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劳神费力编辑冷门书 引起海内外关注 《挽孙中山联选》历艰面世

 儒墨轩 2020-08-18

【按语】这是笔者90年代在人大新闻学院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旧作。

湖北沙市市政协文史编辑刘作忠,历经十二载,终于编成了一部填补空白的书《挽孙中山先生联选》,以自费出版的形式得以面世。在当今“畅销书”大出风头的情况下,刘作忠默默无闻、劳神费力地编辑这样的“冷门”书,似乎不合时宜。但恰恰是这部不同流俗的楹联专辑,引起了海峡两岸以及大洋彼岸知名人士的密切关注。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对刘作忠的作法十分欣赏,为其题词:“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李侃、魏传统、顾平旦、常江等文化前辈,也分别给作者挥笔题词。国民党元老陈立夫为该书欣然题写书名,美籍华人陈香梅女士雅赐墨宝“浩荡深谋真气壮,纵横才智胜风雷”,美国中华楹联学会会长潘力生先生为此书赋诗一首:“联语随心写,人间翰墨缘。晚晴无限好,笔底五洲烟。笔岂龙蛇走,声惭金玉音。江山凭点缀,万里故园心。”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土、史学家张玉法先生题词:“盖棺论未定,斯编集大成”。这些题词使得这部不同寻常的书熠熠生辉。

孙中山先生于1925年3月12日在京仙逝,举国哀恸,各界人土纷纷以挽联这种传统形式表达哀思,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都是空前的。据估计,海内外的挽联多达 20万副以上。这些挽联中,字数最少的仅有8字,最多的当数老同盟会会员,湘人刘揆一奉献的256字长联,比著名的昆明大观楼长联 (180字)还要长。这些挽联堪称中国楹联文学史上的奇观,也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不可缺少的资料。然而,孙中山先生仙逝近 70年来,海峡两岸却无一本挽联专辑。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珍贵的楹联不断散失,成为一大憾事。有感于此,刘作忠以顽强的毅力多年来搜集、整理幸存的挽联,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梳理出 1900余副,编成40余万字的《挽孙中山先生联选》一书。  

刘作忠是一位有心人。1982年至1987年期间,他自费在湖北各地搜集《湖北名胜楹联》有关资料时,就巳注意到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挽联,1988年后,他又继续奔赴蜀、湘、苏、浙、沪、赣、豫、鲁、冀、京、津、辽、皖等地,广征博采民国史料及挽孙中山楹联。1990年,他完成《民国野史》一书以后,又将全部精力投入《挽孙中山先生联选》的编辑工作。1992年底初稿完成,他一边修订一边与出版社联系,回答令人震惊:有索要数千、数万元“审稿费”(无收据)者,有要求包销数千、数万册书者,更有要求在该书编著者后面加署编辑大名者,等等。刘作忠几乎绝望了,他收入低微,生活本已十分艰难,怎么能应承这些要求呢?对于试图 “搭便车”署名者,他更是气愤。刘作忠编书出书,不是为了名 利,他倾家荡产搜集、整理挽联,只是出于对文化遗产的珍惜和 对一代伟人的敬仰。在难熬的日日夜夜,他常以馒头和清水充饥,与贩夫走卒同住,吃尽了苦头。这样一位“书痴”,在商潮滚滚的今天真是罕见。值得庆幸的是,他的书最终由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正式出版了。遗憾的是,此书因种种原因销路不畅,至今他还肩负两万多元的债务。

(原载于1994年8月3日《团结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