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竞惜 | 史克己老师初印象

 卷小耳 2020-08-18

按照历史上的今天,称双十二事变,一九三七年的12月12日,著名的中国民国总裁蒋介石被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的“兵谏”捉住,要求其停下内战打鬼子。

但,我乐意用国粹纪年,农历丁酉年十月廿五,时令处于大雪节气,天气很是寒冷,可我与我的同事们依然按计划前往了约定的地点——布里留法工艺学校,参观。为了这一天,我们等待了将近一个学期,直到史老师到来, 我说,值。

之前,我对史老师的了解有两个途径,一个是有关高阳的所有文史资料、县志、档案等首页都印着史克己老师的名字,不见其人时我就已先入为主的崇拜,我知道,他是一个有很有水准的人,不然,产生不了这么多雄伟的著作。另一个途径是他有一个叫卷耳的弟弟,在新鲜上打理文字,征服了很多文学发烧友,聚拢在一起决心开拓文学的新梦。在这里也多多少少听到些哥哥的消息,如,史老师是他三哥,出生时因一表人才就获得了姥姥的赏赐,小名老疙瘩。果不其然,老太太的预言成了真,我们的史老师,老疙瘩他就在前段时间上了央视。

人一名闻遐迩就会有惹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本来就忙碌的史老师突然间更忙了起来,我猜,一个对家乡有深情厚谊的人,是不愿意让人翻来覆去的打扰的。钱钟书先生早就有声明: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鸡呢?可有的人就是这么让人烦。本来这个学期在制定我们的研训计划时就列出了参观这所历史名校,教书的老师,尤其是历史老师,哪能不走访身边的历史,这可是活的教科书。我也早就听说有关布里留法工艺学校的一切起死回生,都离不开史老师的呕心沥血,我们需要他能来一场亲临现场的解说。我们默默的寻找时机,终于,就在今天,等来了史老师的电话。

他从没有忘记我拜托他的事。

前来参观的人很多。我只知道有两个是北京的客人。“我们高阳人……”,史老师开了腔,他简直地通篇都使用了这种句式。他爱他的家乡,希望别人也能爱。他从这所学校的大门开始讲起,“我们高阳人是开放的,园林和哥特相结合的大门算一个证明”,那可是100多年前,一个远离皇城的农村学校的大门,因为我们学校的创始人李石曾先生倡导世界大同,用一扇中西合璧的门启开了我们高阳人思想的蒙,这的法语不比洋务派们的同文馆的差。我们高阳人只需那么一点点点播,便明了愚昧的可恶。毫不含糊,三年,布里留法工艺学校, 有70多名学员去了法国,我们高阳人从来不怕背井离乡,我们是要在巴黎闯出一个中国人的世界,再反哺我们中国人的家乡。

进门之后,史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发祥地简介室、蔡和森故居、豆腐坊、学员宿舍及大炕。史老师解说最深情的地方是李石曾先生展室。先生先父李鸿藻,高阳庞口人士,在清代被誉为“天下文官祖,三代帝王师”,李先生生于帝都,原本生活无忧,但他总是为民族的命运牵肠挂肚。在巴黎创办豆腐公司等实业不是目的,而是用赚来的钱资助中国乃至家乡的文化、教育、博物、银行、和革命。他是国民党的元老,孙中山的信徒,但,布里留法工艺学校走出了共产党,在巴黎践行着他“勤于工作,俭以求学” 的誓言,这种开枝散叶要么是他没有料到,要么是他的世界大同思想火种的点燃,我宁愿相信是后者。不过1949年,李先生是踌躇的,并在踌躇中去了台湾,埋骨于阳明山,留下了财产(若有财产的话)社会化的遗言。

史老师说,李石曾先生是位沉默的巨人,他千金散尽做了诸多民族的公益,默默的,默默的。是的,真正做事的人是沉默的,民族多舛,他们没有时间为自己夸耀。

史老师何尝不是这样一位巨人呢!高阳的历史壮了他的胆,他把全部的希望倾注于这片热土以及那句“我们高阳人”……

2017年12月12日深夜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