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035家新三板公司,竟然越来越差?!原因你知道吗?

 读懂财经 2020-08-19


作品称 :The Port at Argenteuil (1872)

艺术家 : Claude Monet

你为什么看好新三板?因为这里有海量优质股权资产,因为新三板独特的定位及其政策预期。

但今天,读懂君要告诉你一件悲剧的事:新三板公司的资产质量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在此之前,你可以先试着猜一下:

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在去年股灾时挂牌新三板的公司,质量达到了高峰;而分层后挂牌公司的质量,却跌倒了新三板扩容后的最低。

是的,很多好公司已经不愿意再来新三板,是的,很多好公司正试图离去。而这背后的原因是,因为缺乏明确的政策预期,很多优质公司已经不敢来这里冒险。

是时候开启新三板政策变革的大门了,是时候了。

1
股灾后挂牌的企业最牛;分层后,企业质量一路下滑

可能你觉得读懂君夸张了,分层后的企业质量竟然这么差?不信,可以看数据。

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将2012年年初至2016年9月30日期间挂牌的9035家企业,分为6个阶段:

(数据来源:Choice,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

先看不同阶段企业的营收情况。

(数据来源:Choice,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

新三板扩容前,挂牌企业营收普遍较低。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2年初至正式扩容前,新三板新增挂牌企业256家,256家企业平均营收是5040.15万元。

2014年1月24日,新三板正式扩容后,对政策敏锐的企业纷纷跑步进场,挂牌企业的经营质量明显上升一个台阶,九鼎集团、联讯证券、新产业、华图教育等企业都在此时挂牌。这阶段挂牌的企业有725家,它们挂牌时的平均营收猛增至13021.84万元。

2014年8月25日,新三板正式引入做市制度。当年年底,A股市场开始爆发,新三板也迎来扩容后的第一波行情,这波行情持续到2015年年中。

好企业看到新三板这么牛,于是开始转向新三板。但登陆新三板总需要时间,于是我们看到,2015年6月16日股灾之后到2015年年底,这阶段挂牌新三板的企业营收规模最大,达到1.61亿元。其中的典型公司包括东海证券、齐鲁银行。

但进入2016年后,行情继续冷却,新三板也面临流动性减弱、投资者离场等困境,而新增挂牌企业挂牌时的经营业绩也下滑明显。今年年初至分层前,新增挂牌企业2513家,他们挂牌时的平均营收分别为13361.67万元,与股灾后挂牌的企业有明显差距。

分层实施后的市场你也看到了。企业自然也有所反应。分层后至今新增挂牌企业1501家,挂牌时平均营收降至11749.05万元。也就是说,分层后挂牌的企业,是新三板扩容后,平均营收最低的一批企业。

我们再来看不同阶段挂牌企业的净资产情况。 

(数据来源:Choice,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

如图所示,扩容前挂牌的企业平均净资产仍然是最低的,挂牌时平均净资产3458.64万元。扩容政策后挂牌企业的平均净资产出现了一个小高峰,达到了7664.84万元。随着政策的不断推出,企业挂牌时的净资产规模在股灾后达到最大,平均9629.31万元。

但股灾之后,企业挂牌时的净资产规模开始逐渐减小。分层后,企业挂牌时的净资产规模平均只有5837.34万元,只比扩容前的企业规模稍大点。

分层后,挂牌企业中净资产规模超过10亿元的企业只有6家,今年年初至分层前挂牌的企业中净资产规模超过10亿元的有7家,他们分别占各自阶段挂牌企业的0.4%和0.28%。而股灾后挂牌的2550家中,挂牌时净资产规模超过10亿元的就达到27家,占比1.06%,比2016年2个阶段10亿净资产规模以上的企业数总和还要多。 

(数据来源:Choice,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

虽然股灾后至2015年年末挂牌的27家大型企业,大多数是金融类公司,像中投保、南京证券、明石创新、新安金融、皖江金租等净资产都超过30亿元,而且净资产规模超过10亿的金融类企业共有11家。但是,仍然还有16家大型非金融类企业挂牌,比如华强方特、金田铜业、江苏新能、颖泰生物等,他们的净资产全部超过15亿元。

2
股灾时挂牌企业的盈利能力最强,之后一路下降

不仅挂牌新三板的大中型企业越来越少,而且挂牌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在下降。

下面这张图是净利润情况,趋势和挂牌企业平均营收、平均净资产的变化几乎完全一致。 

(数据来源:Choice,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

新三板扩容前,挂牌企业平均净利润509.73万元,是各阶段挂牌企业中最低的。

正式扩容后至做市前挂牌了725家公司,优质企业开始进场,此时挂牌的企业平均净利润达到899.77万元。而扩容前挂牌的256家公司此时的平均盈利不过454.99万元,前者是后者的2倍。

做市制度实施后至股灾前,挂牌的企业盈利能力略微下降,此阶段挂牌企业平均盈利841.99万元。你知道,这个阶段挂牌的企业多数是先期扩容进场公司的跟随者,况且新三板对业绩没有限制,再加上做市制度的刺激,以及股市大爆发,一些盈利不佳的企业也冲了进来。

和营收、净资产一样,股灾时挂牌的企业盈利也达到了高峰,2550家公司挂牌时平均盈利1120万元,是上阶段挂牌企业平均盈利的1.33倍。此时,盈利巨头们出现,比如2014年盈利10.9亿的齐鲁银行、盈利9.2亿的东海证券以及盈利8.78亿的恒大文化、盈利7.11亿的华强方特。你知道,新三板9033家挂牌企业在2014年时的盈利超过7亿元的一共才6家,而此阶段就占了4家,牛市对优质企业的吸引力可见一般。

不过,当进入2016年的冷淡行情后,随着挂牌企业的营收下滑,盈利水平下滑更明显。今年年初至分层前新增的挂牌企业平均盈利降至816.12万元,较前一阶段下滑27.13%。

分层后情况更糟,挂牌企业的平均盈利继续下滑,已至707.7万元,同样达到了扩容后的最低点。这2个阶段挂牌的公司净利润超过3亿元的只有华龙证券(10.19亿元)和南通三建(7.37亿元)2家公司。

而对于挂牌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来说,情况也在变糟。股灾时挂牌的企业,挂牌时整体净资产收益率11.63%,而2016年挂牌的企业整体净资产收益率下降至11.47%。

显然,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悲催的事实:市场发展的好,好企业就愿意来;市场预期不明,企业质量就降低。至少现在从净资产和营收规模来看,新三板挂牌公司的质量正一路下滑,同时新增挂牌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在减弱。

显然,新三板正在丧失掉她对优质企业的吸引力。与此同时,已经有197家挂牌公司在今年开始上市辅导了,而去年这个数字只有49家。

的确是时候了,新三板政策变革的大门要开启了。

(作者:冯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