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遵化集市丨在外打拼的遵化人,22年后再去赶集偶遇

 遵化文史 2020-08-18

作者:张金利

22年没有赶过东新庄大集啦,童年最向往的购物天堂,方圆几十个村庄的线下交易平台。少年的记忆里,父亲每次去小镇赶集,都要带回几个烧饼、麻花,几斤水果,还有玩具手枪之类的小玩意。小镇既有好吃的又有好玩的,因此成了人们心驰神往的美妙地方。

如今的东新庄大集仍然地气十足,商品琳琅满目,农村所用应有尽有,集市上的人川流不息,实体经济在民间依然全心全意默默无闻的为百姓服务着!

分别22年,我却在这里偶遇,偶拾,偶思!

图中大伯6年前因肝硬化出血来北京由301转入309医院,手术两次捡回一条命,全程全是我安排的,如今状态良好,瘦了许多,确实开始没认出来!

图中戴草帽推车背影大伯主动和我打招呼10秒后认出来,儿子日本留学回来在北京空军总医院泌尿外科专家,儿媳妇在阜外医院为患者操心费力!老爷子干净利落在十里八村自己卖豆腐有口皆碑,说开学就来北京送孙女上下学!和我埋怨北京老家之间拼车不如班车便宜,差50元呢!

图中是做烧饼的吊炉和我家祖传近百年的麻花,死面吊炉烧饼是全遵化人民的重要早餐,立夏节气的纪念美食!麻花是我们家的祖传,全家谋生的手段,大约在九五年前后全村一天能生产销售到全县680多个村1500斤面粉的美食!麻花也曾经让我在济南大学美食节上技压群雄,分享给祖国各地同学们品尝!今天我们正在研究把老祖宗留下的手工传统美食申请非遗,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图中是铁匠家依然传承的原始锨镐锄杷,诉说千年来劳动人民的质朴和勤奋!

图中就是铁牛的弟弟手扶拖拉机!也是家庭轿车的前辈!

图中虽然家家户户都用,用途极其广泛,不过环保和专家都给它亮了红牌,确依然没有被罚下!它的命运和历史地位,等吧!

上两图就是小镇的天和地!小镇永远属于它!

集上遇上了5年前捐赠过的南营小学校长,集上商定开学后捐赠1000册图书给孩子们。教育是农村孩子的最重要出路,愿意家乡的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茁壮成长。

故乡,小镇,

烧饼,麻花,

大伯和拖拉机,

农民的锨镐锄杷!

塑料袋和蓝色的天!

镇政府敞开的大门啊!

遵化,小镇,咱们的老地儿,新家!

抚今追昔,我感慨顿生:小镇集市,不就是农村生活的一个缩影吗?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共建和谐就像一缕缕清新的春风,她使乡亲们千百年来幸福和富裕的梦想正一步步变成现实。这就是我家乡的小镇,我默默祝愿她的明天更辉煌!

作者:张金利

编辑:王亭贯

遵化文史,探寻历史遗迹,挖掘过去的辉煌,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公众号!

遵化文史,预约挖掘历史与传说、人物故事、企业和个人,宣传正能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