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王小渠/家乡的小米(小说连载)

 百姓文学社 2020-08-18

致力打造普通百姓的‘微’文学领域公众平台

【河南】王小渠 | 我的父亲 (小说连载)

【河南】王小渠 | 我的父亲 (小说连载)

王小渠 / 乡村轶事(完)

                故乡的小米

                    作者:王小渠

                              一              
     小孙子五个多月了,他长的玲昽剔透、乖巧喜人,喜欢叫人抱着,一点也不认生,你一逗他就笑,让逗他的人顿生容耀感。尚不能坐亦不能爬,但在床上可以连着翻身,掉到床下过一次。想往前够东西时,把小屁股一蹶,用劲往前一蹬,每一下能挺进一二十公分,模样很是笑人。
     该给孩子加点奶以外的食品了,加点什么呢?我们准备熬小米粥,看看小家伙的肠胃能不能接受。  拿了点从老家带来的小米下到锅里,用文火熬了一个小时左右,熬成了稠乎乎的米粥。挑上面稀一些的汤油灌进奶瓶里,约有七八十毫升左右,晾到四十度,让他吃了看看怎样。
      没想到小孙子“咕嘟”“咕嘟”一口气把米汤喝了个净光,完了还犹未尽兴的样子,对着空奶瓶吸吮了半天。当天晚上和第二天小孙子一切如故,没有半点不舒服的表现。我专门为他准备的新安县消食丸也没有派上用场。此后的这十来天,我们每天都给他喝上一顿小米粥,小孙子喝的风生水起。难道他与“小米"有缘?这让我们真的相信了小米这种东西能养胃的说法了。喝着这来自家乡红土地里喷香的小米汤,让他愉快地成长吧!
      今天,家里打来电话,家乡的谷子又熟了,正在收割,这也就是说明年的小米又有来路了。一个电话勾起了我对故乡和故乡秋天里那满坡谷子的美好记忆。金秋时节谷子熟了的时候,满地的谷穗象一根根垂着的棒子,毛茸茸的。越是长的谷穗头垂的越低。风吹过来的时候,谷子叶沙沙作响,谷穗迎风摇曳象缓缓的波浪。庄稼人,接近丰收的时候心里是甜的,他们忘记了伺候这种庄稼时是多么的辛苦,更不会记起为这个丰收,自己的汗水流了多少。是汗水撒满田间,才换来了这颜色金黄籽粒饱满的果实啊!


     小米是谷子去壳以后得到的果实。脱去的谷壳,叫米糠,是猪和羊的好饲料。谷子的杆和叶是牛和马的精饲料。谷子的根须又是农村人冬天做饭和烤火取暖的好材料。因此说谷子也浑身是宝,没有哪一点是无用的。
      谷子的杆约高一米左右,还是比较粗壮的。它的根系非常发达,深扎地下,可以从土层深部汲取营养,它特别抗旱,也抗倒伏,生命力非常顽强。这种特点,有点象我们华夏子孙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国人的精神世界里,祟尚在艰苦的境地里顽强成长战胜险恶并最终取得胜利的人和物,而谷子正是具备了这种品质。
      谷子过去叫粟,更早的时候叫稷。现在大家说的五谷,是稻、麦、稷、黍、菽。五谷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华夏文明的孕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巜诗经·国风》中“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的诗句,反映出当时的黍(shu)是人们的主粮。稷被称为粟的时候,粟取代了黍的地位,成了我国先民首选的裁培植物。因此,先民们把稷当成了神来祟拜,叫稷神。在一个国家里稷神与社神并重,因此,人们又把国家称为“社稷"。

                            三


      我国几千年来以农立国。慢慢培养起来的粟文化与中华文明一样源远流长。粟,先人们引种已有万年余。在西安半坡村、河北磁山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距今七千年〉都出土了粟粒。同列五谷的稻,耕种史只有四千七百年左右,小麦则是商朝盘庚迁都安阳以后的事了。
      中国的粟,经阿拉伯、小亚细亚、奥地利再向西传到了欧洲。因此世界都认可我国是粟的起源中心。
       在路边,在树旁,如今都能见到那种“狗尾草”,我们家乡把它叫“狗汪汪"。它其实是粟的野生品种。它和粟形态极为相似,染色体个数相同,生物学作用却区别极大。不过它也不是一无是处,小时候,去地里割草喂猪喂牛,我就特喜欢割这种东西。
        小米好吃,种植它却很难。唐诗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歺,粒粒皆辛苦”正是描写农民伺候小谷子时的辛苦。唐代诗人李绅对谷情有独衷,对底层劳动人民充满了无限的同情。他写的另一首诗,世人咏唱至今,脍炙人口,道是: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


      故乡人对小米的认识,来自于几千年农耕文化的传承。虽然他们不知道小米含有什么营养成分,但却分外知道把小米用在什么地方。产后恢复期的妇女,肯定首选小米汤。小米汤既能养血养胃,又能提气安神帮助恢复元气。咳嗽气喘肺燥的病人用小米汤可润肺化痰平咳止喘。肾虚火旺小便淋沥的病人用小米汤可滋补肾阴利尿排湿。烦燥不安夜不能眠的病人用小米汤可益气安神镇静催眠。
      小时候,家里养过羊,每当母羊又添了小羊羔的时候,父亲会把小米汤拿来给产羔的母羊喝下,如果没有还要专门给熬上两碗。小米汤成了家畜的产妇营养饭。
        更有几次,早上起来看见叔伯邻居们都往生产队的牲口院里跑。我也跟着去看热闹。原来生产队里的母牛又添崽了。我看到那小牛犊踉踉跄跄地已能站立,并且去寻找母牛吸乳。那头产后的母牛静静地站着,队里派入熬了一大桶小米粥在喂她,也是安慰她表彰她。一只牛犊值几百块,可是生产队里一笔不小的收入呢。全队的人都喜形于色。饲养员进京爷兴奋的很,一边拿着刷子给母牛整理皮毛刷灰搔痒,一边给大家讲昨天下午这头母牛还在拉车干活,昨天晚上就生产了,生产时如何折腾的厉害,且折腾的时间长,他又是如何处理的,确保了母子平安。母牛慢慢地喝着小米汤,享受着这用巨大牺牲甚至是生命危险才换来的美餐,仿佛明白自己的主人在夸奖自己。小牛犊过来了,母牛伸出长长的舌头,一点一点地细细地舔净小牛犊身上的胎脂,动物也和人一样,母子情深呢!

                       


     每年的清明时节,故乡那里,春深似海。“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勤劳的农家人忙着春耕,等待着细雨墑情。快到谷雨了,田间里飞来了布谷鸟,它那“布谷布谷”的叫声,似乎在催促着人们赶紧种谷子吧。到了谷雨,村庄里夜间也会响起布谷鸟的叫声,再懒散的人也知道再不种谷就晚了。
      布谷乌是杜鹃的一种,它发出的声音是四个音节相连,即“咕咕咕咕”,因此人们把它称为四声杜鹃。布谷鸟的叫声不象其它鸟声清脆苑转,而是显得有点低沉凄惨。因此人们就它这“咕咕咕咕”四声,发挥了无限的想象力。进京爷说它叫的是:“哥哥哥哥,我悔千古",他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从前,伏牛山脚下有一庄户人家,父母早亡,剩下兄弟俩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哥哥护着弟弟,有衣尽他穿,有饭尽他吃。就是去逃荒要饭哥哥也是走在前头,以防有人家的狗咬了弟弟。饿的时候哥弟俩去别人刨过的地里溜红薯,溜到红薯哥哥总是把上部的一小块吃掉,然后把下部的大部分交给弟弟吃。村里有个好事之徒见了,告诉弟弟说:看你哥哥,多偏心,他把好吃的地方都吃了,把不好吃的留给你,这是什么哥哥啊!弟弟因此起了疑心。这一天,又到山上溜红薯,弟弟见哥哥好不容易溜到一块红薯,哥哥又要去吃那上半部分,弟弟听信馋言,竟然一把夺过红薯,并把哥哥推到了崖下。弟弟拿过红薯,去吃那上半部分,没想到上半部分又苦又涩难以下咽,吃到下半部分才觉凛冽甘甜。弟弟顿时明白了哥哥为什么只吃上部而把下部留给他吃。可是,那个善良的哥哥己经丧命在自己手上,魂断悬崖!弟弟那个痛啊,悔啊!他再也不肯离开哥哥丧命的悬崖,他日夜不停地泣血呼唤:哥哥哥哥,我悔千古。终于他变成了一只啼血哭唤的子规鸟,也就是今天的布谷鸟。

                               六

     竹林叔则说布谷鸟的叫声是:“博谷,博谷,只种不出”。为什么这样说呢,他给我们讲了另外一个故事:从前,离我们这里不远的西南方,有一座山叫博谷山。山根下住着一家王姓人家。老王头妻子早逝,留下了一个大儿子,续弦张氏,带来了一个小儿子。这张氏心计毒辣,平时虐待大儿子,总想逼大儿子离家出走,将来好让小儿子独占家产。这一天张氏让两个儿子各带一些豆种到博谷山下的田里去种植,并告诉两个儿子说你们把种子种下,看到豆苗长出来,就赶紧回来。谁的苗出不来就不要回来了。弟兄两个向山上走的时候,弟弟觉得自己背的种子越来越沉,但看哥哥背着好象轻飘飘的样子。弟弟掂过哥哥的种子袋试了一下,真的比自己的轻一些。弟弟就要求和哥哥换种子,哥哥不明就里也同意了。此后在种植过程中弟弟又发现自己的种子放在嘴里嚼,香喷喷的,他把种子又吃掉了一些。几天后,哥哥的地里长出了青青的豆苗,他想起后妈的话,得赶快回家,不然又要挨打受罚了。弟弟在那里等了又等,终不见一棵苗出来。他站在大石头上使劲的喊着:“博谷博谷,只种不出。博谷博谷只种不出”。然而,空山幽净不见回声,啼血呼喊,终归寂静。弟弟最终变成了一只石头上的布谷鸟。他到底都不明白,那母亲何以有那么狠毒的情怀,把种子炒熟了让哥哥去种,却最终坑了她的亲儿子。
     布谷乌是悲哀的。它从来都是单个出现,独来独往,而不结群成对。它住的地方老是在旧的坟墓旁坟堆里。它的叫声也不好听,能影响到农村里小孩子们睡觉。我们己分不清它那略显惨烈的叫声中透出的是自己的悔恨?还是对狠毒人的仇很?这种叫声倒真叫我们把老人们述说的传统故事信以为真了。

                         

作家风采

王小渠,男,54岁,河南省三门峡市的一位口腔执业医师,工作之余热爱读书。虽经常写作散文诗歌小说,但成熟作品不多,多是自我欣赏。

社长:金罡

总编:鑫雨

主编:莫然

副会长:云朵

嘉宾:郭进拴、陈沛富(书画家)

执行主编:徐飞也

特邀评委:刘顺洪、程奋只、、薛翠珍、杨晨
特邀主播:幸福、念、一生有悔

责任编辑:朱进钢、若兰、曹思

百姓作家联盟欢迎您!

作者投稿作品需原创首发(请附带作者简介)。投稿题材不限。投稿五天若没有收到用稿通知,可另行处理。为便于及时处理稿件,请作者将稿件投到投稿邮箱,微信、QQ对话框不收任何稿件。投稿作品推送后若涉及纠纷,文责自负。投稿邮箱:1505105907@qq.com(诗歌除外)、3458527207@qq.com(诗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