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中医李培治疗慢性胃炎经验

 至诚金方 2020-08-19

李培治疗慢性胃炎经验

李培主任中医师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近40年中医理论渊博深厚学验俱丰并博采现代医学理论技术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理论及思想尤擅长治疗消化系疾病我等有幸跟随李老师学习兹将李老师治疗慢性胃炎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慢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的炎症病变,常因情志不遂,饮食积滞,感受外邪而使病情加重,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程较长,呈反复发作趋势,属中医“胃脘痛”范畴。主要症状表现为:中上腹部反复疼痛,脘闷、纳差、嗳气、泛酸、二便不调或见口干口苦、怕冷、呕恶、形体消瘦等症状。

01

治法纲要,首重疏肝理脾

李老师根据长期临床经验总结,认为慢性胃炎病机关键是脾虚肝郁夹湿热或郁热为患,病程日久者往往寒热错杂、气滞血瘀。胃为五脏六腑之大源,主受纳腐熟水谷。李老师认为胃病病位虽在胃,而病机与脾、肝的关系至为密切。脾胃同居中焦,以膜相连,一脏一腑,互为表里,脾以健运为顺,胃以通降为和,两者共主升降,故胃病多涉于脾,脾病亦可及于胃。肝主疏泄条达,调畅脾胃气机,肝气的升发调节着脾胃的升降,肝疏泄正常,则脾气能升,胃气得降,升降协调,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反之则为病;肝与胃是木土相克关系,早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有论: “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若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气横逆,势必克脾犯胃,肝气久郁亦可化火伤阴导致病情加重。慢性胃炎病人病程较长、病情反复,患者最易有焦虑、紧张、心中懊恼,或有多疑善虑等不良情绪,每每影响病情。故李老师临床治疗慢性胃炎首重疏肝理脾。

02

寒热平调,疏肝行气为要

脾与胃燥湿相济,升降相依。故李老师认为治疗脾胃疾病应寒热平调、疏肝行气为要,用药不能一味苦寒或一味温补。临床用多在清热药中佐以温中药,温中散寒中反佐苦寒药,以达到寒热平调之功。如用清热药时常配合桂枝、干姜,用温补药时常加黄连、黄芩之属;另如病因病机中所说,脾胃病中多有肝胃不和,肝脾不和之症,表现为反酸、嗳气、情绪焦虑、两胁不适,临証处方常冠以四逆散疏肝行气。

03

 益气行气,兼顾活血养血

李老师认为胃病的主要病机是脾胃升降功能失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病程日久,必然导致脾虚,气血生化无源,表现为推动无力,气机进一步阻滞,气机壅塞而发为痞满。故李老师临床用药常用党参、黄芪、白术、甘草之类益气,木香、延胡索、川楝子,鸡屎藤之属行气;脾胃病日久,必致气血生化无源,气血虚弱;推动无力而致气滞不畅,气滞血瘀,阻滞胃络,正如《内经》中云: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故李老治疗胃病当活血养血兼顾,常加用丹参活血养血。

04

遵循生理,治胃不忘消导

李老师根据“六腑以通为用”的基本生理特点,治疗胃病善于应用消导之法。慢性胃炎的病人多有腹胀、饮食不消化,相比于西药的促进胃肠动力药,中药也有自己促进胃动力之佳品,而且副作用更小。如:入脾经的陈皮、沉香等;入胃经能理气和胃的木香、苏梗、柿蒂、陈皮等;入肝胆经能疏肝理气的香附、青皮、橘核、郁金等;入大小肠经能理气宽胸通腑的枳实、枳壳、大腹皮、厚朴等。山楂、建曲、麦芽、莱菔子针对肉食积滞、面食积滞等对症酌加之。

05

擅用桂枝,巧配伍达奇效

桂枝,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出自《新修本草》。其性温,味辛甘,通行十二经。曹炳章言: “伤寒金匮用桂枝,考其用意皆属发散肝脾而行营血”; “润养肝血之药,一得桂枝,化阴滞而为阳和。”结合前人经验李老师认为胃病日久寒热错杂,气滞血瘀,当以桂枝解表和营卫、化气调阴阳。桂枝配黄连一温一寒温胃与燥湿清热并举;桂枝配丹参温通经脉与活血行血共存,共达辛开苦降之功,一般用量为4~ 10g。常根据病人怕冷的程度、舌象、喜饮否而增减用量:怕冷、口干、舌质红、不喜饮可用;无怕冷、口干、舌淡、喜饮则少可用或不用。

06

用药灵活,临床随症加减

李老师临证过程中用药灵活、随症加减。如烧心者酌加白芨、煅瓦楞、海螵蛸、浙贝母等以制酸;呃气者酌加旋复花、代赭石、丁香等降气止呃;痞甚加三棱、莪术行气除胀等;高血压者减柴胡、枳壳、甘草用量;阴虚者改党参为北沙参以益阴;伴见便秘者改炒白术为白术30g,酌情加用火麻仁、莱菔子行气润肠通便;寐差改茯苓为茯神,酌加炙远志、酸枣仁、夜交藤以安眠;月经量多者丹参减量或改为当归减少活血之力;咽痛者选择酌加麦冬、射干、黄芩、金银花、玄参、连翘、薄荷等清热生津利咽;湿重,苔厚者加用藿香、苏梗化湿;痛甚加用乳香、没药止痛为先;气滞加用延胡索、川楝子、鸡矢藤等行气止痛。

07

与时俱进,借鉴中药药理

李老师认为中医也要与时俱进,借鉴现代药理知识研究新进展为临床服务。根据现代医学研究慢性胃炎的发病多与幽门螺旋杆菌有关,现代中药药理研究,黄连、桂枝、蒲公英、半枝莲可以抗幽门螺杆菌;煅瓦楞、海螵蛸含碳酸钙可以抑酸;枳壳建曲可以增加胃动力;白芍可以抑制胃酸分泌,使胃黏膜的张力下降;甘草增强细胞、体液免疫功能,对胃黏膜有保护及促进细胞再生作用、莪术可以兴奋胃肠平滑肌等。临床时结合辨证灵活使用。

08

调理善后,注意饮食宜忌

《七松岩集·心痛》 “盖胃脘痛之病,犯病极多,调理之法,只有三禁:戒气,节饮食,避风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其中思虑伤脾,郁怒伤肝。在慢性胃炎治疗中,情绪精神因素往往伴随着胃炎症状的轻重反复而波动,故首先要调情志,注意调控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同时避免过度劳累及紧张,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其次要调节饮食,忌生冷油腻煎炸辛辣之品,饮食定时定量,吃饭细嚼慢咽,尽量避免进食茶、咖啡、甜食,戒烟限酒。再次要避寒暑,顺应四时气候变化,防止过寒受凉。

09

验 案 举 隅

张某,女, 47岁,农民,于2008年3月10日初诊,症见:反复中上腹胀痛3年,加重两天。就诊时见中上腹胀痛、食后尤甚,伴见呃气,泛酸,口干,略口苦,轻微怕冷,无饥饿感,大便每日2次,质略稀,小便调,烦躁焦虑,失眠。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中医诊断:胃痛肝郁脾虚型。治法:疏肝健脾,理气和胃。

方用:柴胡15g,白芍15g,枳壳20g,甘草6g,党参30g,炒白术15g,茯神15g,丹参20g,草寇仁15g,黄连6g,吴茱萸6g,建曲20g,桂枝4g,酸枣仁15g,夜交藤30g,煅瓦楞30g,共4剂,每剂分5次顿服,嘱其清淡饮食,调控情绪。

1周后二诊,疼痛缓解,但仍有饱胀感,呃气不明显,寐可,原方去酸枣仁加苏木15g,蒲公英30g,嘱其调理, 3个月后症状消失,复查胃镜未见异常,随诊半年未见反复。

   按    

方中四逆散透邪解郁疏肝理脾,调达气机:柴胡透邪升阳以解郁,枳壳行气宽中除胀,甘草甘温益气健脾、芍药益阴养血;四君子汤益气健脾以资固本:党参大补元气、白术苦温健脾燥湿、茯苓甘淡渗湿健脾;患者久病往往有化火伤阴之势, 《内经》云: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故以左金丸寒热共用、苦辛同理、有热去热,有寒去寒,方中黄连味苦性寒,清热燥湿;吴茱萸味辛性热,温胃散寒。草寇仁辛温而香,温而不燥,醒脾和胃,行气化湿,为治胃病之要药。配以桂枝温通血脉,丹参活血化瘀。正如叶天士曰: “胃痛久而屡发,必有痰凝聚瘀。”此方本肝郁脾虚之病机立疏肝解郁之法,佐行气活血为治疗之要。

推 荐 阅 读点击标题查阅

 班秀文六经辨治妇科病

◆ 回首2017年中医药界十大事件,展望2018!

◆ 肝病从脾论治——邓铁涛教授验案

   版权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