间的恩怨纠葛究竟会走向何方呢?请看下一篇!

小A斯蒂芬发表于2020年月日。

简述东汉灵帝时期二次谋诛宦竖的经过与光和二年刘郃谋反案的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