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心那种铁一般的信念,怀有钢一样的坚强意志——记河北遵化的冀东兵工厂厂长王海

 遵化文史 2020-08-18

导读:王海(1915~1974),又名王俊杰、王品三,男,汉族,1915年出生在遵化大刘庄乡罗秀庄村(今遵化市苏家洼镇罗秀庄村)一个农民家庭。1940年参加八路军抗日队伍,任冀东军区十二团兵工厂厂长。1946年在解放战争中眼部受伤,回乡后积极发展党员,任罗秀庄村建党后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进行土地革命。1974年因病去世。

1、祖籍丰润沙流河镇大张屯村,清末搬迁至遵化城北罗秀庄

王海祖籍为丰润沙流河镇大张屯村,大张屯村始建于明代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建村已经超过600年,有悠久的历史。

著名的大张屯会议就在这里召开,冀东军分区党分委于1941年8月1日在大张屯村召开了大张屯会议,李楚离、李运昌、周文彬、焦若愚、李子光、丁振军、包森、曾克林、刘诚光、徐志等参加会议。会议分析了冀东抗战形式,确定了坚持基本区,大力加强情报工作,大力开辟新区,首先开辟热南的方针。会议研究制定了坚持抗日游击战争的基本政策。

丰润沙流河镇大张屯村的冀东军分区司令部旧址,始建于清代,其为军分区司令部临时所在地,李运昌同志曾经常在此居住

1945年10月在丰润大张屯村创建了《冀热辽日报》(唐山劳动日报的前身)。

在1896年,王海祖父王全携妻及长子王振臣,儿媳和长孙王槐;次子王振印,儿媳和长孙王泽,全家八口迁往遵化城北罗秀庄。王海祖父王全及父亲王振印都是村里普通农民,但整个王家管理有方,他们将原大张屯土地变卖后的钱在罗秀庄买下了五倍的土地,耕种田地一大家也衣食无忧。1915年3月王海出生于罗秀庄,排行第三,从小聪明伶俐,勤学上进,当时为民国初年,王海在罗秀庄小学(始建于民国六年,即1917年)上学,为小学毕业。

2、军阀混战及中日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清末民初到抗战之间中国境内军阀割据混战,使社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波及到了遵化,王海一家生活由富裕转为贫困。特别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和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王海一家生活由越来越困苦。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为了安全,在罗秀庄开枪炉,王海从这上面熟悉了枪支的技术。为了生计,也曾去迁西的洒河附近金矿打工,在洒河金矿,王海认识了一起打工的遵化房山沟村的庄志(化名程远志)。1940年,王海和遵化城里开斗局(这里指粮店)的刘玉之女刘永华结为夫妻。


王海24岁照片(1938年)


1941年王海、刘永华夫妻照,时王海27岁,刘永华22岁

3、王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抗日队伍

由于日本帝国主义1931年9月蓄意制造并开始了侵华战争,经过1933年热河抗战、长城抗战,直到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全面的侵华,包括遵化的热河附近都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人们的生活由此在水深火热之中,原来较为富裕的家庭一步步到了贫穷,由于生活所迫王海去了遵化东面的洒河金矿当矿工。国家山河破碎,日本帝国主义烧杀抢掠,人民都没有好日子过,在残酷的岁月煎熬中,王海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不把日本鬼子赶出去,中国人就永远没有好日子过。像当时众多有志青年一样,于1940年9月毅然抛下父母,离开妻子,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



日本进入北平及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4、负责修复武器,制做弹药

1940年王海参加了冀东军区十二团的抗日队伍,参加过多次大仗,多次负伤,同时也缴获了一些武器弹药物资。1941年5月1日,12团的两个营,在玉田县渠梁河一带,击毙日伪军150余名,击伤200余名,缴获大批武器弹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的武器奇缺,损坏的又不能及时修复,王海在部队尝试将战争中损坏的武器集中一起,把能用的部件拆下来,修复组装成可以用的武器,这样就可以解决部分武器。从这开始他组织几个人战争之余负责修复武器弹药,这就解决了部分武器弹药的不足,为歼灭打击日本及日伪军增加了武器和弹药。

5、立场坚定,加入中国共产党

当时的八路军抗日战争由于条件所限非常艰苦,部分八路军投降成了伪军,有次,王海突然接到一封信,打开一看,原来是同村一个投降日伪军的伪大队长写给他的信,让他也投降日伪军,日伪军条件优越,并许以高官厚禄,王海看完信,立即烧了这封信,并没有理会日伪大队长,后将此事汇报了八路军组织,并表示坚决拥护八路军和共产党一起抗日,由于其战争和平时的出色表现,194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由于对枪支修理较为熟悉,王海任鲁家峪抗日根据地兵工厂厂长,任务更为重要。1943年日伪军找到了在遵化城里开斗局的刘玉,日伪军带着刘玉和怀抱着1岁的儿子王海之妻刘永华去鲁家峪,劝说王海弃暗投明,投降日伪军。老丈人、妻子和儿子的突然到来,使王海很是震惊,王海思想非常坚定,并给妻子和老丈人做了工作,安排好家里人,同时把兵工厂也转移了地点。继续带领兵工厂八路军员工,修枪、修炮、制作炸药、炸弹、手榴弹、地雷、子弹等,为冀东军分区主力十二团、十三团以及县区游击队和民兵提供武器。


抗日战争时期从敌人缴获的日伪武器


6、潜心研究技术,使子弹杀伤力提升

在兵工厂,在偶然的机会里,王海看到了一位战士用的是从鬼子那里缴获来的三八大盖枪,枪袋里的子弹被他看到了,根据他在兵エ厂工作几年的经验,他知道这种子弹的杀伤力有点小,如果距离远的话,就穿不透人的身体。他向那

位战士要了一枚子弹,白天工作,晚上回到营地也不休息,就研究怎样让子弹的杀伤力变大的窍门。最后发现只要用刀子在子弹头的顶部削下一部分,让子弹头变尖一些,这样打的话,进ロ小,出ロ大,威力就増加了好几倍。子弹经过改进,部队的战斗力大大的増强了,上级为了嘉奖他,提升他为营长。

7、抗日战争胜利后,参加解放战争负伤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王海继续参加解放战争。转战热河,来到辽宁,继续战斗。在一次战斗中需要把城门炸开,他们做掩护,他参加了这场战役,他们不畏惧国民党,勇敢的冲锋,但是国民党人多,已经有一部分兄弟光荣地牺性了,所以剩下的人不多了,他为了鼓励剩下的兄弟,在短时间内组成了“敢死队”。他吩咐弟兄们每人拿四个炸药包,把这些炸药安在城门下,但是城门下的炸药包还是少,所以他就带着弟兄又冲了一次,等回到城门下时,就剩下二个人了——他和一个弟兄。可还是少,他就不顾性命的又冲了一次,这回,弹药包够了,他点燃了炸药包,但因为炸药包威力太猛了,王海虽然跑出了一段距离,炸弹爆炸了,但他还是被炸得飞了出去,炸成了重伤,他静静地躺在地上,脸被炸得血肉模糊,身体多处骨折,伤的非常严重,已经奄奄一息了。城门被炸开了,作掩护的同志们像箭一样冲了过来,战斗胜利了。

王海被弟兄抬着他去了医院,医生们紧急抢救,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整整进行了18小时,命保住了,可是双眼却再也看不见任何东西了。

8、眼睛看不见了,但是心里有盏明亮的灯

王海为了不给部队添麻烦,主动申请回乡。王海于是回到了自己的老家罗秀庄村。虽然他眼睛看不见了,但是心里有盏明亮的灯,他在村里积极发展共产党员,带领全村广大贫下中农进行土地革命,开垦土地,种粮,种棉花,支援部队等等。他被村民选为罗秀庄村建党后的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全村人民都拥护他,他一心为公,他在当党支部书记的六年里,支援前线,帮助伤兵,帮助贫苦百姓,教育村民,宣传党的政策。后来,王海还不顾家人的反对,把刚刚能帮助干活的大儿子送到北京机场,还把妻子最爱的小儿子送到部队去,保卫国家。

后记:王海思想坚定,意志坚强,立下和党走的入党誓言,不论在什么环境从未动摇是难能可贵的。他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功、在兵工厂的功绩以及伤残后回乡任村党支部书记所做的贡献,享誉遵化城乡。1974年因病逝世。

2018年7月30日第一稿

作者:王亭贯

事迹口述:遵化苏家洼罗秀庄王克林、王克民、王克利、王秀春

王海老照片提供:王克民、王秀春

参考文献:

1、凝血砖,程水星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版

2、遵化革命史(1919-1949) ,中共遵化党史研究室编

3、 冀热辽人民抗日战争

4、王氏家族总谱,主编:王森,2012年3月

5、身边的英雄,罗秀庄小学秀彩文学社编,祖孙对话忆王海,王钰洁、钟爱美,2015年10月

遵化文史,探寻历史遗迹,挖掘过去的辉煌,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公众号!

遵化文史,预约挖掘历史与传说、人物故事、企业和个人,宣传正能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