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天煮老白茶暖身,夏天喝新茶解暑,那秋天该如何喝白茶润燥?

 海阔天空wslas3 2020-08-18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企鹅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立秋过后的这段时间,天气还延续着夏天的荣光和燥热。

眼下,火气还没全退,燥气已渐渐起。

初秋时节潜伏在深处的秋燥,正在悄然之间酝酿。

末伏的暑热,再加上秋燥,以至于这段时间是全年中最容易“上火”的时节。

等到出了伏,天气变得再冷一些,秋燥给人带来的不适更是明显。

到那时,许多人会感觉到身体像是离开的“水的滋润”那样,一入秋就容易出现皮肤干燥、过敏发痒等问题。

再等到进入深秋和冬季,更是干燥到不行,毛衣滑过的皮肤会带起噼啪的静电。

并且,嘴唇是干的,喉咙也是燥的,哪都感觉不舒爽。

按传统医学上的观点,秋冬季干燥,会有损人体的津液。

燥,宜润。

干燥的季节,多喝几杯鲜香醇爽的白茶,对身体更有好处。

不过在一年四季里,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天气变化不断。

从喝茶养生起见,不同的季节该如何喝白茶?

《2》

春季喝白茶,怡神为主。

万物始发的春天,大致可分为早春、仲春以及暮春。

早春时节,春寒料峭,甚至会比冬天更多一分阴冷。此时喝白茶,建议选上了年份的寿眉、白牡丹等。

这些带芽带叶片的白茶,经过一定时间的陈化后,药香沉郁, 陈香悠扬,汤水愈加醇厚饱满。

认真的喝几杯汤水甘醇的陈年白茶,将暖乎乎的热茶喝进了胃里后,最能消寒暖身。

从驱散春寒的效果看,喝老寿眉、老牡丹时,可以尝试用煮茶的做法。

或是先用盖碗泡茶,喝过六、七冲茶汤后,将泡开过的叶底用于煮茶。

也可以直接用煮干茶的方法,不过茶水比例要适时调整,投茶量不用过多,每次煮300-400ml水的前提下,放2-2.5克干茶即可。无论是煮散茶,还是煮饼茶,都适合这样的做法。

等到了仲春,天气乍暖还寒,阴晴不定,昼夜温差大。

忽冷忽热的时节喝白茶养生,同样不妨多喝老茶和尝试煮茶,可以预防感冒。

比起盖碗冲泡,煮茶的好处在于简单省心,省去了一次又一次冲泡出汤的步骤,解放了泡茶的双手。

煮好一壶热茶后可以放在煮茶的炉子上保温,放着慢慢饮用。煮出来的老白茶,汤水更顺滑清甜,别有一番风味。

走出冷暖不定的仲春,天气逐渐稳定下来的暮春,伴随着气温的回暖,一派春和景明。

此时,气温回暖,人体会感觉更加舒适。

然而在这天气暖洋洋的时候,却容易让人在午后犯困,出现“春困”的现象。

从应季喝茶的情况看,可以多喝一杯香气馥郁的白茶,以此提神清醒,让心情得到放松。

暮春之际,太姥山上的茶园里往往还是采春寿眉的时候。当年的春白茶还在陆续的采摘、加工制作过程中,远没有到适合上市的时间。

草长莺飞的时令下,可以多喝去年的白茶。前一年的白毫银针、白牡丹、白露茶等等,经过了一个阶段的陈化后,香气和滋味得到了更进一步的转化。

并且这些茶香气高扬,汤水淳和,适宜在春天的时候饮用。

《3》

夏天喝白茶,解暑为主。

从暮春过渡到初夏,天气尚未大热,阳光和煦,清风正好。

此时,同样可以延续暮春喝白茶的建议,喝陈了一、两年的白茶。

按照白茶储存时间的区分,陈白茶刚好处于新茶和老茶的过渡期。它的整体风味上,既不失新白茶的清鲜清新,又初具了老白茶的甘醇。

天气晴和,凯风自南的时节里,多匀出一点时间,喝一点陈白茶,也是不错的选择。

干度合格的白茶,可以实现较长时间的保存。伴随着存茶时间的延长,白茶的整体风味可以不断的发生良好陈化,日新月异,风味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喝白茶,我们不单单要把目光放在新茶、老茶上,适时的喝一点陈白茶,也能感受到不错的风味。并且,在认真喝茶品尝过后,还能对白茶的陈化转变有更深刻和直接的了解,妙不可言。

初夏过后,气温日渐升高。

充沛的阳光和热量,让夏天的热情愈演愈盛。炎热的气温下,人体容易出现体热熏蒸,汗如雨下的情况,体力消耗比较大。

这时的饮茶养生,讲究清补。

从喝茶的方式选择上,不推荐煮茶,而是泡茶喝。

毕竟在大夏天里,对着一个火炉式不断加热的煮茶壶,容易让人感到燥热和烦闷。

而在喝茶的建议上,可以多喝春白茶。

春白茶的芽叶较细嫩,白毫数量丰富,茶氨酸含量高,整体风味较为清新。

户外暑热当头时,多喝点儿春白茶里的白毫银针、特级白牡丹等,通过这样胶质丰沛,茶氨酸含量丰富的茶汤,可以很好的补充人体的所需的氨基酸物质,更有利于人体机能的协调运作。

等到三伏天,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来临。喝茶养生当然是首选新白茶去暑、降燥、清补。

每当到了这时,当年春季产出来的白毫银针、白牡丹、春寿眉等新茶,经过一段时间的陈化后,步入鲜爽极佳的适饮期。

不少有经验的老茶客,会选在这时多喝点新茶里的白牡丹、春寿眉。

因为它们的花香分外高昂,毫香、草药香浓郁。多层次的花香里,栀子、晚香玉、茉莉、七里香等百变的清芬,层层叠叠,曼妙不已。

按中医的说法,芳香可通窍,天然清新的茶香,最是能解除暑气给人带来的周身不适!

《4》

秋日喝白茶,解秋燥是重点。

立秋后,暑热在一时半会间还难以消散。

一直等到处暑过后,三伏天过去,秋凉才能慢慢盼来。

在夏秋相交,气温还没彻底变冷的时候,可以多喝新白茶。

多喝高山产的日光萎凋的养分丰富的新茶,可以补充人体的津液,既去暑,又解燥。

等到天气正式变凉快后,秋高气爽,天高云阔,温度渐渐下降。

历来在文人的眼里,秋天有“一场秋雨一场凉”的说法。

秋日肃杀,给人最大的感觉是天气干燥,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等上火症状。

为了缓解秋燥上火,同样建议喝年份较新的白茶。

比如,2020年的白牡丹、春寿眉,以及2019年、2018年的白茶等。

这些年份较新的白茶,由于还没有经历长时间的陈化,茶叶内部的茶味物质仍处于较为活跃、活泼的状态,整体风味较鲜爽,鲜醇。

冲泡过后,茶汤清润,花香、药香、粽叶香等植物香型明显,能很好的补充人体的津液,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

另外,从应季的饮食特点看,秋天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期,经历了漫漫苦夏的考验后,严冬就在不久之后。按秋收、冬藏的传统理念看,秋季的饮食是“贴秋膘”的关键期。

为了给身体补充足够的能量以过冬,饮食上少不了吃多大鱼大肉等荤重食物。

往往为了贴秋膘,大荤大肉过后,会出现口腔黏腻、不清爽、肠胃不好消化等问题。

这时多喝点白牡丹,解燥解腻,清新口腔,促进消化的效果,实为一绝。

《5》

冬天喝白茶,老白茶是主角!

南方的初冬,冬阳杲杲,略带微寒。

此时,最佳的喝白茶建议,是喝一点白毫银针。

等到冬天后,2020年的白毫银针们,头采米针,抛荒银针,生态银针,荒野银针等银针家族的成员,刚好经历了近半年的陈化。

半年的时光,对白茶而言是重要的风味成长期,可谓是新白茶阶段最耀眼的一段光芒。

许多的老茶客们,会选择在这样的时间节点,感受白毫银针存放近半年后的风采。毫香日渐浓郁,茶汤的浆感、对舌面的包裹感变得更细腻。

等到天气再冷一些,冬天的本色的显现了。

寒冷的冬季里,万物闭藏,面对屋外的呼啸寒风,最惬意和风雅的事情,莫过于煮老白茶。

冬日喝白茶,老白茶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用盖碗泡着喝,能尝到一款好茶的原汁原味,以及不同冲泡次数下的茶香和茶味等层次变化。喝茶的体验感最为精彩。

煮老白茶,则是悠闲雅致的消遣,能喝到不一般的滋味。

围炉煮茶时,村姑陈的常选是煮一壶带有枣香的老白茶饼。

2016的白露寿眉饼,2017年的秋分寿眉饼……

这些一款款颇有特色的寿眉,它们蓬松的梗叶在压成了茶饼后,药香沉稳、枣香甘甜、陈香和粽叶香的气息迷人。

煮一壶老茶,邀茶香满室,分外惬意和轻松。对冬日的暖身驱寒而言,大有裨益!

《6》

春花秋月,夏风冬雪。

亘古不变的四季流转下,应季养生的饮食,大有讲究。

清代的文人,历史上有意思的“吃货”袁枚,专门写了一本《随园食单》。

里面写到了四季不同的吃食:

“冬宜食牛羊,移之于夏,非其时也。夏宜食干腊,移之于冬,非其时也……”

“三月食鲥鱼是也,四月食芋芳是也。”

不时不食,是古人的养生智慧。

喝白茶,一年四季不同的季节,也有不同的“应季讲究”。

春天喝花香清新的白茶,能解春愁,怡神自得。

夏天喝新白茶,解暑解燥,防暑是关键。

秋季喝白茶,选择丰富,解秋燥是重点。

冬日寒冷,茶汤醇厚的老白茶,此刻正当时!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原创撰写,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