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月留痕 ‖吴茂江《农业社的大食堂》

 甘宁界 2020-08-19


岁月留痕 ‖吴茂江《农业社的大食堂》

农业社的大食堂

吴茂江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在我们家乡的每个生产队都设有一个集体大灶,名曰“吃食堂”,一到中午和晚上收工,家家就有一个大人拿着一个饭盆或饭罐去到集体食堂打饭。

我们队的集体食堂设在原来一家地主的院里,院子是解放后没收归生产队的,这是一个四合院,上房是生产队开会议事的地方,西边一排是生产队的仓库,食堂就设在东边的一排。院内各房子的前墙面上用白灰浆刷过,白净亮堂,上面还画有蔬菜、水果、社员劳动的场面。

食堂的大灶是个“隔山灶”,即锅台在一个两间大的房子里,灶火门和风匣在另一较小的房子里,中间有墙相隔,墙上开有一个传话的小窗口,这样的设计可能是防止烟火熏着做饭的吧。

打饭时间,这个大院可热闹了,抢着排队的、站着敲碗的、靠墙哼小曲的、相互说长道短的、在院中间小声埋怨的……。打好饭后各自回家,院子里便静下来,偶尔从厨房里传出的锅碗勺瓢的撞击声。

那个时代是“瓜菜代”的岁月,食堂的饭主要是地瓜、萝卜、洋芋等,米面特少。记得有一次打回家的饭是糖萝卜(甜菜)与杂面混合在一起做的粥,我怎么也吃不下去,为这还挨了父亲的一顿骂,现在一想起甜菜粥就直感觉胃水向上涌。

还有一次,我饿得直叫唤,母亲领我去食堂,向烧火的婶子要了个“灰泡”吃,“灰泡”就是在蒸馒头前,将启好的面揪一小块,做成花生粒大小的面团,放到灶火中烧熟,看面的酸碱度如何,看完后就可以吃掉。烧火的婶子是个好心肠的婶子,她把一个烧好的灰泡给了我,我还没来得急吃,正好生产队的队长进来了,他喊了一声,这是谁家的娃娃?谁领到这里偷吃集体的东西?扣掉这个娃娃家长一天的工分!母亲和婶子吓得不敢出声,我被吓的直哭,灰泡没吃成,挨了队长的一顿骂,不知队长是认真的,还是故意吓唬的,事后扣家里大人的工分了没有,但从那以后,母亲再也没有带我去过食堂,我老远看见队长就不由自主的浑身发抖。

那时候,我吃过洋芋秆磨成的粉面,榆树皮磨成干炒面,榆钱子(榆树结的籽)饼,灰条草籽面馍,苦苦菜粥等。最难吃的就是榆树皮干炒面,它放在嘴里必须要用水一下冲进肚子里,不然,只要一咀嚼,即成为一团粘糊糊,根本就咽不下去了。

不管怎样,总算坚持到食堂解散了,日子也一天天好起来了。

回想孩提时代,尽管食不果腹,衣不布体,但成天无忧无虑,无私无欲,无牵无挂,自乐无尽,还真想回到童年!

作者简介:吴茂江,宁夏海原县人,教授。曾供职于宁夏师范学院,现退休。曾在《朔方》《黄河文学》《老龙潭》《沙坡头》《葫芦河》《六盘人家》《原州》等纸质纸质刊物上发表小说、散文、古体诗多篇(首)。 

公     告

维护原创,允许转载,

但须注明来源。

不论大漠烽烟,还是长河落日,亦或一条小溪、半弯清流,每一颗文字都是甘宁界人的精神绝响。

赞赏:赞赏资金50%为作者稿费七日后以微信红包的形式发放给作者,50%将用于平台维护,音频朗诵作品平台,作者朗诵者各30%十元以下不发稿酬(此规则从2018年1月1日执行)仔细阅读,然后投稿。

长期征收下列稿件:

1、表现情感、记忆、风物类散文作品。,字数控制在2000字以内。

2、家庭教育、社会问题、生活世态类小说作品,短篇不超过10000字,中篇不超过20000字,20000字以上确实优秀稿件请分好章节,连载发布。

3、20行内精品诗歌,可以成组投寄。

稿件要求:

第一在主题栏填写真实姓名和作品名称。附照片和个人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