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600期:由《我们仨》想到的

 探秘桂北 2020-08-18

作者 肖然

     最近,我在读杨绛先生晚年的散文集《我们仨》。这是杨绛在失去丈夫钱钟书和女儿钱瑷之后写下的回忆性散文。其文字质朴深情,甚是感人。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在她笔下展开,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在她字里行间生辉。相望相助的一生,相聚相失的际遇。

    两个至爱亲人先后抛下她去另一个世界。这对于杨绛先生来说是何等的悲苦与伤痛。

    留给杨绛先生的只是绵绵无期的思念和回忆。杨绛没有因此而倒下,而是提起笔来抒写自己最真挚的情愫。一个知识老人抑制住自己内心的悲痛写下了感人肺腑的爱情长歌。没有怨恨,没有缺憾,充盈笔端的是温暖的生活底色和相亲相爱的长情。无独有偶,史铁生的爱妻陈希米在史铁生去世后也写出一本书《让死活下去》。这是她的内心独白,也是她失去爱人后漫长的心路历程。

   “最才的女,最贤的妻。”钱钟书对杨绛先生的评价让我动容。钱钟书也是一个谦逊温和的文化学者、作家。由他们组成的家庭浸透浓浓书香气的同时还洋溢着暖暖融融的幸福。钱瑷身处这样的家庭是她一生最大的幸运。一家三口守望相助,于苦涩的岁月不乏温暖的阳光。正如其文中所描述:“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这样的家庭能带来婚姻最好的模样,能构筑最温暖的爱情巢穴。由此,我想到我的婚姻家庭。我的婚姻家庭迭迭撞撞走过了18年,将来还会步履稳健地走下去。从零开始,白手起家。苦过累过方知生活不易,聚散离合才懂感情珍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钱钟书与杨绛的家庭于凄风苦雨中保持学者家庭的温馨祥和。这是难能可贵的家庭美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我从钱钟书和杨绛先生身上看到了知识分子的修为和操守。文化知识让他们守住安静的位置和淡泊的心境。这是我“见贤思齐”的典范。他们营造的家学与家风也是普天下家庭效仿学习的楷模。无论何时何地,我都有责任营造家庭的温馨与祥和。“和为贵”“家和万事兴。”这些至理名言定海神针一般拔正着我家庭氛围的方向。书香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乐园,我努力营造书香飘逸的家庭氛围——家庭藏书不断丰富,文化气息不断浓厚。我的家庭虽然没有钱钟书和杨绛学者家庭那样闻名,但其朴素单纯的家风可以继承,其温馨祥和的家庭氛围可以学习。不吵不闹,相敬如宾;互相尊重,以爱至上。我们一直如此做。向钱钟书和杨绛先生学习,学习他们儒雅的风度和温和的性格。家庭这架马车就离不开夫妻双方互敬互爱的驾驭。

     人到中年,我逐渐感悟到平淡中的美丽,简单中的幸福。一个家庭大富大贵不可强求,但可以做到平和相安,问心无愧。守望相助,相濡以沫。我和妻子上街过马路,她的手紧紧握着我的手,小心翼翼避开车流过马路。这种相扶相依是一辈子的缘份。牵手到老,天长地久。

     由《我们仨》想到的是经营婚姻家庭的智慧。这智慧是爱的积淀、情的必由。

第599期:天晴的日子(当代诗作)

第598期:好的婚姻需要常添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