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饭后需要万步吗?

 跟我学中医 2020-08-17


中华养生文化,博大精深,汗牛充栋,滋养了华夏儿女数千年,其核心理念为天人合一、阴阳平衡,有过与不及皆为病、万物皆可为药之说,如果用一个字表达那就是“和”,天地要和,人与自然要和,人身气血阴阳要和,人际关系要和,心要和,食饮要和,体现在等等各个领域,而打破平衡即为不和了。自从西方的运动学与营养学传入我国后,总是试图以局部的所谓成效来否定整体的和,特别是西医普遍“近视”,其结果都是以打破来之不易的平衡为结果收场。今天,就来谈谈西方运动观影响下的畸形表现:“万步走”。

现代人普遍认为,乐观的心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关系、均衡的营养、适量的运动为健康养生五要素。这个本来也合理,但问题是适量的运动很多人就不适量了,因为失去了中华养生智慧的指导,就不知如何才叫适量了。比如,老祖宗留下的饭后百步走,现在变成了饭后万步走,现在来分析一下它合不合理。首先,饭后万步走的前身是每日万步走,不过很多人因为白天没怎么走,所以只好晚饭后补上了;这里有一个重大的误区就是每天真要走一万步吗?什么形式的走才合格地走了步?平时的料理生活起居、应对人事物的移动算不算走了步?是否日常的活动都不算动了步?看看,这就说不清了吧。另外,这种观点的提出,本来就是认为现代人特别是上班族运动量不够而提出来的,那么,这里又要来探讨一下什么才算是运动了,难道运动一定要体现在走步上吗?别的肢体在动都不能算运动了吗?这一推究就知道这一类观念陷入了死胡同,就是严重的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当然,我也主张人要有一定量的运动,否则,老是不动,气血运行会不畅,不过,运动应该遵循节律而行,先得搞明白何为运动。古人把气血在体内流动叫做“运”,所以气是可以运的;把肢体的活动叫做动,让皮肉筋骨保持活力。所以这里就有内运外动,合而言之叫运动,所以运动有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道无处不在。有了这样的理念作指导,那运动一定要体现在走步上或走多少步上吗?难道抬腿、踢腿、揉腿等都不算吗?另外,运动的节律也体现在效法阴阳上,自然界万物遵循生、长、化、收、藏的规律,早上起来,睡了一晚,阳就需要生发,就配合点肢体运动促其升腾,如养生功;晚上阳气渐渐藏于体内,这时宜静养不宜太动,如打坐,否则,扰乱了节律,阳气晚不藏晨不升,久之病起。

中华先民早就告诉我们有“五劳之伤”,即久卧伤气、久视伤血、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这里明确告诉我们什么都要把握一个度,过了就会受伤,不动就会萎缩,那这个度在哪里,靠自己去体会,一切以合适舒服为标准。来看饭后一万步,会不会伤筋伤骨,科学不科学,筋即韧带,就是连接骨头的,它也有一定的承载范围,你不能超负荷加快磨损使之老化,只有走走停停始终不让它过度劳累,它才能支撑你一辈子;然后走步是不是久立呢?当然也是,你这样不停地走一万步,需要多长时间,一个小时?有人说我走快点,如果那样也行,为什么运动员没有几个长寿的呢?另外,五劳之伤就是忌讳你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做重复运动,因为那就是机械性的磨损,看看机器的轴承就知道了。所以,运动的方式、强度与频率才是最重要的,切莫迷信什么刻板僵化的运动了!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制定符合自身的养生方案。其实,站、立、坐、卧几种姿势,都对身体有好处,前提是能不能放松,会不会僵化,相比之下,躺和坐更能让人放松,故躺和坐较为习,个别修炼人士的“极端”做法,那是配合了气的运行,这里不作探讨。

现在,每逢傍晚,在公园步道或河边风光带,总会看到疾步前冲的人群,那是在干什么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