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王堆医书中的阴阳五行说马王堆医书中有无...

 竺言小聚 2020-08-19
马王堆医书中的阴阳五行说

马王堆医书中有无阴阳思想已不必说明,看过本节开头所列书名即可知道。三部灸经(指《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甲、乙本)中已出现泰阳、少阳、阳明,少阴、太阴、厥阴,即三阴三阳术语。

五行学说在马王堆医书中运用如何呢?我以为有,但不多。究其原因乃是五行学说被引进经络学说较晚,最后运用仍不成功。《灵枢.经脉》已把十二经脉全部配上脏腑,但与脏腑生克说很矛盾。

比如,若按五行相生说讲经脉循行顺序,应该是按手太阴(肺金)、足少阴(肾水)、足厥阴(肝木)、手少阴(心火)、足太阴(脾土)这样循行。《灵枢.经脉》的循序却是肺、脾、心、肾、肝。既非相克,亦非相生。《内经》最后仍未能克服这一基本理论上的大矛盾。《灵枢.经脉》亦曾力求用相克说指导治疗,仍留下漏洞。现在看灸经中的五行说苗头。

《阴阳十一脉灸经》中说:(阳明脉)“是动则病洒洒病寒,喜伸,数欠,颜黑,病肿。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惊。心惕欲独闭门户牖而处。病甚则欲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素问.阳明脉解》中有这段文字的要点,并用五行说进行解释。《灵枢.经脉》中基本上照录了这段文字。《素问.脉解》中也就这段话进行了解释,却同时用阴阳五行说立论,以阴阳说为主。由此应想到汉代经络学说发展很快,研究者很多。

【自注】《素问.阳明脉解》《灵枢.经脉》《素问.脉解》中和《阴阳十一脉灸经》略同的经文如下:
“黄帝问曰:足阳明之脉病,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钟鼓不为动,闻木音而惊何也?愿闻其故。岐伯对曰: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土也,故闻木音而惊者,土恶木也。帝曰:善。其恶火何也?岐伯曰:阳明主肉,其脉血气盛,邪客之则热,热甚则恶火。帝曰:其恶人何也?岐伯曰:阳明厥则喘而惋,惋则恶人。”(《素问.阳明脉解》)

“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牗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骭厥。”(《灵枢.经脉》)

“阳明所谓洒洒振寒者,阳明者午也,五月盛阳之阴也,阳盛而阴气加之,故洒洒振寒也……所谓甚则厥,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者,阳气与阴气相薄,水火相恶,故仍然而惊也。所谓欲独闭户牗而处者,阴阳相薄也,阳尽而阴盛,故欲独闭户牗而居。”(《素问.脉解》)

洪钧按:详玩以上经文可知,《素问.阳明脉解》和《素问.脉解》研究的都是上引《阴阳十一脉灸经》中那段文字。然而《阳明脉解》主要以五行相克为解,《脉解》则主要以阴阳学说为解。该两篇解释的是同一个问题,且都以“脉解”为题,见解出入较大,故肯定不是出自一时一人之手。拙见以为,《脉解》应该早于《阳明脉解》。但无论其早晚如何均足证明,汉代经脉学说发展的继承性很明显且发展很快。《灵枢.经脉》应是《脉灸经》的直接继承者,故基本上照录了《脉灸经》那段文字,只是其中关于“胃足阳明脉”的走行、分支等复杂了许多。《经脉》论足阳明脉不仅有“是动病”,还有“所生病”“气盛病”喝“气不足病”。单靠经脉学说不足满意地解释“是动病”和“所生病”,故引入了虚实概念。
——赵洪钧著、金栋补注《正说内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