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知】科学解析——如何才能把人“按”出去?

 武谈 2021-01-21

       本文是以太极十三势中的“按”劲为主,兼顾推手时常用到的基本技巧,从力学的角度来分析其劲力来源与运用,希望能厘清其中的许多疑点,有助于增进各个阶段的习练者对太极拳的了解。

  借了解太极拳的通性,减少对过多招式的倚赖,学习者可以减轻疲于拆招学样的负担,体会真正的太极艺术的实质。招式不贵多,贵在通晓力学的运用,知而后行。

  太极拳的“按”不是“推”。因为在“按”的动作中,并没有屈肘 和伸肘的动作,而是配合后脚向下踩,在重心向前转移的同时,将肩胛 关节的肌肉群至指关节视为一个曲杆,随着身体重心的移动“撑”出去,而不是好几个关节各做各的。

  推手原叫作“擖手”,见于陈鑫所著的《陈氏世传太极拳术》;杨家 早期称“推手”为“揉手”“搭手”“靠手”。反而现在称“推手”有悖于太极拳的精神,似乎称为“揉手”较合乎本意。

        英文承袭了此项错误,将“按”翻译成“push”,推手为“push hands”,造成学习者用手来“推”的错误观念,令人遗憾。应还其本来意义,改译为“press”!

在练习“按”法时,学生首先遇到的难题是如何去除心中的“推” 念,即很想知道这一“推”,能不能将对方“推”倒。如若抱持此念, 无形中肘关节一伸,这“按”字诀就走了样了。心里有了把对方推出去 的欲望,反而适得其反。忘记手的存在,意念集中在脚底涌泉穴,全身重量都集中到后脚,此时用力伸大腿,在不让重心浮起来的前提下,让重心往前移,肩关节自肩胛骨至指关节视同一个曲杆,力由脊(肩胛关节)发,自然产生拔根之力。当重心落到后脚,屈后大腿和后膝时(蓄劲),吸气;当后脚用力下踩,重心前移时,呼气;假想气由脊柱两旁,经肩膀、肘部、腕部,直通指部,使运动神经同步运动“气”所经过的肌肉。

完美完成了的各肌肉群的协调动作,才是真正的太极拳“按”劲。 这是绝非只靠手就可以完成的精细动作,所以郑曼青说:“太极不动手, 动手非太极。”

在任何情况下都应注意肘关节的前、后角度应保持“V”形。等于或小于 90°时,则肘关节的作用基本上消失,肩关节与手掌间的距离过短,发放对方形同用身体推出对方一般,这是不对的。相对的,肘关节也不可伸直,否则肩部三角肌、冈上肌、肱三头肌等变僵,肩膀即失去其灵活性。

在重心后坐时,目光透过鼻尖,监视对方任何可能的潜在动作;施以按劲时,目光焦点应穿过对方身体,由视神经提供目标资料给大脑,以便指挥运动神经、发动相关肌肉群,在目标一致的情况下,使肩关节自肩胛骨至指关节像一支箭般朝同一方向射出。

“按”可为长劲或短劲。长劲可将人连根拔起,使其飞落数尺之外。短劲可用来震人内脏,也可作为引劲。短促的震动,使对方紧张而向前 顶阻,此时可借机将对方往我后方丢出,即所谓“有前即有后”的诱敌战略,也是日本柔道常用的手法之一。

当对方马步下沉、重心极低时,我可以用“按”的短劲向下震动其身,使其因重心下降而不得不起身,此时我们就可趁机反向将对方往上拔根,即所谓“如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碍”。

本文摘自《借力——太极拳劲力图解》

戴君强

太极拳师郑曼青第四代弟子,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研究所进修,加拿大中医学院讲师,加拿大中医师公会会员,加拿大针灸医师总会会员,美国TAI’CHI专栏作家。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

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侪辈共担此责

诚邀您加入武谈

从今天开始

让改变成为可能

武谈

微信号:bkjwuta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