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实案例 | 痘痘困扰5年,治疗一周见成效

 至诚金方 2020-08-18

梁辰

中医师

科室:针灸科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师从傅杰英教授。擅长中医辨证论治,运用针灸、刮痧、中药、膳食等自然疗法进行体质调理,治疗肥胖、瘦弱、黄褐斑、痤疮及失眠、便秘、代谢综合征、月经不调、乳腺增生、更年期综合征、亚健康等以及颈肩腰膝关节痛症,并擅长制定营养膳食、养生保健调理方案。

◆  ◆  

长痘痘(痤疮)也是一个“傲娇”的病,一言不合就“开炸”!女生“大姨妈”一来,激素水平变化,痘痘爆发;吃煎炸类食物,一上火,痘痘爆发;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焦虑、睡眠不足,也会引起青春痘……

虽然青春痘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但我们并不是对它束手无策,只要合理地避免以上的诱发因素,比如少吃煎炸类食物、保持正常的作息、保持皮肤清洁,是可以很大程度减轻痘痘的烦恼。而对于已经形成痘痘,且反复发作无法消褪的,则可以通过中医的内调及外治的手段达到治疗的效果。

真 实 案 例 

以下是我们医馆接诊的一位患者,因面部痤疮反复发作5年余,加重2月余,于2017年8月5日由梁辰医师接诊。

患者症状为面部粉刺、红色丘疹小结节、小脓疱、色素印混杂而生,个别大而深的囊肿结节;色暗红,挤压可见脓血或黄白的胶样物。

患者面色黄、皮肤油腻、胃口差、腹胀,大便粘腻、小便黄少,平时有胸闷气短、喉咙异物感,身重疲乏,口干口苦;睡眠一般,易醒;舌淡暗、瘀斑、齿痕,苔黄腻,脉弦数,尺脉沉细,体质量化辨识:素体阳虚、气虚,兼杂痰湿、湿热、血瘀、气郁,中医证型为肝郁脾虚湿热证。

且患者受月经来潮影响较明显,月经前感觉乳房胀痛、食欲亢进、急躁易怒。经血色暗,量一般,小腹酸胀。且月经前痤疮皮疹增多,月经后皮疹则减少减轻。

另外一方面,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痤疮的形成。比如饮食多辛辣、经常不吃早餐、熬夜、长时间使用电脑,处于空调环境、工作压力大等,都导致面部痤疮加重。

梁 医 师 辨 证 

梁辰医师判断,患者素体虚弱,且肝胆脾胃功能相对失调,尤其肝胆是薄弱环节,疏泄功能较差。肝胆郁结化热又长期辛辣饮食,生活环境的变化及熬夜、情绪压抑等,促生湿热体质。气虚气郁使气机郁滞,中焦湿困,促生痰湿体质。长期久坐少动,空调环境,更是使体内湿热排泄不通。是因为体质虚弱而导致实邪外侵,导致本虚标实病证的一种体质演变过程。

治疗原则应清热祛湿、疏肝健脾、益气活血。中药内服采用茵陈蒿汤+柴胡疏肝散加减,加以少量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散结之蒲公英、皂角刺。

中 医 治 疗 


  1. 面部局部清理并外敷消炎祛痘中药面膜

  2. 背部膀胱经刮痧拔罐

  3. 毫针: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肾俞、曲池、列缺、胃三针、阴三针、开四关、章门、阳陵泉、期门、日月、膻中、阴陵泉、血海、太溪、太白、公孙等穴;

  4. 艾灸:神阙(隔盐隔姜灸)天枢、足三里、气海、关元、三阴交,每次选1-2组穴位做温针灸;

  5. 耳穴:面颊、心、膈、肝、胆、脾、神门等;

  6. 中药外洗:金银花、野菊花煎水,温水洗脸;

  7. 制定相应的生活调理方案。嘱调整饮食作息、暢情致;

经过梁医师两次治疗后,患者一周后(即8月12日)第三次复诊,面部皮疹已减少明显,以额头及颈部皮损好转最为明显,且皮疹颜色明显变淡。 继续针灸调理气虚阳虚气郁瘀血体质,以巩固疗效并淡化色素印,并注重饮食作息情绪的调整。

额头对比图

脸颊对比图

下巴对比图

梁 医 师 建 议 

受痤疮困扰的患者切莫“病急乱投医”,要谨记三原则:一辨二清三调理。

  • 一辨:辨识清楚一切有可能导致痤疮产生的原因,比如饮食、作息、皮肤护理等问题;

  • 二清:清除造成痤疮的原因(如因饮食不节制、作息不正常、皮肤护理不当导致的痤疮形成)和保持脸部清洁。

  • 三调:根据个人体质和痤疮形成原因辨证施治,中药内服、外治、生活调理三结合,达到最佳疗效。

◆  ◆  

更多中医美容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