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爱之名征文】王宝如/暖意

 百姓文学社 2020-08-18


致力打造普通百姓的‘微’文学领域公众平台

暖意

文/王宝如

孩童时,家是甜到嘴里的棉花糖,酥到心头;长大后,家是暖到心头的白开,暖到心坎。家,或许仅仅只是匆匆一瞥,却带来一份缠绕心头的释怀与淡然。

“D3701动车开始检票。”顿时人潮涌动,忽的一声,人们便蜂拥至检票口。

陌生的面容、匆忙的身影刺激着我的双眼,嘈杂的声音从四面八方挤入耳朵,心便跟着变得百般不安。离家前,与母亲闹着,斗嘴过,却道不尽其中的原因,或许只是由于心底那股愤愤不安的冲动在一直闹腾着吧。

望着人群渐渐消散,我便起身,拎行李,准备检票。四处张望的瞬间,瞥见一个熟悉的面庞。定睛一看,母亲正趴在栏杆前,望着一个方向。呆滞的目光与母亲不期而遇,想说什么,但话语却一点点消融在心头。我朝母亲挥了挥手,母亲重重地点了一下头,并示意我赶紧检票。“难道一直等着,望着那个专注于另一个世界的我,”心里絮叨着,忽的一阵寒意涌上心头,凉凉的,不由分说地将我的倔强打败。

转身,我朝着检票口大步迈去,留一个渐行渐远的身影给她——母亲。

动车上,窗外的一切转瞬即逝,变幻着,格外惹人联想。闭上眼,脑海中却挥之不去的是母亲的身影。

从未接受过教育的母亲,是个纯正的文盲,甚至连基本的普通话都说得磕磕绊绊,同时还掺和着一口闽南音腔。闲谈时,总会偶尔调侃着母亲的普通话,偶尔还学着母亲说话的语调,惹得我笑得前仰后翻。母亲便用方言一本正经地说,“不要闹!”

回忆起年少时的穷苦与不公平的待遇,母亲淡淡的说声:“都过去了,还提它干什么,现在挺好的。”说着说着,母亲望向窗外,仿佛那片湛蓝的天空可以承载她所有的委屈。不经意间发现,母亲正用食指悄悄地擦拭着眼角的泪。时间或许可以稀释曾经的苦与痛,却怎么也抹不掉那一段段回忆。

或许就是这么一个普通到极致的母亲,于我而言,却温暖了我整个世界。

小时候,在母亲的怀里闹腾过;趴在父亲的背上酣睡过;背着弟弟满街跑过。

长大了,却渐渐发现自己少了一份温暖去温暖家人,温暖自己。

现在,成熟了,最怀念的莫过于家的温暖与味道。

一回到家卸下沉沉的背包,闻着饭菜香,三步两步地跨进厨房。母亲正忙活着洗菜、炒菜,餐桌上已有些许热腾腾的饭菜。拾起饭筷,便迫不及待地开始大吃。母亲看到我狼吞虎咽的模样,笑着道:“饭马上烧好了,等会一家人一起吃。”期盼着,期盼着,总算盼来了一家人的“合伙饭”,餐桌上父亲总是默默地吃着饭,夹着些许的菜,迅速便吃完起身,准备庭前闲聊了;母亲则一边吃着饭菜,一边絮絮叨叨对着我们道:“多吃点,饭不会给你添肉的。”听到此话,弟弟总是调侃道:“她再吃,再吃,要超标了!”我瞪了弟弟一眼,他便飞一样的将饭菜全倒在嘴里,连嘴角,衣服上都是饭粒,甚是狼狈。母亲带着责怪的语气,说道:“瞧瞧你,还有你啊!”

一顿合家饭,或许最重要的并不是餐桌上的饭菜,更重要的或许是围聚餐桌时的其乐融融。

怕离家时的无措,怕忆家时的感伤,或许怕家给的温暖太丰厚,直接沉溺于温暖中,无法自拔。

家,或许是一个个未接来电,回拨后那接二连三的询问与叨扰;家,或许是一张张车票,在往返之间找寻到一种归家与离家的平衡感;家,或许是一顿顿美餐,在饱食后的一种幸福感。家,感触最深、最深切的便是你若在这,我便不离不弃的决心。

正如龙应台在《目送》所言:“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远方,或许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智慧,成为一个更有思想的人,但家却永远是一片热土,还你最纯粹的灵魂与血肉!

无论身处何地,请都被忘了归家的热切与温暖!

作者简介:

王宝如,笔名琉言,一个文学的习作者,纵使平凡,亦要不凡!

主编:莫然

副会长:云朵

嘉宾:郭进拴、陈沛富(书画家)

特邀评委:刘顺洪、程奋只、、薛翠珍、杨晨

特邀主播:幸福、念、一生有悔

责任编辑:朱进钢、若兰、曹思、周密

莫然文学百姓作家联盟欢迎您!

作者投稿作品需原创首发(请附带作者简介)。投稿题材不限。投稿五天若没有收到用稿通知,可另行处理。为便于及时处理稿件,请作者将稿件投到投稿邮箱,微信、QQ对话框不收任何稿件。投稿作品推送后若涉及纠纷,文责自负。投稿邮箱:1505105907@qq.com(诗歌除外)、3458527207@qq.com(诗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