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着眼于二十一世纪人才战略(旧闻)

 儒墨轩 2020-08-18

【信奉】

俯首甘为儒子牛,一个人生活在世上,离不开过去的与现在的人类群体共同努力的结果。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为人民服务”就是我的生活信念与行为准则。

【小传】

杨叔子,男,汉族,中共党员,1933年9月出生于江西省湖口县。中国科学院院士、机械工程专家、博士生导师、18所高校兼职教授, 1993年1月任华中理工大学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

【记事】

清瘦的杨叔子校长走在校园林荫道上,不会给人威风凛凛的感觉。但他那高高的前额,却使人相信他胸中自有韬略。校长事务纷繁,必须总揽全局,在千头万绪中,杨叔子校长认定一个道理,那就是:学校水平的高低最根本的是取决于教师水平的高低。因此,他一接任校长,就着手抓两个重点:一手抓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年轻教师的培养;一手抓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

着眼于21世纪人才战略,杨叔子校长十分重视年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从“精选,厚待、重用”的原则出发,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去年,学校在职称晋升方面进行改革,在提职考核业务时,不是只考核任现职以来的工作成绩,而主要是考核近五年的工作成绩,这样,年轻教师就不会因任期短而影响晋升,年长教师的晋升也不能只靠资历,通过加强“择优”、鼓励“竞争”,近两年学校晋升了一批年轻的教授、副教授,连续晋级者也不乏其人,这些破格晋升的教授、副教授,成为朝气蓬勃、勇于创新的中坚力量,为学校上水平作出了出色的贡献。

杨叔子校长抓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除了正常的工作外,重点健全了激励机制,奖优罚劣。特优的博士生在毕业留校后,即可破格晋升高级职称;不合格的研究生被淘汰出局。由此形成研究生教育中的竞争局面,既有利于出高层次人才、高水平成果,又为师资队伍提供了良好的后备力量。

早在1992年1月,杨叔子教授当选学部委员(即中国科学院院士)时,有人问他:  “你下一步怎么办?”他不加思索地回答:“抓紧时间,培养年轻一代”。担任校长以后,他果真为此殚精竭虑,目光投向了新的世纪。

(原载于1994年10月6日《光明日报》,华中理工大学已更名为华中科技大学。笔者在人大新闻学院读博士期间发表此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