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全称中华蜜蜂,又称土蜂,是中国独有的蜜蜂品种。 意蜂,全称意大利蜂,现通指西方蜜蜂,包括意蜂和黑蜂等。 中蜂是土生土长的群种,个体小,头胸部黑色,腹部黄黑色,全身黄褐色绒毛,行动敏捷,适应性强,抵抗力强,耐低温高温,在天然树洞里能度过-30℃至-40℃的严冬,在10℃的气温下就可出巢飞翔采集,在气温40℃时,还能照常采集、造脾和繁殖。蜜产量相对意蜂较低,质量好。 意蜂个体大,背部黄,蜂蜜王浆花粉产量较好,作为良种从西方引进,目前已成为中国饲养的一种主要蜂种。意蜂不能抵抗中国的一种害虫蜂螨,必要要有人类的帮助防螨才能正常繁殖。意蜂在中国的野外不能独自生存,过一段时间就会自然消失。 中蜂所产的蜜,就是我们平素常说的土蜂蜜,浓度极高,是混合蜜,混合有花粉、蜂胶、蜂蜡等所有成份为一体。因为中蜂擅长采集零星蜜源,不像意蜂只单一采集大片花源,路边野花不屑一顾,所以土蜂蜜才是真正的百花蜜。据说,有经验的品蜜师,能细细品出一小口土蜂蜜中深藏的微苦、微酸、微涩……中蜂蜜结晶晶后颗粒细微,细如脂,润如奶油。 中蜂一年只能取一到两次蜜(强群两次,小群一次),因为取蜜并不方便,要把桶里的蜂巢全部割出来,蜂王产的卵和蜂蛹也会损坏,取完蜜后只能再做新巢,而筑巢这种浩大的工程,又使得工蜂付出更多的精力分泌蜡质,影响了采集和酿蜜。 中蜂虽比较勤劳,抗螨性强,但爱分蜂,不易维持强群,导致了蜂群采集力差,利用大宗蜜源能力不及可维持强群的其它蜂种。中蜂喜欢新脾,常常咬掉旧脾,建造新脾繁殖。在蜜源缺乏时,容易盗窃其他蜂群的蜂蜜。在严重缺蜜或无法抵抗敌害时,蜂群会弃巢飞逃。中蜂蜂王日产卵量比西方蜜蜂少,工蜂哺育能力低,导致中蜂繁殖很慢。 意蜂产的蜜相对中蜂蜜来说比较稀,透明度高,水分含量高。意蜂主要是采单花花蜜为主,比如油菜花蜜,洋槐蜜,椴树蜜,指大片花采来的蜜。从口感上来说,意蜂生产的蜂蜜较单纯,这与它们“突击采集”大范围蜜源不无关系。意蜂蜜结晶时有较大的可见颗料物。 意蜂蜜完全封盖需要8-15天,蜜源充足的情况下,一般3-5天取一次蜜才能达到41度。也有蜂农为追求产量,1-2天就取一次,这样蜜叫低度蜜也叫水蜜,很容易发酵变质。水蜜经过加热和人工添加香精等就变成市面上超过42度以上的浓缩蜂蜜。 意蜂产量虽高,其实也有缺点,虽然在单一、大量的蜜源环境下可以高产,却不稳定。如果碰到挫折,如天气影响,花开不盛,蜜很少,意蜂就闲下来了,如果遇到阴郁、寒冷的天气,意蜂就集体懒洋洋地罢工。特别是还需要人工饲喂,吃起白糖来很惊人。 有人说自己在养蜂人那里拿饮料瓶去买蜂蜜,只要10-15元一斤。其实买的就是这种糖水蜜,养蜂人都是随花期迁徒的,也不需要零售的回头客。所以想在养蜂人那里买到真蜂蜜的方法就是,在连续一段时间天气都比较好,花源多的情况下,请他们现场为你割蜜取蜜。 说了这么多,那到底中蜂蜜和意蜂蜜哪个比较好呢?其实只要是真正的成熟封盖蜜,中蜂蜜和意蜂蜜都是好蜜。造成中蜂蜜比较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产量太低,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大家都懂。另因为意蜂蜜造假容易,人们对意蜂蜜缺乏信任,这也导致中蜂蜜越来越受欢迎。 近年来国外进口蜂蜜被吹捧的很高,其实也就是进口的意蜂蜜而已。真正论环境,我国山区的环境不见得比国外差,但进口蜜价格却贵的惊人。所以建议真正追求品质的客人还是选择正宗的土蜂蜜就好。 最后教大家几个简单分辨蜂蜜真假的方法: 未加工的蜂蜜表层有白泡泡,这是因为蜂蜜中葡萄糖在氧化酶的作用下产生的抗菌物质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容易分解出氧气!从而使蜂蜜的表面有一层非常细腻的白色泡。 未加工的蜂蜜摇晃或者搅拌过后蜂蜜中会出现大量均匀的细小泡泡,这是因为采集蜂回巢后,把花蜜交给内勤蜂,内勤蜂把花蜜吐在口部的喙端,形成小泡泡,并挥动翅膀加以扇风,使小泡中的水分不断蒸发,内勤蜂酿蜜时候越长,蜂蜜中气泡越多。搅拌或者摇晃能让蜂蜜中的小气泡恢复原状。 天然蜂蜜还有一特点就是温度高时变稀,温度低就变稠。所以天然没有加工的蜂蜜在夏天看起来比较稀,但放在冰箱冷藏中就会变得很稠。 温馨提示:请做好收藏或放到朋友圈,该篇只发布一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