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六期|减掉不必要的虚荣心,加入赏识的态度

 幼儿游戏化教学 2020-08-19

小明是个非常淳厚的小男孩,而且有点胆小,更不会主动的表现自己。

在集体环境中是最不容易被看见的那类孩子。

但是小明有一个非常睿智的妈妈。

每一天妈妈接小明的时候都带着灿烂的笑容。

眼睛总在寻找小明身上能让她开心的地方,而且总是能被她找到。


哪怕小明的衣服弄得很脏,在妈妈眼里也是“今天一定玩得很爽”。

哪怕小明的身体受伤了,在妈妈眼里也是“你今天一定干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哪怕小明一看见妈妈就说“妈妈我饿”,在妈妈眼里也是“你的胃口比昨天有大了一点咯”……

有一次,小明在学校里与同学发生了争执。

老师对妈妈说:“小明妈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小明今天跟小朋友吵了一架。”

妈妈开心的对小明说:“你真勇敢,有很多时候如果你觉得自己是对的就要坚持。”

总之,所有小明身上发生的一切,在妈妈眼里都是那么美好。


在期末的演出里,小明演了一棵看不见人的大树。

表演结束,妈妈紧紧的抱着小明,“小明,妈妈看见你了,那棵大树就是你对吗?”
小明会骄傲的说:“妈妈,我演的大树像不像?”

“像,所以妈妈一下子就看出来那棵大树是你演的。”

妈妈的点滴赞赏陪伴着小明成长。

每一次小明点滴的收获,妈妈都会向献宝一样给曾经的幼儿园老师打电话,感谢幼儿园老师对小明的爱护。

小明越来越开朗,朋友越来越多,取得的成绩越来越大。

最后,不但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而且大学期间每学期的专业成绩都拿第一名。

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在亲子关系中减掉不必要的虚荣心,加入积极的赏识的态度。

虚荣心,不论是谁多少都有。

虚荣心我们也俗称面子。

虚荣心强的家长我们称之为“爱做面具的家长”

孩子,在这样的家长内心是一件工具,是一件可以为自己长脸的工具。

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他们会把孩子当成一个可以做成面具的材料,这个面具必须符合他们的需求,家长完全不会考虑孩子本身。

那么,虚荣心强的家长都有哪些特点呢?

01

爱比较

不论是在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还是家长对孩子的教养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横向比较。

因为我们都明白,哪怕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同父同母的同卵双胞胎,在同一时间的发展状况也会有差异,更不用说隔壁的娃了。

但虚荣心强的父母就是爱比较,他们眼里隔壁家娃身上的都是有点,自己娃总是比不上隔壁的娃。

自私而不自知

虚荣心强的父母往往很以自我为中心,潜意识里会认为孩子的所有行为都应该给他争面子。

但他们对自己自私行为并不自知,同样也不会承认。

那么,这样的教养方式很容易让孩子养成喜欢占小便宜的心理习惯。

02

03

容易焦虑

虚荣心强的家长往往习惯性的把所有事情与面子挂钩,过于注重他人的眼光,仿佛他们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同样,他们会把这种情绪带到对孩子的教养过程中,他们会经常告诉孩子如果你这样做别人是怎么看待你的。

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在意别人的眼光,失去自己判断对错的能力。

由于经常揣摩他人的意思,而他人的心理并不是时时刻刻都能让自己看明白。

所以这类家长就容易焦虑,总是为搞不定别人而着急。

而这种情绪又经常克制不好而转嫁到孩子身上,于是孩子就变成了那个背锅的人。

总是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常说方法总比问题多。

但是,在这类家长眼中,问题总比方法多。

而大多数问题都是他们自己制造的。

因为他们的眼睛不是已经找到了问题,就是在寻找问题的路上。

很显然,这类家长会固执的认为发现问题就一定要解决而且最好是马上解决。

他们很少冷静的去解决问题,他们几乎没有等待的能力。

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学会等待,要学会欣赏孩子。

04

05

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其实,能比较好的控制情绪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但由于在虚荣心强的家长的眼里孩子很难达到自己的要求

于是他们很多时候用发脾气这种方式掩饰自己的虚荣心。

其实,这样的掩饰行为也是他们的一种习惯,一种原生家庭带给他们的心理习惯,也许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经历着同样的过程。


亲子关系中虚荣心是要不得的

那么我们给予的赞赏也是要有技巧的给予的。

如果我们为了赞而赞,就像朋友圈里不论别人发了什么,我点个赞再说,这样的话,我们的赞赏就没有价值了。

那么在教养过程中,有什么样的表扬和赞赏的技巧呢?

01

表扬结果,不表扬行为表象

02

表扬当下,不畅想未来也不回忆过去

03

表达个人感受,不替代他人

04

注重心理建设,避免物质奖励


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还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这两句话同样适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