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恩师吴林伯先生《忆十力师》一文的信息含量

 儒墨轩 2020-08-18

三联书店2008年10月出版的《熊十力生平与学术:存斋论学集》一书,收录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吴林伯先生写于1985年11月4日的文章《忆十力师》一文。1984-1987我在武汉大学读研,经常听吴先生说到熊十力、马一浮两位大师。按照学术传承的谱系,吴林伯先生是两位大师的入门弟子。这确实很了不得!

现在我认真阅读《忆十力师》一文,理解的深刻程度远远胜过当年。大师不只是虚名唬人,而实实在在就是认识层面的高人;也绝不是书呆子,而是知行合一的智者。吴先生笔下的大师,对于后人极有启发。

大师在政治上是明白人。熊十力先生反清而追随孙中山,辛亥革命参加过起义,但他不喜欢袁世凯与蒋介石,毅然由从政转入治学,也不是桃花源中的隐士,与弟子也不单纯谈论学术。大师鼓励门徒在政治上明辨是非,即使跟人也要跟个好人。

大师也食人间烟火。1954年熊十力先生为住房问题给陈毅写信,陈总很快就给他安排了比较舒适的住宅。这就属于善于依靠领导办事,而不是只发牢骚。

大师在意识形态上不糊涂。熊十力先生肯定“毛公思想,固深得马列主义之精粹”,解放后他写信给周恩来总理,倡议设立研究机关,敦请老辈担任指导,招收的研究生,必须兼学马列与西洋哲学,培养学贯古今中外的国学人才。

大师永不自满。虽然《新论》已经成为名著,但熊十力先生到晚年还在修改,君子就是要谦虚。

      大师要能够甘于贫贱。熊老看不起居宰相之位、不学无术、嫉贤妒能的公孙弘,赞赏被公孙弘诬告遭贬而回家研究《春秋》的董仲舒,历史让董流芳百世。

大师要精通文字、自然、社会这三本书。大师不依赖很多参考书也能撰写不少出色的论著,因为宇宙万物都是先生的书库,关键在于平时的仰观俯察、感应会通。一旦执笔,就会心明手快、钩深致远、声入心通。

 大师能够欣赏别的大师。当吴林伯先生向马一浮大师去学习的时候,熊十力大师并不嫉妒,而是十分赞成,认为自己的诗赋比不上马一浮大师。

大师赞成精通外语。熊十力先生常说:“如果我懂各种外文,能读印度及希腊以来的哲学原著,成就一定大些”。只看翻译的著作,就会受到局限甚至有错误。

大师也是性情中人。由于研究“唯识论”以及佛学属于唯心主义范畴,熊十力先生在解放后的无神论氛围中比较尴尬。有一天陈毅去看望他,他竟然嚎啕大哭。陈毅问为何伤心?他回答说“我有学问无人可传呵!”这一哭引得陈毅同情,在公开场合提倡唯心论与唯物论都要研究,增长了人们对熊十力先生的崇敬。

总而言之,大师就是大师,在各方面都是大师。可惜今天再也难以遇到熊十力这样的大师了!我的导师吴林伯是多么幸运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