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桑椹熟透好酿酒

 聆听风吟 2020-08-18

       家乡五月,正是桑葚成熟的时节,山上山下,桑叶被夹杂在酸枣丛之间,在阳光的照耀里,闪烁着幽绿的光芒。

       少年在乡下,水果极少,冬天以葱当苹果,夏天采桑葚为食,在割麦劳作的间隙,吃一把桑葚,尽管手指和嘴巴都变成了乌紫色,但那绝好的美味,从齿颊入腹,慢慢的消融后,一直停留在记忆深处,挥之不去。

      所以只要见到卖桑葚的,就会买上几斤,或制酱,或酿酒,将那储存已久的味道浓缩到器皿里,想家了就拿出来嗅一嗅,人虽未至,心却早就飞回了宣务山上.......

   

        我小时候和伙伴们到山脚下的化肥厂区内去摘桑葚,在满树碧绿的掩映中,一缕香甜扑鼻而来,略一仰脸儿,便有一簇簇桑果儿露出甜甜的笑靥。微红的宛若小女儿情态,在羞涩中回眸,欲语还休;深红的恰似新娘子,含苞待放;紫红的则如已婚少妇,一颦一笑间风情万种;颗颗籽粒饱满,透着成熟;个个盈泽灵润,令人垂涎;捏一个与唇相接,像一勺蜜糖沁人心脾,甜到心底。

      《诗经》里有“桑叶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的诗句,晋代傅玄在《桑葚赋》赞曰:“繁实离离,含甘吐液;翠朱三变,或玄或白;佳味殊滋,食之无。(du)”今天又读到徐双山先生的辞赋,“根深植以不朽,守故土而怀忠。”掩卷沉思良久,乃拍案叫绝——这便是“桑梓”之真切涵意也!

               

       我来自农家,对于农人的艰辛我是亲眼目睹的。割麦时节,饭食要在田间地头上吃,“土里刨食”是最形象的画面。野菜野果遍地都是,但采摘却是最辛苦的劳作。汗珠子摔八瓣儿,才得一把果实,或许你不曾见过,或许你认为不值,但对父老乡亲来说,耕耘稼穑都是来自先祖的恩赐,对于山川土地,他们敬畏,他们勤种勤收,正是知恩惜福,不离不弃,爱乡爱水的虔诚!

       桑荫青青紫椹垂。万物皆得庇佑,故“敬畏天时,谢春秋之惠赐;感恩地利,喜风物之怡人。款款乡情,殷殷祖德。”一片桑林,寄千古之思,东汉刘秀,曾因桑葚而得命,登基后封桑为树王,千百年来,桑果成为帝王的御用补品,在我们家乡,仍流传着王莽追刘秀的传说.......

     

       桑葚成熟时,恰是盛夏,而在北方,桑叶不是用来养蚕的,而是用来入药的。霜桑叶就是霜降以后采集的桑叶,可煎煮代茶饮,具有疏风散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等功效。而桑枝泡脚能祛风湿,温经通络,快节奏的生活,导致人饮食不节,可用民间偏方治疗,而桑树浑身是宝,就看您会不会用了。

        贯华夏之慧根,酿人间之琼浆。

       而桑葚与粮食酒,经过长时间的发酵混合,倒入玻璃杯的紫红色的玉液,成就了酒的味道,酒味在碰撞中,更激发了浓厚的乡情,绵香醇厚,裹着一缕甘甜,荡漾在心坎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