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攀登巍峨高耸遵化名山香炉台,探寻娘娘庄乡传说遗迹朝阳寺

 遵化文史 2020-08-18

编者按:遵化名山——香炉台,海拔566米,位于遵化市区东南26公里处,铁厂镇东平台村村北,山顶有娘娘庙,南麓有菩萨庙。朝阳寺,位于香炉台北麓。娘娘庄乡丁各庄村、上下丁甲岭村以及铁厂镇的东平台等村就坐落在香炉台的南北两侧。

遵化名山香炉台、附近村庄及寺庙位置图

1、村名来历

东平台村,为我国明朝始建,因村庄坐落在形如平台的山岭上,故取名为平台村,后为区别刘备寨乡平台村,更名为东平台村。丁各庄村,为我国明朝末期始建,丁氏迁此立庄,以姓氏取名为丁各庄村。上下丁甲岭村,为我国清朝始建,丁氏迁此立庄,因地处两山之间,取名为丁家岭,以后“家”字演变成“甲”字,遂为丁甲岭,解放后分东西为上下丁甲岭村。

下丁甲岭村村庄

东平台村山上俯视

东平台村一户房屋墙画

2、朝阳寺历史

朝阳寺历史悠久,有几个大殿,其中有药王殿,眼光娘娘殿。有病的和眼有毛病的,都前来这里上香,烧香就好,特别灵。香火旺盛、四面八方的的人都来这里上香!寺中有水井一个,是过去有寺时僧人的 饮水资源,寺中有几统古石碑,记载寺庙历史和捐款人名,寺的对面就是本地最高的山,香炉台。据村中老人们说,这座朝阳寺最由丁各庄、上丁甲岭村、下丁甲岭村三个村共同修建的,在文革期间,扫除一切牛鬼蛇神,破四旧,立四新,被人们拆除!现在朝阳寺的遗址已由乡林场盖起了工人们的宿舍。

朝阳寺古石碑,摄影:扈瑞艳

朝阳寺古石碑碑座,摄影:扈瑞艳

朝阳寺古石碑及碑座,摄影:扈瑞艳

朝阳寺古石碑,摄影:扈瑞艳

朝阳寺遗址,摄影:扈瑞艳

朝阳寺水井,摄影:扈瑞艳

朝阳寺水井,摄影:扈瑞艳

3、神骡驮水

相传朝阳寺老道有一个神奇的骡子,骡子自己往返寺庙和下丁甲岭村古井处来回运水,解决寺庙的吃水。骡子能运水但不会打水,奇的是每次骡子空水桶上都是带两块饼,村民帮骡子在井边打好水,两块饼即归这个村民。如果有村民想不劳而获,则骡子会追咬该村民,直到帮打好水。打好水后,骡子就会自己运到寺庙去。直到现在山脚下还有骡子坟,下丁甲岭村古井现在仍在使用。

骡子驮水

下丁甲岭村古井仍存

下丁甲岭村古井仍存

下丁甲岭村古井仍存

4、神牛运石碑驮石碾

香炉台山顶上有一座娘娘庙,庙不大,但庙旁有一座体型巨大的王八驮石碑,香炉台西边的山峰后面还有石碾石磨。峰高566米的山顶,崎岖山路陡峭蜿蜒,这么重的王八石碑以及石碾石磨是怎么运上去的呢?人们都说这么重的东西,那么陡峭的山是神牛运上去的。当地流传着一个神话,说是古时候东平台村有个大财主有十八个大牛,一天来了一个道士说是想借用大牛拉碾子,财主不想给用,但是一看道士拿来了几斗高粱,心想大牛闲着也是闲着又有东西给,就同意了,就问道士啥时用啊,道士说这两天用。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财主看还是没有用大牛,心想道士怎么没使大牛呢,等财主这天早上来喂牛,发现十八个大牛浑身是汗,都累得气喘吁吁,财主这才知道,已经使过大牛了啊!从此香炉台山顶娘娘庙就有了王八石碑和石碾石磨。

遵化神牛蓄势待发

遵化神牛蓄势待发

香炉台山顶上娘娘庙的石头王八

香炉台山顶上娘娘庙的古石碑(局部):建香炉峰万善碑记?

香炉台山顶上娘娘庙的古石碑(局部)

5、王八偷吃酱

王八驮石碑在香炉台山顶正对东平台村,现在王八头已经没了,相传是王八偷吃了东平台村财主的一缸酱,酱没了,财主就派人去找,在山上伙计发现王八头和脖子上都是酱红色,找到了,原来是王八吃了那缸酱,气的伙计们就把王八的脑袋凿掉了,直到现在王八的脖子上还有酱红色呢。

现在王八头已经没了

山顶娘娘庙,很是灵验,村民将其奉若神明,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寒来暑去,山顶的娘娘庙保佑着附近的村民。

香炉台山顶娘娘庙

香炉台山顶娘娘庙正面

香炉台山顶娘娘庙小动物

香炉台山顶娘娘庙砖瓦

香炉台山顶娘娘庙王母娘娘

香炉台山顶娘娘庙壁画

香炉台山顶娘娘庙壁画

香炉台山顶娘娘庙壁画,写有“辛巳”字样

6、景色优美

香炉台东边的一座山上还有过去的人开采金属遗留的红色,黄色等几个洞,现在还一直保留着!这里山峰奇特,陡峭,风景如画,空气新鲜,被人们称之为天然氧吧!这里众多的历史和传说!一直留传到今!

上丁甲岭老槐树,摄影:扈瑞艳

站在香炉台顶峰四处望去可以遵化城、金风湖、腰带山、景忠山等几十公里的景色,山顶山有很多奇峰怪石,风景秀丽。每到秋天以后,有四面八方的登山爱好者和游客来这里观裳游玩。

香炉台山顶海拔566米,可远看金凤湖

香炉台山顶远看群山

香炉台山顶远看群山

香炉台山顶远看金凤湖

双手托天

擎天一柱

“福”字石

7、拦马墙传说

史载,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东征高丽,从幽州(今北京附近)至临榆(秦皇岛地区),曾途经遵化香炉台附近。拦马墙传说和长生树传说:拦马墙,坐落在下丁甲岭村东南山麓。传说,李世民东征中遇见了敌将盖苏文,一时杀得唐兵败下阵来。李世民也随军后撤,翻过华山,攀过丁甲岭,却甩不掉敌兵。紧要关头,李世民的身后突然出现一堵高墙,挡住了盖苏文等人,使李世民得以逃走。如今此墙尚在。

下丁甲岭村东南山麓拦马墙,摄影:扈瑞艳

下丁甲岭村东南山麓拦马墙,摄影:扈瑞艳

下丁甲岭村东南山麓拦马墙,摄影:扈瑞艳

8、长生树传说

长生树,即今之香炉台酸枣树。相传唐王李世民被敌兵追得又饥又渴,十分难捱,这时,山上遍地映出一片小红果,他忙让侍卫摘了几个扔到嘴里,感到又甜又酸,又提精神,随口说出了“多好的长生树!”此后,这里的酸枣树不但越长越多,而且还长得较为粗大。

香炉台酸枣树

香炉台酸枣树

9、娘娘种下香椿树

传说,子孙娘娘在香炉台居住过。走后留下一景,在山脚下种了几棵香椿树。这些树长得很茂盛,儿子生孙,孙又有子,不几年就成了一片树林。后来,有兄弟二人流落到这里安身。一到春天,远见这些香椿树像一片升腾的火一般,同时又闻到了一种扑鼻的清香。哥哥出于好奇,随手掰下几枝品尝,觉得挺好吃。以后,哥俩儿常吃。当时老大体质虚弱,吃了几日后,身体逐渐好了许多,后来,哥俩儿就在漫山遍野栽上此树,成为这一带的特产。如今,附近香椿有5万多棵,年产香椿芽20余万斤,成为村民们经济来源之一。

香椿树

香椿树

10、丁各庄大捷

1943年2月6日冀东军分区主力部队回师基本区后,敌人坐立不安,立即调兵遣将,寻找我主力,企图一举消灭。2月12日拂晓前,我十一团宿营于夜明峪、上下丁甲岭村,分区机关和特务连、侦察连宿营于丁各庄。当天下午三点,铁厂日军三百余人和石桥头的伪治安军第二团、新店子伪治安军第十七团,先后向我驻地进犯。激战至黄昏,共毙伤日伪军一百余人,俘百余人,缴获步枪一百余支、子弹三千余发,给来犯之敌以迎头痛击。这就是抗战时期,我军遵化部队由外线转入内线,变被动为主动的丁各庄大捷。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

11、抗日战争,青史留名

香炉台南北两侧的丁各庄、上下丁甲岭村及东平台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和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共有多位烈士(1985年末统计,数据和人名按照《1990年版遵化县志》):谢宝贵、席庆江、户恩生、户万达、李春明、李庆满等,他们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其重于泰山,应青史留名!

1990年版《遵化县志》记载了抗战的多位烈士

后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抗日战争时期,香炉台做掩护是八路军活动地点,有力的打击了日本鬼子的嚣张气焰,日本鬼子竟然架炮将山顶娘娘庙崩坏。2001年(辛巳年)夏天,东平台村将山顶娘娘庙复建,山下又建了菩萨庙,香炉台又呈现出往日的勃勃生机,近年来香炉台附近村民在党的富裕政策指引下,生活越来越好,正大踏步迈向新时期。

作者:王亭贯

摄影:王亭贯、扈瑞艳

转发请注明,遵化文史,注明作者

参考文献:

1、《遵化地名文化大关》,政协遵化市委员会,2014年10月

2、《遵化之旅 》, 方成毅、高景生等主编, 2000年

3、《遵化县志》,河北人民出版社,遵化县志编纂委员会,1990年7月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